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約1650字,閱讀全文約需4分鍾
最近有件事,
很多兩岸網友都覺得好笑,
但臺當局可是「一本正經」在做呢~
世界主要航空公司應中國大陸要求,
將臺灣列為「中國臺灣」,
而蔡當局竟煽動民眾
拒乘標註"中國臺灣"航班,
此舉引來島內民眾的一片罵聲~
中國民航局日前致函44家外國航空公司,要求其整改涉港澳臺信息,大多數航空公司已遵照要求改標「中國臺灣」。
據《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當局因此跳腳,臺當局「安全會議秘書長」李大維的最新表態,就是臺當局氣急敗壞的證明。
日本航空簡體字網站以「中國臺灣」註記
日本航空公司(JAL)及全日本空輸公司(ANA)將大陸及香港官網上的「臺灣」標註為「中國臺灣」。
對此,李大維叫囂,將把改標「中國臺灣」的航空公司告知臺灣民眾,讓民眾選擇是否搭乘那些「屈服」於大陸的航空公司航班。與其相呼應,蔡英文辦公室則揚言,將尋求「與其它國家聯合應對,研議反製作法」。
島內不少旅行業者直嘆臺當局根本是在激化兩岸關係,稱這種行為不僅無法改變現狀,最後只會讓臺灣受害。
據報導,臺當局高層甚至聲稱,「先視這一波反制情況,再決定後續作為。有觀察人士認為,這是蔡英文當局開始「積極『反制』大陸」。
雖然講話很大聲,但臺當局內心對反制的分量葉門兒清。李大維接受外媒採訪時聲稱,臺當局所謂「反制措施」程序會很複雜,要採取法律行動「可能需要兩三年」才能獲得法官裁決。
而對於臺當局所做的
種種抵制行為,
遭到大部分臺民眾的反對,
臺灣網友更是表示,
全世界的機場都是「中國臺灣」,
有什麼好跳腳的?▼
這個被解讀為蔡當局第一次積極反制大陸的行為,並沒有引來多少點讚。有臺灣網友直言:全世界的機場都是「中國臺灣」,島內的「去中化」越多,國際上的「一中化」就會越強,臺灣人的空間就越小。
臺灣旅遊業者更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臺當局這種表態是在激化兩岸關係,一旦「拒搭」成了風氣,用不了太久,在成本效益考慮下,航空公司就會取消臺灣航線,最後造成臺灣的封鎖。
那臺灣民眾的意見呢?這大概可以從一項投票中表明他們的態度:只要價格夠經濟實惠,還是會訂標著「中國臺灣」的航空公司。
法國航空把官方網站訂票系統「臺灣」改為「中國臺灣」
在面對中國民航局致函44家外國航空公司、要求其整改涉港澳臺信息時,民進黨當局急得跳了腳,但這副「受害者」模樣的表演已經不太好使了,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意識到,一個中國原則早已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
國民黨智庫「國安組召集人」林郁方說得更加直白:這是大勢所趨,世界強國也難以對抗,「法國是歐洲三強,又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成員,連這樣的世界強國都屈服,原因就在大陸旅客太多,航空公司市場太大,即使法國也無法對抗」。
更有網友酸民進黨:
什麼航空公司不願扯政治,
美牛硬賣來臺灣不是政治?
一個人打出生開始就受國家政治規範,
跟世界做生意更要有政治嗅覺。
臺灣《中國時報》發表資深媒體人徐宗懋的評論文章說,就民調和眼前的事實而言,蔡當局的說法是自我欺騙,臺灣人對大陸的好感已超過反感,臺灣優秀的青年爭相往大陸求學求職,只留下「自掐哥」在臺大校園混日子。
而且,臺灣人對蔡當局的不信任感達到空前,所以臺灣人心並沒有更疏遠大陸,反而更親近大陸。
蔡當局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大陸的軍機船艦反覆繞臺,臺灣人並沒有出現驚慌的反應,不像20年前臺海危機時,臺灣人爭相辦移民,有錢的跑美國和加拿大,錢不多的去南美洲。
現在的情況剛好相反,大陸的錢比臺灣多得多,許多城市的平均資薪也超過臺灣,臺灣年輕人大批往大陸尋找機會,接受各種優惠的條件,想辦法創業留下來。
簡單說,中國大陸諸多的壓力是以蔡當局為對象,同時又以實質利益拉近臺灣人民的感情。可以預見,以後外國企業不只稱「中國臺灣省」,可能也會稱「中國臺灣民進黨」。
《中國時報》也有評論指出,
臺當局那些貌似「反擊」
實則「心虛」的喊話,
無論從戰略效益或戰術運作來看,
反而是自曝其短、自取其辱,
還未傷敵,先反彈打到自己!
來源:中國臺灣網 環球網 今日海峽
圖片:網 絡
責編:施雪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