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獲悉,「十三五」期間,全市市場主體戶數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實有市場主體由2015年底的46.24萬戶增加到今年11月底的112.25萬戶,其中企業由18.89萬戶增加到49.05萬戶,分別比「十二五」末增長了142.75%和159.66%。
深化改革,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十三五」以來,全市市場監管部門以「放管服」改革為主線,聚焦市場主體準入和事中事後監管,著力打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針對城市快速發展和市場主體迅猛增長,率先自主研發啟用企業登記「智能審批」系統,實現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不打烊」自主申報、智能審批。目前,智能審批佔登記總量已達80%。搭建線下「一窗受理」、線上「一網通辦」,在全省率先實現設立登記、印章刻制、申領發票、銀行開戶、社保登記、公積金開戶六個環節「一日辦結」工作目標。「零費用」「智能化」「低門檻」的市場準入機制,激發創業熱情,催生市場主體。
嚴格執法,競爭秩序逐步規範。「五年來,我們始終把反不正當競爭執法作為履職盡責、樹立權威的重要抓手,開展公平競爭審查,審查增量政策措施309件,梳理現行有效政策措施4381件,有效釋放競爭活力,有力保障市場主體。」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說,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將節日市場打假作為提振消費信心、維護百姓權益、促進市場規範的主要手段,聯合公安、企業與媒體,針對制假售假端窩點、堵源頭、查辦大要案。五年來,共立案查處各類案件4360起,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800餘萬元。聚焦民生領域價格收費,相繼開展轉供電、醫療服務、房地產、商業銀行、高校等涉企收費專項檢查,立案查處82起,罰沒款2389萬元。
科學監管,信用體系健全完善。我市深入推動企業誠信建設,大力實施跨部門聯合獎懲,先後將125645戶次列入經營異常名錄、11883戶次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攔截失信企業任職資格申請2110次,對2248戶企業進行信用綜合評價。按照包容審慎原則建立企業信用修復機制,鼓勵企業重塑信用,先後有77275戶次企業移出經營異常名錄、887戶次企業移出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守信企業「一路綠燈」、失信企業「利劍高懸」的獎懲體系逐步健全和完善。
嚴守底線,保障重點領域安全。針對食品藥品、產品質量、特種設備「三大安全」監管,全市市場監管部門時刻繃緊弦、嚴格守底線、確保不出事。目前,全市有13024家餐飲單位實現「明廚亮灶」,超出「十三五」規劃3000家的目標要求。全市食品及食用農產品檢驗量覆蓋率由2016年的每千人1批次提升至2020年每千人5.4批次。「十三五」期間,全市未發生區域性、系統性安全事故,「三大安全」態勢平穩向好。
注重創新,智慧財產權全面發展。我市在全省率先出臺高價值專利培育計劃,突出項目管理、驗收標準,推動智慧財產權創造「量與質」雙提升。至今年10月底,全市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和每萬戶市場主體註冊商標擁有量分別達到37.7件和2009.5件,分別比「十二五」末增長181.3%和56.67%;全市有效發明專利和註冊商標總量分別達到3.21萬件和21.98萬件,分別比「十二五」末增長241.49%和270.66%。(記者 華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