小小藍莓果 脫貧「金果果」

2020-12-24 新華網安徽頻道

    打贏脫貧攻堅戰,發展產業是關鍵。安徽省懷寧縣聚焦發展藍莓特色產業,增強農村產業發展後勁和貧困群眾的「造血」功能,加快脫貧攻堅步伐。

    因地制宜,選準一個扶貧特色產業

    「冬天到了,藍莓也要開始『冬眠』了,這個時候就要把過密、過長的枝芽,或者是老枝、弱枝都剪掉,可以降低養分的消耗。」在安徽省懷寧縣平山鎮石牛村上馬嶺藍莓產業扶貧基地裡,村黨支部書記程永亮正指導工人修剪藍莓植株。種了近一年的藍莓,程永亮儼然成了「土專家」。

    「這個地方原先是片荒山,去年我們爭取實施了補充耕地項目,新增耕地40多畝,正好這兒的氣候、土壤都適合種藍莓,我們就立馬動了起來。」今年元月份,石牛村的藍莓基地全面建成並成功發包,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5萬元的經濟收入,同時還通過「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帶動村內25戶貧困戶合作發展,年戶均增收不低於600元。

    懷寧縣地處安徽西南部,背依大別山,屬低山丘陵地貌,丘陵地區面積95.49萬畝,丘陵崗地的土壤90%以上為紅壤、黃棕壤,呈酸性至微酸性,且一直有野生藍莓-烏飯樹種植分布。經資源調查共有10.5萬畝的面積適宜藍莓種植。安徽省農科院1998年在縣園藝場進行了示範種植並取得成功,2004年開始對懷寧山場土壤和自然環境進行考察論證,並於當年成園試種。截至目前,懷寧縣共有藍莓企業177家、種植面積近6萬餘畝,初步形成了良種繁育、規模種植、休閒採摘、預冷保鮮、食品加工等較為完整的藍莓產業鏈,藍莓種植規模、鮮果產量超過全省一半,成為長江以北最大的縣級藍莓種植區,黃墩鎮被譽為「安徽藍莓第一鎮」。藉助國際馬拉松賽和「健康安徽」環江淮自行車賽等平臺向世界推介「美麗懷寧」和「懷寧藍莓」。

    因勢利導,建成一批藍莓扶貧基地

    11月30日,在懷寧縣小市鎮平坦社區金孔雀藍莓基地,貧困戶謝紅英正同其他工人一起,更換基地四周破損圍網。今年53歲的謝紅英患有精神三級殘疾,卻是田間地頭的一把好手。只要接到村裡的用工通知,謝紅英總是第一時間來到基地內,翻土除草、施肥剪枝,幹起活來,認真負責,自2019年以來,她每年在基地務工收入達4000元。「通過開展精準幫扶,現在謝紅英本人能在家門口務工,小兒子也有了穩定的工作,家裡的房子重建了,摺子裡的錢越來越多,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幫扶責任人丁天來說。

    「基地建成後,只要需要工人,我們都會跟村裡對接,優先選用貧困戶,在基地裡長期務工的貧困戶有4人,每人每年務工收入均超過4000元,用工需求大的時候,在基地內務工的貧困戶有10餘人,每人每天收入60元。」金孔雀藍莓基地負責人汪曉山介紹說。

    依據資源稟賦和交通區位等因素,懷寧縣科學劃定加工藍莓種植區和休閒藍莓種植區,並進行分類指導。逐步推行「市場運作,大戶帶動,農民參與,公司經營」的發展模式,在自願的原則上,鼓勵村、組、戶依法有償加快土地流轉,調動廣大農民參與積極性,集中連片建設藍莓基地,發展藍莓產業。通過採用先進的種植模式、公司+農戶等先進的組織模式、精準地招商引資等方法培育更多、更好的產業主體種植藍莓,迅速有效地擴大基地規模。加強休閒藍莓種植區旅遊接待能力建設,為遊客提供良好的農業休閒環境和健康的消費體驗。積極推行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嚴格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標準進行生產,嚴格農業行政執法,樹立藍莓產品的質量安全優勢,精心打造國內水果高端品牌產地。截至目前,已建成藍莓基地161個。

    因時而變,穩定一套脫貧增收機制

    11月30日,懷寧縣石鏡鄉分龍村村民餘傳秀和工人們一起正在藍莓基地的藍莓進行冬季管護。「冬天是藍莓生長的重要時期,我們一定要做好冬季藍莓的防護工作,確保藍莓安全過冬,來年才能有好的收成。」分龍村黨支部書記王三一說。餘傳秀是石鏡鄉分龍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外出務工,現在村裡也有了藍莓基地,在基地務工,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懷寧縣聚焦聚力藍莓產業,大力推廣「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採取股份合作、技能培訓、勞務用工、生產託管等有效做法,有力促進了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持續增收。截至目前,全縣通過藍莓產業「四帶一自」發展模式帶動貧困戶3597戶次,帶動貧困戶增收1185萬元,戶均增收4780元。積極推進山場、荒地的合理流轉,既盤活了農村閒置資產,又增加了群眾資產收益。從山場翻耕到土地平整,從種苗栽培到除草剪枝,從施肥養護到採摘鮮果,從冷藏保鮮到精深加工,藍莓產業全生產鏈條產業大量用工需求,吸納了當地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其中有800餘名貧困勞動者常年在藍莓基地或藍莓服務中心務工,每天工資收入50-100元不等,給當地農民增加一筆可觀收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懷寧縣舉辦就業脫貧技能(藍莓種植)培訓班24班次,共有712位貧困勞動者參加了訂單定向式技能培訓,通過種植基地和扶貧車間舉辦的理論知識學習和實際操作技能培訓,提升了貧困勞動者的藍莓種植技能,有力幫助貧困群眾拔「窮根」。該縣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方式,引導貧困戶申請扶貧小額信貸參股分紅,依託藍莓基地代種藍莓,發展特色種養業實現穩定增收。組織700多戶貧困戶與企業合作種植1500餘畝的藍莓基地,累計帶動3597戶貧困戶增收1185萬元,戶均增收4780元。還有780戶貧困戶通過扶貧小額信貸資金入股藍莓企業帶動發展,每年獲得固定收益3000元。同時創新藍莓產業發展模式,在全縣總結推廣農村「三變+藍莓」的發展模式,鼓勵農戶利用山場資源參股,投資發展藍莓產業,促進農民增收,推動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取得實效。(檀志揚 汪洋)

相關焦點

  • 邵陽綏寧:小小藍莓果 喜成村民「脫貧致富果」
    紅網時刻12月9日訊(通訊員 宋三龍 唐芳豔)2019年來,綏寧縣寨市苗族侗族鄉採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形式,投入資金150萬元,流轉村民土地近200畝發展藍莓產業,帶動貧困戶165戶500餘人,幫助村民實現租金、佣金雙收入,讓藍莓成為當地村民的「脫貧致富果」。
  • 新邵縣:小小藍莓果 鋪就致富路
    藍莓基地全貌。遊客在採摘藍莓。紅網時刻5月30日訊(記者 王媛媛 通訊員 安澤洋 申興剛)「這裡的藍莓很新鮮,味道真不錯。」5月24日,在新邵縣潭府鄉樟樹村「普悅精靈果果樂園」藍莓基地,一片片綠茵茵的藍莓果樹覆蓋在錯落有致的山丘上,成熟了的藍莓呈烏藍色,晶瑩透亮、新鮮誘人,讓人垂涎欲滴,吸引了不少遊客帶著全家老小前來採摘嘗鮮。藍莓結果了,「脫貧果」真正發揮出了致富效應。
  • 小藍莓成為脫貧攻堅「致富果」
    打贏脫貧攻堅戰,發展產業是關鍵,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懷寧縣按照「選準一個扶貧特色產業,建成一批藍莓扶貧基地,穩定一套脫貧增收機制,帶動一方百姓發展致富」的思路,聚焦發展藍莓特色產業,不斷增強農村產業發展後勁和貧困群眾的「造血」功能,加快脫貧步伐。
  • 黑龍江林口:脫貧「搖錢樹」掛滿「金果果」
    蓮花鎮東柳村共有貧困戶21戶、42人,全部納入產業扶貧,村集體種植沙棘90畝,用於長效扶貧,增加村集體收入,5戶貧困戶種植沙棘180畝,通過產業帶動,實現全部脫貧。青山鎮亞河村在抓產業建設上,利用縣精準扶貧專項資金50萬元,鎮政府投資8.92萬元,建設300畝沙棘果基地,產生效益的70%用於村內基礎設施建設,30%用於扶持貧困戶發展產業,增強其致富的能力。
  • 懷寧縣聚焦發展藍莓特色產業 小藍莓成為脫貧致富「金果果」
    懷寧縣涼亭鄉村民在藍莓基地除草剪枝。 通訊員 檀志揚 攝  近年來,懷寧縣聚焦發展藍莓特色產業,增強農村產業發展後勁和貧困群眾的「造血」功能,加快脫貧攻堅步伐。  因時而變  穩定一套脫貧增收機制  11月30日,懷寧縣石鏡鄉分龍村村民餘傳秀和工人們一起在藍莓基地裡對藍莓進行冬季管護。餘傳秀是分龍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外出務工。現在村裡有了藍莓基地,她在基地務工,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 懷寧縣黃墩鎮:從一顆藍莓果到一本致富經(圖)
    說到藍莓,更多人想到的是少而貴、精而優。但偏偏是這樣一粒小小的水果,卻成了懷寧縣眾多農民脫貧的「致富果」,不僅讓荒山復綠得以實現,同時又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 黃墩鎮地處大別山南麓前沿,屬丘陵山地,土壤偏酸性,特別適合藍莓種植。
  • 河南淮濱:小小無花果 致富「金果果」
    在現場看到,一壟壟無花果樹整齊成蔭,一顆顆或紅或綠的無花果藏在濃密的枝葉間,有的成熟正待採摘,有的還是青青幼果,散發著獨特的果香,讓人垂涎欲滴。無花果又名天生子、文仙果、蜜果、奶漿果等,全身都是寶,除了鮮食、藥用外,還可加工制幹、制果脯、果醬、果汁、果茶、果酒、飲料、罐頭等,具有獨特的清香味,生津止渴,從而老幼皆宜;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都很高。
  • 日照市陳疃鎮:藍莓樹結出「致富果」
    漫山遍野的藍莓樹一眼望不到頭,一顆顆藍紫色的果實綴滿枝頭,令人垂涎欲滴。6月19日,記者來到日照市東港區陳疃鎮,正值摘果高峰,工人們在田間穿梭忙碌,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陳疃鎮位於東港區西部,弱酸性的土壤非常適宜種植藍莓,從2005年開始發展藍莓產業,經過15年的悉心呵護和扶持培育,如今全鎮藍莓種植面積達2.5萬畝,2019年藍莓鮮果產量8000噸,產值2.8億元。「家裡1畝半地都流轉出去了,每年收入1700元。」陳疃鎮石灰窯村村民胡兆花告訴記者。
  • 逢雞村:山旮旯裡結出「金果果」
    原標題:逢雞村:山旮旯裡結出「金果果」   近日,筆者走進靖西市南坡鄉逢雞村,只見漫山遍野的臍橙樹掛滿了果實,沉甸甸的果實壓彎了枝頭。
  • 灌雲農民合作社致力「合作脫貧」 贛榆神奇緯度種出「致富果」
    贛榆區黑林鎮的特色林果之一紅心獼猴桃 「致富果」 採訪第6站是連雲港市贛榆區黑林鎮,這裡位於蘇魯兩省三縣交界處,也正好處在北緯35度線上,這個緯度是世界公認的水果最佳生產帶為此,老百姓把這些特色林果叫做「致富果」。 黑林鎮是革命老區,也是江蘇省六個扶貧片區之一的石樑河庫區扶貧重點鎮。「以果促發展,以果帶產業,以果幫脫貧。」鎮黨委書記馬秀雲說,藉助地理位置優勢和沙質土壤條件發展林果產業,是當地確立的一貫制發展目標。 說到黑林鎮以果脫貧,就繞不開最早藉助藍莓種植而使62戶低收入戶脫貧的新埠地村故事。
  • 藍莓果教育「學前班」的拼音與識字
    原標題:藍莓果教育「學前班」的拼音與識字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學前班的孩子就要升入小學。孩子們也需要掌握各種信息,只有具備良好的拼音基礎和識字能力,孩子才能主動接受各種知識,不斷地保持求知慾和學習興趣。
  • 飽腹果變「金果果」|藏在尼西鄉幸福村裡的美味
    飽腹果變「金果果」|藏在尼西鄉幸福村裡的美味 2019-08-20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下吼山的藍莓正處開花掛果期,一個月後就成熟啦!
    隨著天氣轉暖,徐家店鎮的藍莓大棚裡花香撲鼻,一株株藍莓陸續開花坐果,待到四月中旬,新鮮的藍莓就可以上市了。 走進徐家店鎮下吼山村的藍莓種植大棚,村民王洪星正在忙碌著,他告訴記者,時下是決定藍莓產量的最關鍵時期——開花坐果期,現在急需要做的就是控制好大棚裡的溫度。
  • 芒市這戶人家種出了「金果果」|許永平|百香果|建檔...
    「我種的百香果最肯長了!」看著基地裡一天天長大、一顆顆結果、一筐筐採收的百香果,許永平的笑容藏都藏不住。短短3年的時間,許永平一家從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搖身變為百香果種植大戶,這一切都得益於國家的脫貧攻堅好政策,也是許永平一家自力更生、辛勤勞作的結果。
  • 藍莓果教育發布新產品藍莓果AI課 宣布正式切入在線啟蒙賽道
    11月27日,知名幼教機構藍莓果教育集團在京舉辦了一場產品發布會,宣布正式切入在線啟蒙賽道,並展示了最新研發的新產品——藍莓果AI課,一款啟蒙幼兒思維成長的在線學習app。藍莓果教育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梅海英,集團教研經理劉賽蘭、藍莓果在線的COO劉芳(Helen)、藍莓果加盟事業部總經理馬威老師、藍莓果加盟體系的投資人河南林州校區校長楊豔萍,固安英國宮校區校長秦莉娟以及直營校的校長們出席了會議,並表達了對藍莓果AI課正式上線的期待。
  • 時令甜蜜丨山裡長出「藍寶石」 藍莓變身「致富果」
    紅網時刻7月22日訊(記者 張皎 通訊員 章育鑫)近日,湘西古丈縣巖頭寨鎮蒿根坪村藍莓園的藍莓進入採摘期,一顆顆晶瑩圓潤的「藍寶石」掛滿了枝頭,散發著濃鬱的果香,惹人喜愛,吸引了一些市民前來體驗生態採摘的樂趣。
  • 小小沙棘果的變身之旅
    青海伊納維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文霞介紹,冷凍庫旁邊就放著分離枝果的機器,為了保證果汁的口感和質量,剛採摘的枝果,在速凍6小時後,需採用枝果冷凍分離技術將純果摘離出來,才能實施下一步加工。在企業的灌裝飲料生產線,只見一排排橙黃的瓶裝沙棘飲料移動在流水線上。「採用凍果鮮榨的新鮮原料,經配方滅菌後灌裝成飲料產品,年產能160萬瓶。」
  • 湘潭縣:霜降過後茶籽熟 油茶成了「金果果」
    「霜降」過後的這段時間裡,湘潭縣射埠鎮吹響了採摘油茶籽的集結號,一顆顆黝黑的油茶籽,也成了村民們致富的「金果果」。在湘潭縣射埠鎮,油茶樹花期正旺,一朵朵潔白無瑕的油茶花競相開放。11月,當油茶果成熟時,就會出現花果同株的場景,當地人將這種在其他植物中難以觀賞到的奇景稱為「抱子懷胎」。霜降後,油茶果成熟飽滿,是最佳採摘時期。
  • 我是藍莓我愛你,藍莓果、藍莓糕、藍莓醬、藍莓酒、藍莓冰淇淋、藍莓粽子……藍莓美食顛覆你的認知!
    jiang「賞梔子花,品藍莓果」的第二站藍玉藍莓鮮果採摘節今天隆重開幕了!
  • 小小人參果喜變致富幸福果
    小小人參果喜變致富幸福果 2020-06-11 2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