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衷心祝願許昌市第十屆三國文化旅遊周活動取得圓滿成功,自本期開始,至本屆旅遊周活動結束,「老家許昌」微信公眾號將每期刊登與三國人物或事件有關的作品,敬請關注!
「無論身在何方,終歸老家許昌!」老家許昌,「只採擷有溫度的鄉土味道」!
單刀會:關羽魯肅大變身!‖老家許昌
文‖賈鳳翔
三國「單刀會」的故事膾炙人口,而陳壽《三國志》與關漢卿《關大王獨赴單刀會》、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記述有很大不同。
《三國志》中的有關內容是這樣記述的:魯肅勸說孫權,從聯劉抗曹大局考慮,借荊州給無生存之地的劉備。就像做生意,我給你個本錢,賺了錢再還我。但劉備壓根兒就沒打算歸還。孫權撕破臉皮要荊州是因為取益州事件。孫權跟劉備商量攻取益州,劉備說那裡地勢險要,無法攻取,再說益州劉璋是我們家族的人,但劉備自己取了益州。孫權被忽悠了,火了,把孫夫人接回東吳,派諸葛亮兄長、中司馬諸葛瑾向劉備討取荊州。劉備說:「我得了涼州就還。」孫權知道這是推托之詞,即任命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地方長官,前去接管,關羽則驅逐之。孫權大怒,派呂蒙帶領2萬人馬奪取三郡。劉備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命關羽領兵去奪。孫權也親自到陸口坐鎮,並派原駐紮陸口的魯肅領兵1萬駐屯益陽,與關羽對抗。魯肅不想刀兵相見,邀關羽相見對話,雙方兵士在百步以外,將軍單刀赴會。魯肅部下怕有變故,勸阻他,魯肅說:「劉備不講信義,關羽又能怎樣?」相見後,魯肅指責蜀國君臣失信,關羽無話可答。蜀國有一個人說:「土地誰有德誰統治,能一定是誰的嗎?」魯肅呵斥他,關羽也拿著刀站起來,呵斥那人說:「這是國家大事,你知道什麼?」使眼色讓那人離去。由於這次談判,也由於曹操將要攻取漢中,劉備提出雙方以湘水為界,分割荊州:長沙、江夏、桂陽以東歸屬孫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歸屬劉備。
關漢卿對史料做了較大幅度的改造。《關大王獨赴單刀會》是這樣寫的:魯肅為討荊州,設下三計。第一計:趁著孫權已把妹妹嫁給劉備,玄德稱主於漢中,排宴設樂,邀請關公赴會,於酒席中間,以禮索取荊州。倘若不還,用第二計:將江上戰船盡行拘收,不放關公渡江回去,讓關公知道中計後還給。若再不還,用第三計:暗藏甲士,酒酣之際,擊金鐘為號,伏兵盡舉,擒住關公,還荊州則放關公,否則趁荊州無主將而攻之。魯肅找喬公商議。喬公列舉關公英雄事跡,認為關羽有勇有謀,不可輕舉妄動。魯肅不死心,想到賢士司馬徽與關公有一面之交,請司馬徽赴宴。司馬徽初聞魯肅相邀,慨然許諾;知有關公,懼其英勇,力辭不往。魯肅派黃文下書,黃文看了關公英雄相,十分害怕。關羽看了來信,決定赴會。關平擔心父親安危力阻,但關羽不懼。關羽單刀赴會,看到長江浪濤奔湧,想起赤壁鏖兵,心潮澎湃。宴席上魯肅索要荊州,關羽說:「這是俺漢家基業,俺哥哥應該承受。你這東吳的孫權,和俺劉家有何關係?」魯肅吩咐埋伏。關羽發現了,憤怒擊案,問:「有無埋伏?」魯肅說:「並無埋伏。」關羽說:「若有埋伏,一劍揮之兩段!」擊案震碎上邊的鏡子,「擋著我的,我叫他劍下身亡。好生送我到船上!」魯肅心說:「你走了倒利索。」魯肅雖有埋伏,為關羽威風所懾,未敢下手,只得送別關羽。關羽對魯肅說:「三克油,古德拜!」就回荊州了。
羅貫中在創作《三國演義》時,對史料和關漢卿的劇本做了進一步的發揮。第六十六回中說:孫權索要荊州,張昭獻計:把諸葛亮兄諸葛瑾家屬拘留,使瑾入川告其弟,令勸劉備交割荊州。諸葛亮知兄長索荊州,設下計謀。孔明哭求,玄德答應分荊州一半,即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還之。諸葛瑾見了關羽,關羽說:「荊州本大漢疆土,豈得妄以尺寸與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諸葛瑾回復孫權,孫權差官前去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赴任,但關雲長不肯相容。孫權大怒,責問魯肅:「你為劉備作保借荊州,今劉備不肯歸還,咋辦?」魯肅生計:屯兵陸口,使人請關雲長赴會。若雲長肯來,以善言說之;如其不從,伏下刀斧手殺之。如彼不肯來,隨即進兵,與決勝負,奪取荊州。孫權派人下書,關羽說:「既子敬相請,我明日便赴宴。」關平說:「魯肅相邀,必無好意,父親何故許之?」關羽笑道:「我難道不知道嗎?但我若不往,他就會說我怯懦。我來日獨駕小舟,只用親隨十餘人,單刀赴會,看魯肅如何近我!」關平說:「父親奈何以萬金之軀,親蹈虎狼之穴?」雲長說:「吾於千槍萬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際,匹馬縱橫,如入無人之境;豈憂江東群鼠乎!」「我兒選快船十隻,藏水軍五百,於江上等候。看吾紅旗起處,便過江來。」
次日,關羽單刀赴會。酒至半酣,魯肅提出索要荊州,關羽先說「此國家之事,筵間不必論之」。又說: 「烏林之役,左將軍親冒矢石,戮力破敵,豈得徒勞而無尺土相資?今足下復來索地耶?」再說: 「此皆吾兄之事,非某所宜與也。」周倉說:「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豈獨是汝東吳當有耶!」雲長變色而起,奪周倉所捧大刀,立於庭中,目視周倉而叱曰:「此國家之事,汝何敢多言!可速去!」倉會意,先到岸口,把紅旗一招。關平船如箭發,奔過江東來。雲長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魯肅手,魯肅魂不附體,被雲長扯至江邊。呂蒙、甘寧各引本部軍欲出,見雲長手提大刀,親握魯肅,恐肅被傷,遂不敢動。
從史料可知,單刀會中真正應該稱讚的人是魯肅。他是顧全大局的。當初動員孫權借荊州給劉備,是從聯劉抗曹的大局出發。在雙方要刀兵相見的時候,他又提出用對話的方式解決。個頂個地打,他打不過關羽,所以,單刀會上臨危不懼的是魯肅。魯肅為國家利益,不避艱險,單刀赴會,氣勢壓倒關羽。《關大王獨赴單刀會》為突出關羽英雄形象,寫魯肅設下陰謀,埋下伏兵,關羽單刀赴會,並慷慨陳詞,說出荊州應歸蜀漢所有的理由,以智勇挫敗魯肅陰謀。羅貫中在關劇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兩個重要情節:目視周倉聯繫接應人馬;雲長右手提刀,左手緊挽魯肅手,一直拉到江邊,伏兵恐魯肅被傷,不敢輕舉妄動。這樣一來,關羽不為伏兵所傷就合理了。
從《三國志》到《關大王獨赴單刀會》再到《三國演義》,關羽從理屈詞窮無話可講的被動者到成為越來越高大的英雄,魯肅從顧全大局英勇無畏的英雄到陰謀家再到軟弱怯懦的人,這跟作者的指導思想是有關係的。
陳壽寫的是志書,寫作目標是忠於歷史。陳壽的父親是馬謖的部下,因失街亭,陳壽父親也受了處分。陳壽對三國事了解比較充分,因此,《三國志》的記述較為可信。《關大王獨赴單刀會》正面讚揚英雄氣慨,曲折讚揚民族氣節。關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英雄氣概容易理解。民族氣節怎樣理解呢?宋元民族矛盾尖銳,許多人以蜀漢作為漢民族政權的象徵,從反抗異族侵略角度追慕蜀漢人物。南宋初期的愛國詩人王十朋在《謁昭烈廟》中寫道:「我雖有酒,不祀曹魏。」又在《謁武侯廟》中寫道:「丞相忠武,蜀之伊呂……廟貌僅存,風貌可睹。旁有關張,一龍二虎,安得斯人,以消外侮!」陸遊也寫過「邦命中興漢,天心大討曹」的詩句。《單刀會》中繼承了這一作法。在喬公、司馬徽所表述的關公英雄業績中,特別突出了關公和曹操的鬥爭。孫吳的喬公一上場就自稱「俺本是漢國臣僚」,感嘆「漢家天下,誰想變亂到此」。他對魯肅講述關公灞陵橋面對曹操,「刀尖兒斜挑錦戰袍」的英雄氣慨和崇高氣節。司馬徽也是在稱頌關公、盛讚蜀漢的同時,強調了關公取蔡陽首級的業績。雜劇的最後關公所唱「急切裡倒不了漢家節」,則更是作者的畫龍點睛之筆。這是借歷史人物之口,激起漢族人民的民族情感,鼓舞他們積極從事反抗蒙古族殘酷壓迫的鬥爭。《三國演義》沿襲了這一作法,曲折讚揚民族氣節。從這個角度來說,劇本和小說是有積極意義的。當然,拋開這個角度,尊劉抑曹並無道理,這是另一個問題。
這個演變過程給我們一個創作方面的啟示:把生活改造為藝術可以反其意而用之。
註: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
2、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3、本文啟用讚賞打賞功能,請根據作品質量和自身情況進行打賞,量力而行,賞金的60%為作者稿酬,剩餘的40%為本公眾號運營編輯費用,打賞日期計算為本文發布之日起七天內,謝謝您的支持!
4、歡迎轉發微信公眾號「老家許昌」作品,如其他微信公眾號或單位或個人需使用「老家許昌」微信公眾號相關作品,使用之前請務必聯繫後臺。
---END---
---老家許昌,只採擷有溫度的鄉土味道---
無論身在何方,終歸老家許昌!
投稿信箱:hnxc12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