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而言,世界各國的軍隊都會佩戴統一的軍帽。但是如果我們看過印度的閱兵,就會發現,士兵們頭上戴著的不是軍帽,而是花花綠綠的頭巾,看起來繽紛雜亂,花枝招展。很多人不禁感到好奇,為什麼印度士兵不戴軍帽,而是戴頭巾呢?
這其實和印度軍隊的構成及宗教信仰有關。我們見到的戴頭巾的士兵,基本都是信奉錫克教的人。錫克,來源於梵文,意思是學生、信徒。錫克族創立於15世紀末,創始人是那諾,尊崇十位上師,並以上師傳授的《阿底格蘭特》為經典。戴頭巾這個習俗源於錫克人第十代祖師戈賓德辛格確立的五K教規,也就是留長髮、戴頭巾、穿短褲、戴手鐲和佩短劍。這五個行為象徵著神聖、清潔、警覺、決心和戰鬥。
所有錫克族的男子都有一個統一的姓氏「辛格」,翻譯過來就是雄獅的意思。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錫克族人勇猛尚武的性格。早在印度還是英國殖民地的時候,英國人就發現錫克族的士兵們彪悍異常,戰鬥力十足,於是大量將它們收為己用,組建了不少部隊。後來印度獨立了,這些驍勇善戰的士兵們就加入了印度軍隊。
錫克族的人每天都要包頭巾,只有睡覺的時候才能把頭巾摘下來。印度軍方也知道戴頭巾非常麻煩,每次裹頭巾都要花上半小時左右,但他們思量再三還是同意讓錫克族士兵保留了這個傳統。如果一旦禁止士兵包頭巾,這些錫克族的士兵難免會心生不滿,甚至可能反抗。那些沒有參軍的錫克族男子也不會再參軍了,還可能會抗議鬧事,擾亂社會秩序。反正只是少一個頭盔,不會有太大影響,還能剩下一筆錢,印度高層也就不對軍隊士兵做硬性要求了。
錫克族的頭巾看似是隨便一圍,實際上都是中間凹兩側膨起的圓包狀。頭巾在印度也成為了一種文化,關乎著錫克族人的民族感和自豪感。這種頭巾不是可以選擇戴或不戴,而是必需要戴,因為這是一個民族的象徵,無論什麼場合,他們都要佩戴頭巾。一次錫克族的遠動員去參加國際賽事,被裁判強行要求摘下頭巾。錫克族的人認為這摘掉頭巾意味著對神靈的大不敬,並且事關民族尊嚴,所以他們選擇以罷賽相要挾,抗議裁判的命令。
綜上所述,印度軍人之所以戴五顏六色的頭巾,是根據自己的宗教信仰所決定的。他們不僅把戴頭巾作為一種習俗,更作為民族的象徵。從早到晚,他們只有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才會摘下頭巾。不僅在印度,即使是駐紮在國外的錫克教士兵,也會佩戴頭巾。除了頭巾,有的印度軍人頭上還會佩戴類似雞冠子的摺扇帽子,這也是印度傳統裝飾的一種。可以說印度軍隊是很有包容性和傳統性的組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