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9月19日晚6時,青島流亭機場來到了幾位特殊的客人,是客人,更是親人——4位武漢新冠肺炎康復患者以及他們的家屬。伴隨著航班一同降落的,是他們一顆顆牽掛已久、早就想來探親和謝恩的心願。昨日全天,市立醫院援鄂隊員中的四位護士長熱情地接待了「家人」,帶他們逛一逛體現青島特色的主要景點,一路回憶一路感謝,一路希望一路快樂,真正的千裡同好,堅於金石。
千裡謝恩 相聚何曾兩鄉 雖然到青島來感謝恩人的計劃準備已久,但是當曾經共患難、同甘苦、一同闖過「鬼門關」的親人們相見時,熱淚還是止不住地流。9月19日晚6時,來自武漢的飛機飛躍一千多公裡,降落到了流亭機場。四名武漢新冠肺炎康復患者自發組團,隨身帶著「江城島城風雨同舟,共戰疫魔永感君恩」的橫幅,來感謝當初救治和陪伴他們的恩人——青島第五批援鄂醫療隊二隊,他們中年齡最大的71歲,最小的54歲,都曾在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E1區9樓接受過治療,在機場等候迎接他們的是市立醫院援鄂隊員姜莉護士長。 親切的「閨女」來接機,換來的是止不住的想念和熱淚,無數次緊緊拉住的手和擁抱,帶來的是心願達成的激動和感謝。時隔174天,又是一場跨越一千公裡的相聚。只不過這一次換做是武漢朋友趕到青島,向當初的「天使們」報個平安,道一聲感謝,更重要的是記住他們摘下口罩、脫去防護服的樣子。
建立「武漢—青島雙城記」微信群的李順平大叔,曾在群裡立下一個諾言:康復出院後,要聯合其他病友到青島感謝他們的救命恩人。「處世之道,要麼不輕易許諾,要麼一定做到。」李順平組織這次「相約青島」的感恩之旅兌現了自己的諾言,更實現了那麼多武漢鄉親們的願望。「我提議這次旅行計劃後,第一時間就得到了很多病友的積極響應和報名。」李順平激動地告訴記者。半年以來,武漢—青島雙城記群裡始終熱鬧,武漢病友們都時時刻刻關注著醫療隊的每條動態,從遠方遙寄著他們的關心和感恩。
一路暢聊 道不盡醫患情 當然,作為在武漢同濟醫院朝夕相處的「老朋友」,此前市立醫院援鄂隊員得知他們要來青一事也非常期待,從接機開始,就精心安排行程和住宿,幾位護士長都踴躍報名擔任導遊。 「見到他們每個人都恢復得這麼好,我們特別高興。」市立醫院東院泌尿外科護士長劉沙沙在青島奧帆中心告訴記者,「真正的親人就是雖然好久沒見,卻依然感覺特別親切,完全沒有生疏感,我們就是這樣,一路上聊的特別開心,他們也特別興奮。」為了讓武漢「老朋友」有個美好的青島之旅,護士長們通過商量,將遊覽的第一站定在了青島海底世界,下午遊覽奧帆中心、上合峰會主會場和海上遊輪觀光。」劉沙沙說,一路上家人們聊得最多的是援鄂的事,還有他們康復後在武漢的生活,拍了許多合影。
「今天我們見識了青島的碧海藍天,一路上玩的又好又輕鬆,一邊聊一邊逛有說不完的話,中午還吃了海魚、蛤蜊等青島的特色海鮮,真的沒想到受到這樣熱情的歡迎。」又是那樣熟悉的無微不至的照顧,讓李順平非常感動,他覺得這次青島之旅讓彼此之間心貼得更近了,「你們千裡馳援,以命救命,咱們以後就要像親戚一樣走動。」按照李順平和其他三名武漢新冠肺炎康復患者的計劃,他們將於明天下午前往市立醫院東院,親自向曾經為他們拼過命的所有援鄂隊員們送上錦旗和感謝。
青山一道,永感君恩 四位康復患者難忘感人故事忘不了的恩情要回報
「爸爸是個很倔強的人,平常從不去醫院體檢,這次疫情我們全家只有他一個人患上新冠肺炎,我們全家都非常不放心,怕在人手缺少的情況下,沒有人照顧他。」回憶起來,李順平的女兒李娜又眼含熱淚,但後來她慢慢放下了擔心,「因為醫生護士會經常給我打電話報平安,讓我跟父親說話。」讓李娜印象深刻的是,「一天晚上十二點多,我心裡放不下,就發了一個微信給護士,沒想到,立刻就回復了『一切都好,李大叔病情穩定』。」這一條簡訊讓李娜整個人都踏實了很多,當時的她還是密切接觸者在酒店隔離,第一次睡了一個好覺。「我父親原先做過胃部大手術,所以一直以來晚上必須吃一頓夜宵,不然就會低血糖導致昏倒。後來打電話時父親告訴我,為了保證他的營養,醫護人員每晚都把自己從青島帶來的餅乾、營養品都送來給他。」李娜充滿了感激,父親康復後,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在網上訂購了一大箱「青食餅乾」,說「吃著這些餅乾,就想起了那些個小閨女、小夥子,永遠也忘不了他們的恩情!」
近一周,李順平一直盤算著該給救命恩人帶去什麼禮物。「醫護人員來的時候,武漢馬路上都沒有人,鴨脖子、熱乾麵都沒吃上,這次我和同行的病友們湊錢買了100盒鴨脖子,提前郵寄到了醫院。」李順平告訴記者,這次來青島也是向援鄂隊員們發出邀請,待明年3月櫻花盛開時,歡迎來武漢吃熱乾麵、賞櫻花,「到時候,我們全權負責接待!」
紙鶴上的名字永遠銘記本次前來的吳紅54歲,曾經是病區裡的病危患者,再見援鄂醫療隊隊員後泣不成聲。回憶起那段隔離的歲月,她說到:自己一家五口感染,聽到老公不幸離世的消息她的天都塌了,加上自己病情危重幾次產生輕生念頭,一隻腳已經邁出病房窗戶外。是醫療隊隊員和病友們的陪伴幫她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日子,查房醫生握著她的手和她一起掉眼淚的場面她永遠忘不了。出院時沒有給醫療隊鞠躬一直是她心頭的遺憾,還好這次有機會彌補,終於覺得寬慰了。 吳紅說複診時的醫生告訴她,最後恢復成現在這樣可以說是奇蹟。當時,為了給吳女士多一些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三八婦女節時,市立醫院醫務人員折了只紙鶴送給阿姨,紙鶴上寫著隊員的名字。「那隻紙鶴帶給了我無限的溫暖和力量,這次來青島,就是想見到千紙鶴上的人,想感謝這些親人!」吳紅希望明年恩人們能有機會到武漢,到她家,「我做熱乾麵可是一絕,等著吳阿姨給你們露一手,帶你們嘗嘗最正宗的『武漢熱乾麵』!」
步履蹣跚也要來謝恩71歲的葉靜渝是此行年齡最大的病友。說起援鄂隊員,老人連說多次,「他們太好了,我當時就有很強烈的願望,要感謝人家。」老人第一時間報名了謝恩之旅,雖然年事已高,並不能阻止她感恩的步伐。 「2月10日,我進醫院開始打吊瓶,因為去的時候很匆忙,沒有帶洗髮水、沐浴露,有一天我實在忍不了了,就和護士說,能不能把你們的洗髮水、沐浴露倒一點給我。沒想到第二天他們就給每個患者自費購買了一套洗護套裝。」葉靜渝很感激,還記得後來同病房的患者陸續出院,只有她遲遲出不了院。「我很焦急,覺得住院時間長了,營養跟不上。我就和一個網名叫『青黛』的護士說,能不能給我買點水果和牛奶。她說,『我們也不能隨便出去,這樣吧,我把我的吃的給你。』第二天,羊奶粉、餅乾、橙子都送來了,整整兩大包。」老人反覆說,「這些孩子們太好了,所以我一定要來青島當面道謝。」
青島恩人永遠印刻在心67歲的金清蓮也曾經是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重症病友,病情最嚴重的的時候,她呼吸困難、喘不上氣。「當時入院很匆忙,生活用品都沒有準備,是護士孫明華給我買了衛生紙等日用品。」李永春院長、陸學超主治醫生等都給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常常是晚上在群裡告訴醫生,哪裡不舒服,第二天一大早,醫生們就來查房了,根據我們的病情,調整治療方案,到了三月中旬,我的病情就基本控制住了。」金清蓮感慨地說,「是青島恩人,幫我撿回了這條命。」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楊健 徐小欽
攝影 楊博文
【來源:青島早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