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8 15:06 |今日越城
馬山街道自開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以來,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高度重視,便民中心狠抓落實,嚴格對標「一窗受理、集成服務、一次辦結」的服務模式,不斷推進街道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闖出了一條具有馬山特色的「跑改」之路。
出實招,實現「新作為」
深化落實標準化建設,作為紹興市第二批「示範型」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馬山一直緊扣標準抓落實,對照目標求突破,致力於便民中心標準化建設。今年1月便民中心搬遷擴容,總建築面積達960平方米,實現「超示範」。統籌推進「場所、事項、服務、管理」四個標準化建設,服務功能顯著增強,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隨之提高。
全面梳理事項清單,按照政務服務事項「應進盡進」、公共服務事項「能進則進」的工作要求,統籌推進322項行政審批服務事項、206項越城區省定民生事項顆粒度細化梳理,實現218個政務服務和104個公共服務事項在街道可辦。通過各職能部門將所有事項辦理需要提交的材料清單、辦事流程、辦結時限等進行全面清理和精簡規範,並統一製作辦事指南,供群眾取閱。避免群眾「多頭跑、重複跑」,做到「不跑錯、不拿錯」。
積極推進「全科無差別」改革,大廳現有窗口16個,其中包括 「無差別受理」窗口6個,「無差別受理」窗口的增設,是推進「無差別全科受理」服務的重要一步。通過「大廳一鍵取號、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政務服務新模式,實現人社、民政、衛健123個事項在窗口無差別全面受理,推動「一站式服務」再升級,實現「一窗通辦」目標,讓群眾和企業辦事「進一扇門、取一個號、到一個窗、辦一件事」。
做實功,實現「就近跑」
延伸改革觸角,建立27個村(居、社區)級便民服務點,制定考核辦法,完成政務網專線聯通,落實「辦事不出村」系統應用,真真正正將窗口直接延伸到群眾家門口。梳理確定村級延伸服務事項60項和社區延伸服務事項153項,並依託代辦員進行「直接辦、指導辦、代理辦、上門辦、陪同辦」,極力打造「15分鐘政務服務圈」。
社保服務進社區,制定印發《馬山街道關於推進社保經辦服務延伸社區工作方案》專項考核辦法,聯通社保、政務專線,配備2名專職工作人員及經辦帳號,率先在轄區內6個社區實現31項人社事項、24項醫保事項就近經辦服務。
自助終端助力跑,通過浙江政務服務網、浙裡辦APP、公眾微信號等主流媒介,打造24小時自助服務區等舉措最大限度滿足基層便攜辦事,藉助自助終端促服務精準轉型,實現「足不出戶」掌上辦、「點上自助」隨時辦、24小時「不打烊」,打好「網際網路+」這張牌,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辦實事,實現「零距離」
接近群眾「零距離」。中心組建紅色代辦隊伍,配有七名政務代辦員,以「為民、便民、利民」為準則,通過「代辦服務」、「郵寄送達」等形式,多級聯動、接力服務、全程代辦,做好保姆式「一對一代跑」服務,以實際行動解決群眾辦事的難處、痛處、不便處,架起了群眾和政府之間的橋梁,讓「跑一次」變成「不用跑」。
上門服務「零距離」。村(社)級中心建立「紅色代辦」制度,設置紅色代辦點,並將各村(居、社區)內老弱病殘等特殊對象建立「事項代辦特殊名冊」,由村級代辦員實行「貼心代辦上門」服務,做好服務群眾的「店小二」,解決群眾「出門難」問題,讓他們切實感受到「辦事不求人」。
幹實處,尋求「新突破」
推動「一窗辦」改革再深化,進一步完善行政審批服務事項在大廳窗口綜合受理、各大辦與基層站所分類審批的審批運行機制,從「最多跑一次」變「最多跑一處」,從「一事跑多窗」變「一窗辦多事」。強化「無差別受理」專員崗位練兵,組織開展各線(辦)業務培訓,力爭實現「一人多能、一窗多能」。
推進 「就近辦」村級再擴面,優化完善社區社保、醫保「就近辦」服務工作體制,對「就近辦」事項進行逐步擴面;在社區試點基礎上,推進中心村社保、醫保「就近辦」改革,為群眾拓寬政務服務便捷渠道;推進政務自助終端機進村入社,實現村級代辦事項「就地受理、遠程辦理」的信息化辦理新模式,真正實現群眾辦事「一般不出村」。
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的大船早已揚帆起航,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號角也已經吹響,馬山街道以四舉措恪守「為人民服務」的樸實理念,在今後的日子裡,更要高標準、嚴要求,以昂揚的精神狀態推動改革不停頓、服務不止步,在「跑改」之路上跑好接力賽,跑出好成績!
(原標題《馬山街道:在「跑改」之路上永不停歇》,原作者 王穎。 編輯朱銀燕)
16074111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