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脫貧攻堅戰,發展產業是關鍵。安徽省懷寧縣聚焦發展藍莓特色產業,增強農村產業發展後勁和貧困群眾的「造血」功能,加快脫貧攻堅步伐。
因地制宜,選準一個扶貧特色產業
「冬天到了,藍莓也要開始『冬眠』了,這個時候就要把過密、過長的枝芽,或者是老枝、弱枝都剪掉,可以降低養分的消耗。」在安徽省懷寧縣平山鎮石牛村上馬嶺藍莓產業扶貧基地裡,村黨支部書記程永亮正指導工人修剪藍莓植株。種了近一年的藍莓,程永亮儼然成了「土專家」。
「這個地方原先是片荒山,去年我們爭取實施了補充耕地項目,新增耕地40多畝,正好這兒的氣候、土壤都適合種藍莓,我們就立馬動了起來。」今年元月份,石牛村的藍莓基地全面建成並成功發包,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5萬元的經濟收入,同時還通過「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帶動村內25戶貧困戶合作發展,年戶均增收不低於600元。
懷寧縣地處安徽西南部,背依大別山,屬低山丘陵地貌,丘陵地區面積95.49萬畝,丘陵崗地的土壤90%以上為紅壤、黃棕壤,呈酸性至微酸性,且一直有野生藍莓-烏飯樹種植分布。經資源調查共有10.5萬畝的面積適宜藍莓種植。安徽省農科院1998年在縣園藝場進行了示範種植並取得成功,2004年開始對懷寧山場土壤和自然環境進行考察論證,並於當年成園試種。截至目前,懷寧縣共有藍莓企業177家、種植面積近6萬餘畝,初步形成了良種繁育、規模種植、休閒採摘、預冷保鮮、食品加工等較為完整的藍莓產業鏈,藍莓種植規模、鮮果產量超過全省一半,成為長江以北最大的縣級藍莓種植區,黃墩鎮被譽為「安徽藍莓第一鎮」。藉助國際馬拉松賽和「健康安徽」環江淮自行車賽等平臺向世界推介「美麗懷寧」和「懷寧藍莓」。
因勢利導,建成一批藍莓扶貧基地
11月30日,在懷寧縣小市鎮平坦社區金孔雀藍莓基地,貧困戶謝紅英正同其他工人一起,更換基地四周破損圍網。今年53歲的謝紅英患有精神三級殘疾,卻是田間地頭的一把好手。只要接到村裡的用工通知,謝紅英總是第一時間來到基地內,翻土除草、施肥剪枝,幹起活來,認真負責,自2019年以來,她每年在基地務工收入達4000元。「通過開展精準幫扶,現在謝紅英本人能在家門口務工,小兒子也有了穩定的工作,家裡的房子重建了,摺子裡的錢越來越多,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幫扶責任人丁天來說。
「基地建成後,只要需要工人,我們都會跟村裡對接,優先選用貧困戶,在基地裡長期務工的貧困戶有4人,每人每年務工收入均超過4000元,用工需求大的時候,在基地內務工的貧困戶有10餘人,每人每天收入60元。」金孔雀藍莓基地負責人汪曉山介紹說。
依據資源稟賦和交通區位等因素,懷寧縣科學劃定加工藍莓種植區和休閒藍莓種植區,並進行分類指導。逐步推行「市場運作,大戶帶動,農民參與,公司經營」的發展模式,在自願的原則上,鼓勵村、組、戶依法有償加快土地流轉,調動廣大農民參與積極性,集中連片建設藍莓基地,發展藍莓產業。通過採用先進的種植模式、公司+農戶等先進的組織模式、精準地招商引資等方法培育更多、更好的產業主體種植藍莓,迅速有效地擴大基地規模。加強休閒藍莓種植區旅遊接待能力建設,為遊客提供良好的農業休閒環境和健康的消費體驗。積極推行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嚴格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標準進行生產,嚴格農業行政執法,樹立藍莓產品的質量安全優勢,精心打造國內水果高端品牌產地。截至目前,已建成藍莓基地161個。
因時而變,穩定一套脫貧增收機制
11月30日,懷寧縣石鏡鄉分龍村村民餘傳秀和工人們一起正在藍莓基地的藍莓進行冬季管護。「冬天是藍莓生長的重要時期,我們一定要做好冬季藍莓的防護工作,確保藍莓安全過冬,來年才能有好的收成。」分龍村黨支部書記王三一說。餘傳秀是石鏡鄉分龍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外出務工,現在村裡也有了藍莓基地,在基地務工,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懷寧縣聚焦聚力藍莓產業,大力推廣「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採取股份合作、技能培訓、勞務用工、生產託管等有效做法,有力促進了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持續增收。截至目前,全縣通過藍莓產業「四帶一自」發展模式帶動貧困戶3597戶次,帶動貧困戶增收1185萬元,戶均增收4780元。積極推進山場、荒地的合理流轉,既盤活了農村閒置資產,又增加了群眾資產收益。從山場翻耕到土地平整,從種苗栽培到除草剪枝,從施肥養護到採摘鮮果,從冷藏保鮮到精深加工,藍莓產業全生產鏈條產業大量用工需求,吸納了當地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其中有800餘名貧困勞動者常年在藍莓基地或藍莓服務中心務工,每天工資收入50-100元不等,給當地農民增加一筆可觀收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懷寧縣舉辦就業脫貧技能(藍莓種植)培訓班24班次,共有712位貧困勞動者參加了訂單定向式技能培訓,通過種植基地和扶貧車間舉辦的理論知識學習和實際操作技能培訓,提升了貧困勞動者的藍莓種植技能,有力幫助貧困群眾拔「窮根」。該縣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方式,引導貧困戶申請扶貧小額信貸參股分紅,依託藍莓基地代種藍莓,發展特色種養業實現穩定增收。組織700多戶貧困戶與企業合作種植1500餘畝的藍莓基地,累計帶動3597戶貧困戶增收1185萬元,戶均增收4780元。還有780戶貧困戶通過扶貧小額信貸資金入股藍莓企業帶動發展,每年獲得固定收益3000元。同時創新藍莓產業發展模式,在全縣總結推廣農村「三變+藍莓」的發展模式,鼓勵農戶利用山場資源參股,投資發展藍莓產業,促進農民增收,推動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取得實效。(檀志揚 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