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秋分,本應該是一個收穫的節氣,但入秋之後率先開始在網際網路上刷屏的食物,不是大閘蟹,而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朋友圈和各大社交平臺中,大家瘋狂轉發著52元的轉帳,甚至還出現新一波的玩梗浪潮!這是一場輿論和商業的狂歡,男女朋友之間因為覺浪漫、甜蜜而給自己喜歡的人發秋天第一杯奶茶的紅包,高價的奶茶銷售商們,也都笑嘻嘻地看著銷量暴增。
作為一種新型的感情交流方式,給對方發這個紅包來表達一下也無可厚非!畢竟「在冷的秋天,有一杯熱乎的奶茶,就是心裡特別溫暖!
在意你的人,在看到你發的消息後,或者主動發給你52元的奶茶錢,讓你能喝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但正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個事情其實也可以反過來解釋,畢竟入秋之後天氣轉冷,夏日餘溫還在。而入秋的第一杯奶茶,正午熱情,早晚會涼!
不過無論我們怎麼解釋怎和討論,流行事件的主角之一奶茶總是不可或許的!那奶茶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作為一款流行的現代化飲品,它的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額,別誤會,我們接下來將要講述的是正經奶茶的故事……)
古代也有奶茶?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結合!
奶茶,看起來是現代化或者說是西方產物!但其實,我們所喝的奶茶最早可以追溯到大唐盛世。大唐盛世,武德充沛,所以在唐朝的疆域也是前無來者的,而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中原農耕文明與此時北方和西北地區遊牧文明的融合也得以加速!
包括戰爭以及和親(比如說文成公主入藏)在內的一系列事件,讓大量奶製品得以經由西域的胡人和北方的牧民帶進我們當時的國際大都市長安,並與茶葉發生歷史性的大碰撞。奶茶簡單理解好像是「奶」和「茶」,而奶與茶混合的飲品,唐代也成為長安的風尚。
比如唐代官員李繁在紀念自己父親的傳記《鄴侯祖傳》中便記載:「皇孫奉節王煎加酥椒之類,求泌作詩,泌日: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作琉璃眼。」
酥,就是奶油,椒,就是花椒;而這「琉璃眼」,則是指奶茶混合攪拌後出現的奶泡!唐代時流行的奶茶,還是需要添加加鹽和花椒等香料的,而這也是後來流行與蒙古和新疆地區的鹹口奶茶的來源。
唐朝之後的宋代直到元代,這種源自酥油茶的飲品「奶茶」,慢慢開始傳播到新疆、內蒙古一帶,並廣受遊牧民族喜愛!到清代,或許由於皇室是少數民族的緣故,皇城內掀起的持久奶茶熱,程度甚至不亞於現在。
清代宮廷裡的早點和晚餐,很多都會有奶茶的身影。優質牛乳自不必說,茶葉也是四方進貢的上品,比如六安茶、碧螺春……總之清代皇室享用的奶茶,是優質牛乳,名貴茶葉,再加玉泉好水的珍品!因為奶茶受到遊牧民族的歡迎,所以一直到現在,包括新疆、西藏以及內蒙古在內等邊疆地區的人們都有煮奶茶的習慣。但對於我們現代漢人來說,可能並不一定會適應鹹奶茶的口味,畢竟草原鹹奶茶,粗獷的塞外味道過濃。
不過如果討論奶茶的原料的話,來自遊牧民族的奶茶原料卻是真實純樸的,遠超如今的網紅奶茶。
當然,其實我們現在受歡迎的奶茶,更多還是受到西方影響的而產生的英式奶茶亦或者港式奶茶和臺灣奶茶!那受到西方影響的現代奶茶,背後又是怎樣一番故事呢?
從英式走向港臺,創新舉措帶來的珍珠奶茶!
說回我們現在熟悉的珍珠奶茶,最原始的應該要從17世紀初的英式奶茶算起!大概在公元十七世紀左右,由於歐洲正處於資本主義興起階段,從而也掀起一股商品經濟熱。
由於商品經濟發展,從印度、中國等地區引入歐洲的紅茶開始不斷盛行起來!但由於紅茶本身口感偏澀,於是歐洲人開始嘗試在茶中加入部分牛奶以增加口感潤滑的體驗。就這樣,英式奶茶就這麼得以誕生!
之後,隨著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英式奶茶開始傳入香港,並最終形成港式奶茶。再之後,英式奶茶又傳入臺灣,形成臺式奶茶。特別是1926年國外茶種引進臺灣,更使得臺灣的茶葉和茶市很快大規模的發展起來。
茶葉的迅速發展帶動著奶茶經濟,最終也誕生出讓一個聞名世界的奶茶品種珍珠奶茶!這裡要追溯到一個叫「春水堂」的臺灣冷飲茶店,當時的春水堂搖出飲料「泡沫紅茶」,一時成功開創冷飲茶的新潮流!
再之後,他們更顛覆奶茶的傳統做法,將地方小吃粉圓加到奶茶中,因為其甜甜又帶有嚼勁的吃法迅速獲得不少消費者喜愛,經過內部一周的試驗,奶茶反響不錯,於是他們大肆傳播,並將其定名為「珍珠奶茶」。
而這一創新性的舉措,也讓珍珠奶茶廣為流傳並被視為奶茶中的「星巴克」,並開始如野草般無預兆地發展起來,僅僅半年時間就迅速成為臺灣的第一飲品,並迅速聞名臺灣以及日本等地,從1983年創立至今仍生生不息!
盛況無疑令人悸動,於是在珍珠奶茶誕生後的兩三年,波霸奶茶、白珍珠奶茶等同類也相繼出現,開啟一番奶茶熱!但珍珠奶茶雖然迅速蔓延,在當時卻仍然沒有形成一個獨立店面,而是從泡沫紅茶店開始被大眾所知道。
圍繞著奶茶的發展,國內誕生出兩種形態的店鋪,一種是「泡沫紅茶店」形態,另一種是「香港冰室」形態,不過後者更類似茶餐廳,而這時候的奶茶,也更像是一種依託於小吃個其他飲品的存在。
同質化轉向品牌化,奶茶的高速發展!
三百多年來,奶茶發展經歷著從商品經濟熱、英式奶茶誕生、奶茶傳入香港臺灣、珍珠奶茶誕生等階段。而後,珍珠奶茶的誕生與發展則全面將奶茶推向內地市場!
奶茶的種類很多,其中的品牌也很多!比如說絲襪奶茶,便是香港蘭芳園的老闆林木河在大排檔賣奶茶對奶茶製作工藝進行改進所發明!林木河說,二戰前香港仍流行喝南洋咖啡,直到五、六十年代,港人才開始愛上奶茶,但最初的奶茶味道普遍較苦澀,原因是一個大水壺,很容易煲過火。
林師傅於是找來打鐵師傅用銅打制體積較小的茶壺,取名「手壺」,其妻則用制棉襖的毛布,自製隔茶渣的茶袋,「茶壺體積細,茶可以不用煲太耐;用茶袋衝來衝去,可以去草青味,令茶味均勻。當年小小的排檔,每日下午總吸引附近的碼頭工人光顧,「工人看見我將茶用個袋衝來衝去,覺得好過癮。他們見茶袋啡色,以為是絲襪, 以後每次就大叫『一杯絲襪奶茶』。蘭芳園的絲襪奶茶熱賣後,在香港掀起了一股熱潮,各個茶餐廳紛紛推出自己的絲襪奶茶。
而後奶茶浪潮傳入臺灣後,才有臺灣老闆將木薯粉做的粉圓加入到奶茶中,在臺灣流行起珍珠奶茶。
不過當時臺南海安路的一家叫「草蜢」的小販,取當時女星葉子楣的靈感又將珍珠奶茶改稱波霸奶茶。
再之後,便在南臺灣日漸產生波霸指大粉圓、珍珠指小粉圓的說法。隨著南臺灣連鎖店至北部展店,此種分類亦因此漸被臺灣居民接受。而隨著大陸改革開放的發展,特別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後奶茶開始傳入大陸,更是逐漸開啟一批飲品新風潮。不少茶餐廳開始售賣珍珠奶茶,街頭上也有小販,推著車售賣著幾毛錢一杯的用粉劑衝泡的奶茶。
再之後,便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些奶茶地誕生與發展!2004年,Coco奶茶進入中國瘋狂擴張;2006年,快樂檸檬進駐上海手工製作鮮奶茶;2007年街客上海開店,珍珠奶茶爆紅!2011年一點點進駐現煮奶茶推出;2014年貢茶進駐,奶蓋火熱;再到之後的2015年,喜茶開業!至此,從中低端到高端,曾經同質化的奶茶行業,也開始成為各自主打的品牌化企業!
隨著奶茶品牌化的豐富發展,資本也越來越活躍。許多資本都在投資布局,等待下一個現象級奶茶品牌的誕生。不得不說,從經營小本生意抓取「流量」入口,到成為一群有產階級的狂歡,奶茶已成為如今至今資本的燒錢布局,並從一個小角向舞臺的中心走近。
隨著奶茶生意的逐漸火爆,奶茶用料越來越高端,新品不斷推出,價格也逐漸水漲船高。但奶茶並非生活必需消費品,奶茶的主要原料牛奶和茶葉,在過去十幾年中價格也沒有明顯升高。唯一有點變化的,恐怕就是不斷增大的店鋪面積和日漸豪華的裝修!
從千年之前的喜馬拉雅到如今的世界各地,從原始奶茶到特色奶茶,奶茶背後的是歷史的延續與創新,亦是資本的博弈論!不過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在孤獨之時,感受一下秋高氣爽,或者花兩分鐘隨便發個朋友圈求一杯奶茶……
即使有時候只是看看我們熱鬧玩梗的朋友圈,仿佛也能被這種濃濃的煙火氣所感染,感到一種莫名的快樂。孤獨之時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有人會送給你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