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十五河南的「牲口節」,這是什麼習俗?有什麼來歷

2020-12-15 城市船夫起

又近農曆七月十五,這是傳統的「中元節」,也三大「鬼節」裡最重要的一個。但在河南省的一些地區,這天還是另外一個節日——牲口節。現在的年輕人聽到「牲口」這個詞,或許有點陌生,但對於七八十年代及以前的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所謂牲口,就是牲畜,自古就有「六畜」的說法,指馬、牛、羊、雞、狗、豬,除去馬,剩下的五個被稱為「五牲」。

六畜圖片

在古代,馬作為交通工具,很少有百姓養馬的。而牛羊雞狗豬是農耕社會很多人家都會飼養的。牲,指的就是「可以用來宴饗祭祀的家畜」;也就是分兩種,一種宰殺食用的雞、狗,一種就是祭祀用的牛、羊、豬。而在很多地區,牲口有時候是專指牛,我們知道在古代社會宰殺耕牛是要治罪的,牛在農耕社會的作用,絕對超過一口人,所以在餵牛的家庭裡,牛絕對算是「家庭的一份子」。

耕牛勞作·網絡供圖

以上所說,主要是為了引出「為什麼會有牲口節」,就是牲口在舊社會的作用很大,所以才會有專門的節日。不光在河南,全國很多地區都有很牲畜有關的「節日」,如農曆二月初八的彝族耕牛節,中原地區的正月十六的牲畜節等。其實關於河南一帶七月十五的「牲口節」,還有一個這樣關於朱元璋的傳說。

朱元璋劇照

大致故事是說,朱元璋小時候父母早逝,貧困潦倒就去給地主家放牛,誰知道在一天夜裡朱元璋和地主家的一些長工把牛偷偷宰殺了,並做熟了大家分著吃了。後來怕地主倍責罰大家。朱元璋就想了一個辦法,把吃剩的牛肉藏起來,把牛尾巴插地裡,派人回去告訴地主,說牛自己鑽地底下了。結果不停的拽牛尾巴,試圖把牛拉出來,沒曾想真有牛的叫聲從地底下傳出,命人深挖卻什麼都沒挖出來,自認倒黴。據說後來人們為了感謝耕牛,就把這天七月十五當作了「牲口節」,據說是「為窮人謀福」的意思。

三牲祭祀貢品

當然這些傳說不值得取信,朱元璋就是做了皇帝也不至於無聊到把這件事想起來,並設節日的。而當地的人,更不可能清楚的記得那天是農曆七月十五的。這樣的傳說故事,杜撰的成分太大。但從農事節點來看,農曆七月十五已經接近秋收時節,過不了多久就是農忙時節,在農耕社會也是牲畜最勞累的。有這個特別的節日,也就是對牲口更好些,感謝它的辛勞。

農村耕牛·網絡供圖

相關的習俗比如蒸羊羔形狀的饅頭,供奉在案桌上,講究的人家會燃放鞭炮,以求「六畜興旺」。在這一天都停止使用牲口,並增加精細飼料餵養。到夜晚把供奉的饅頭也餵給牲口,同時煮一鍋白米稀飯餵食。關於這個習俗,當地有個民謠是「打一千,罵一萬,七月十五喝頓小米飯」,意思就是平時再怎麼驅打牲口,這天也要好好的待它,也算是感恩回饋吧。

相關焦點

  • 農曆七月十五:你該過什麼節?
    一提起農曆七月十五,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呢?大部分人會說是中元節,畢竟是三元節日之一(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我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但是,大家知道農曆七月十五可是特別受歡迎呢,它不僅僅是「鬼節」,還是佛教的盂蘭盆節嗎?
  • 農村老人為什麼把農曆七月十五稱作「鬼節」?有什麼來歷嗎?
    今天是8月14日,明天就是中元節了,中元節雖說不像清明節那樣可以放假回去祭祖,但是中元節的祭祖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元節也是一個重要的祭祀節日,這個時候的祭祖是為了能讓先祖在這個時間裡享受到我們的供奉,畢竟一年一度的地府開門在這段時間裡也是一年才一次,這個時候的祭祖因為先祖能在陽間吃到我們的供品
  • 七月半是什麼節日?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的四大鬼節之一
    元節是本月的15日,農曆七月十五,說起中元節大家都知道,可中元節的來歷很多人卻不清楚,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中元節的來歷以及其他的稱呼。 中元節的來歷
  •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各地的人們就開始有了不同的準備,燒紙錢,放河燈,祭祀土地,各地風俗不同,各種活動也不同,各地的說明名稱也大不相同。中元節,孟蘭盆節,地官節,七月十四,祭祖節,鬼節,施孤,亡人節,七月半,各地各種說法都有些差異,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農曆七月十五的說法。
  • 中元節是農曆七月十五還是七月十四?都有什麼傳統習俗?
    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都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各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絕大部分華人都將中元節定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是本土文化的產物,源於華夏民族的孝道,七月十五原是小秋,有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清乾隆《普寧縣誌》言:「俗謂祖考魂歸,鹹具神衣、酒饌以薦,雖貧無敢缺」,而海外華人華僑則會藉此節日寄託對祖先的哀思和故鄉的思念,也會寄批銀回家以盡孝。
  •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元節又稱什麼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元節又稱什麼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中元節 ,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地官節或齋孤,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七月十四),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民間有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 上中下元節是什麼節 這是中國傳統的三元節
    今天是農曆的七月十五中元節,也是民間所說的鬼節,其實除了中元節之外,民間還有上元節和下元節,並成為「三元」。   三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管赦罪,水官下元解厄。
  • 下元節是什麼日子?下元節習俗
    大家都知道正月十五是上元節,七月十五是中元節,而農曆的十月十五就是下元節了,下元節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所以也有相應的習俗特徵,那麼大家都具體知道下元節是什麼日子嗎?下元節習俗又有哪些呢?三頂養生網來為大家解答。
  • 七月十五,七月半,為何又被稱為鬼節?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
    七月十五,七月半,為何又被稱為鬼節?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這幾天,又可以看到再接頭都可以看到有人開始燒紙了,因為一年一度的鬼節就快要到了。那麼農曆七月十五為啥會被稱為鬼節呢?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
  • 農曆三月初三各地習俗,你所在的民族習俗是什麼呢
    三月三,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 古稱上巳節。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俗話說:「三月三,薺菜當靈丹。」春食薺菜是江南民間的傳統習俗。
  • 你知道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日嗎
    你知道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日嗎?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石鼓節、地關節或齋鼓節,是農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區是七月十四日),每年有上元節、下三元節。國內習俗河北省:南皮縣7月15日帶水果、肉類、葡萄酒、紙幣等到祖先墓地清掃。廣平縣中元節以鮮食祭祀祖先,準備水果蔬菜和蒸羊送給孫子,稱為「送羊」。
  • 農曆十月十五是下元節,也是「水官」生日,這天有什麼特色習俗?
    我國是擁有傳統節日最多的國家,這都有賴於醇厚的文化底蘊,以及頑強拼搏、集思廣益的人文精神。實際上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四大傳統節日之外,我國還有很多具有濃鬱的習俗文化,以及極具民族特色的重要節日。而中元節則是傳統的「鬼節」,每年的七月十四日交節,主要習俗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那麼什麼是下元節呢?這天有什麼講究?第一、什麼是下元節?「下元」顧名思義就是處於下半年,或者一個月的下半旬,而「元」則是指第一、開始的意思。
  • 2015年下元節是哪一天_下元節是什麼節
    >  下元節是什麼節呢?下元節是哪一天呢?很多人都會問下元節是哪天,究竟是哪天呢?小編來告訴你關於下元節的點點滴滴。  下元節是什麼時候  每年的農曆十月十五為下元節;2015年的下元節是陽曆的11月26日,跟感恩節相同。
  • 七月十四號是什麼節日?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的來歷及風俗活動
    七月十四號是什麼節日?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為了紀念誰?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國一年一度的「鬼節」中元,佛教中稱為「盂蘭節」。但是在很多地區,中元中元節從七月十四就開始了,反而在七月十五很平淡,那麼,七月十四是中元節嗎?
  • 農曆七月十五,為啥是鬼節?
    這幾天,在東北街頭都會看到燒紙的,因為七月十五鬼節馬上就要到了。那麼,農曆七月十五為啥是鬼節呢?這幾天,街頭燒紙的人特別多,因為明天就是七月十五,中國人所稱的鬼節。七月十五是鬼節,緣於一個印度的傳說。相傳,在印度有一位心地善良的少年,名字叫做目連。他的母親叫做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嗇貪婪,兒子卻極有道心且孝順,不讓母親殺生。
  • 小年來歷由來傳說故事 小年祭灶習俗有什麼講究?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8日電(記者 上官雲)「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每當這首「過年謠」唱起,就意味著傳統的「小年」到了,人們開始做糖瓜、祭灶,忙忙碌碌打掃屋子,準備過年的各種吃食……  》》過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有什麼習俗  》》2018小年是哪一天幾月幾日什麼時候小年來歷由來傳說故事
  • 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 中元節也有現代意義
    農曆七月十五,也就是七月半,這一天在民間是非常重要的節日,被稱為「中元節」,也叫鬼節,這一天的習俗就是祭祀先祖,表示後人對先人的感恩之情。   中元節的由來   中元節的源頭,應與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關。傳說中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而地官的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赦罪。
  • 臘月二十八是什麼日子 農曆臘月二十八有什麼傳統習俗
    臘月廿八是中國農曆十二月(臘月)二十八的俗稱,中國春節傳統習俗之一。 臘月二十八的中國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中國民間風俗傳統到了農曆的臘月二十八無論是發麵還是做饃,各家各戶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 各地風俗有所不同,如山東、河北、河南三省交界處的地區、安徽省宿松與太湖交界之處的地方有許多姓的人家是在臘月二十八過年。
  • 中元節是什麼節中元節為什麼又叫鬼節?中元節的習俗禁忌盤點
    中元節是什麼節?中元節為什麼又叫鬼節?2019年8月15日農曆七月十五,星期四,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平常的一天,但也會有少數人在這一天告誡子女、孩童晚上不要出門,甚至會有燒紙祭祀祖先的現象。這一天稱之為七月半中元節。
  • 今日中元節 中元節的來歷是什麼?安徽中元節有什麼習俗?
    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俗稱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同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各地習俗祭祖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