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裔醫學教授研究新冠病毒取得突破,發表前在美國遇害
華裔醫學專家研究新冠病毒,稱即將有重大突破後,遇害美國。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媒體報導,當地時間5月2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名研究新冠病毒的華裔醫學研究人員在家中遇害,被發現時他身亡已久,其頭部、頸部和軀體都有明顯槍傷。
-
癌症研究藍圖:精準醫學的關鍵差距與機遇
自2011年批准抗CTLA-4抗體(ipilimumab)治療晚期黑色素瘤以來,針對免疫檢查點的個性化治療推動了許多癌症治療模式的轉變,僅抗PD-1抗體就在2018年獲得了9項FDA新的批准。 對癌症基因組進行測序是精準醫學中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多平臺技術的使用可以識別更多潛在靶點,從而提高匹配有效藥物的概率。
-
靶向RNA 小分子藥物治療癌症取得突破
▲Matthew Disney教授(圖片來源: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Disney教授開發的工具讓研究人員可能開發出治療遺傳疾病的小分子藥物,讓患者可以簡便地消除體內的有毒基因產物。這項研究發布在最近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雜誌上。
-
石墨烯應用新突破 有望實現高效低副作用的無創腫瘤治療
,實驗證明,其可有效抑制腫瘤生長並延長荷瘤小鼠存活時間,未來有望應用於無創治療腫瘤的聯合策略。 此次成果刊登於《AdvancedTherapeutics》(《先進醫療》)第3期的《基於石墨烯柔性器件的非侵入式特殊遠紅外腫瘤治療新方法》,為臨床治療惡性腫瘤帶來了全新思路和研究突破。 癌症治療一直是世界性的醫學難題,在人體複雜的環境中對抗癌細胞,仍然存在很多未知領域。
-
耶魯大學華人博士鄭永齊榮獲華裔醫學人士傑出獎
耶魯大學華人博士鄭永齊榮獲華裔醫學人士傑出獎
-
無創腫瘤治療新方式出現,石墨烯熱療擔當重要角色!
癌症治療一直是世界性的醫學難題,儘管醫學水平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進步,但是在複雜的人體環境中對抗癌細胞,仍然存在很多未知領域。由於腫瘤細胞是向四周浸潤的,邊界模糊,傳統手術方式無法完全切除而又無法避免轉移;放化療法又是無區別殺傷,對身體存在副作用。
-
美國科研機構創新大B細胞淋巴瘤治療技術有望引入國內
文|謝欣美國希望之城國家癌症中心(City of Hope National Medical Center) Kortylewski副教授近日宣布,正在與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積極洽談合作意向,希望將其最新的腫瘤免疫療法研究成果和技術平臺引入國內
-
治療癌症新藥獲批臨床試驗 我國企業CAR-T研究駛上高速路
CAR-T細胞療法是當下癌症治療領域當紅的革命性療法。它通過基因工程改造患者自身的T細胞,讓他們攜帶能夠與腫瘤細胞特異結合的靶標,進入人體後,可靶向結合後發揮殺傷作用,成為攻擊癌症的有力「殺手」。CAR-T細胞治療具有鮮明的靶向性, 在病人體內可長期存在,並且不依賴於抗原遞呈,因此具有徹底清除腫瘤細胞的潛力,CAR-T細胞治療被廣泛認為是最具有前景的腫瘤治癒方式之一。目前臨床研究證實CAR-T細胞治療對急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等具有顯著療效。
-
癌症醫療新突破!光麗生醫通過12種臨床治療項目
國際期刊《Cell》和《Science》都曾報導免疫細胞療法是新世代的抗癌武器,位於臺灣的光麗生醫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合作的免疫療法是...國際期刊《Cell》和《Science》都曾報導免疫細胞療法是新世代的抗癌武器,位於臺灣的光麗生醫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合作的免疫療法是運用人體內在免疫系統攻擊腫瘤細胞。
-
2017年度巨獻:癌症免疫療法重磅級研究解讀
癌症免疫療法即是通過調動患者的自身抵抗力(免疫細胞)來抵禦、殺死腫瘤細胞,是近年來腫瘤治療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也是當前癌症研究領域中的熱點之一。那麼2017年科學家們在癌症免疫療法研究領域中取得了哪些突破性的進展呢?小編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
IMbrave150研究最新OS數據公布:中國亞群突破24個月
2021年1月12日,中國上海——羅氏宣布即將在本月舉行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胃腸道腫瘤研討會(ASCO GI)上正式報告IMbrave150研究總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最新結果。
-
華人醫學教授與職場菁英獲加拿大中國專業人士協會表彰
中新網多倫多11月26日電 加拿大中國專業人士協會(CPAC)近日對傑出華裔專業人士進行年度表彰。來自多倫多大學的兩位醫學教授和一位從事金融科技的職場菁英獲頒本年度的CPAC「專業成就獎」。成立於1992年的CPAC是大多倫多地區知名的華裔新移民社團,目前有約3萬名會員。CPAC每年均舉辦慈善晚宴並為傑出華裔專業人士頒獎,旨在表彰和慶祝華裔移民在加拿大取得的專業成就並籌措善款,籌款所得全部用於向華裔學生提供獎學金以及幫助華裔新移民在加職業發展。
-
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的癌方向的醫學博士
其校址離大學本部有數公裡之遠,鄰近作為其教學及研究基地的香港瑪麗醫院。學院現提供醫學、中醫學、護理學、藥學及其他生物醫學科學的教育與研究項目。所有課程均以英語作為授課語言,而中醫課程則採用中英雙語模式,作為其教學及研究基地的是位於附近的瑪麗醫院。
-
甘萊任命前武田肝病研發負責人Melissa Palmer博士為首席醫學官
月1日加入公司,擔任首席醫學官。在進入醫藥行業之前,Palmer博士是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Langone Medical Center)的臨床教授和紐約大學Plainview肝病學主任。自1991年以來,Palmer博士已在40餘家生物技術和製藥公司擔任肝病領域顧問,並成為多項肝病臨床研究的主要研究者。
-
研究發現葡萄酒中白藜蘆醇有望用於治療乳腺癌
近日,新研究發現白藜蘆醇或可用於治療乳腺癌。 由於具有抗癌功效,紅葡萄酒中的白藜蘆醇(Resveratrol)一直是科研人員研究的熱點之一。
-
個體化癌症疫苗能否成為癌症免疫領域第三大突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新的免疫療法,個體化癌症疫苗就是其中的一種。事實上,個體化癌症疫苗已成為近年來癌症免疫療法研究領域的一顆新星,並被人類寄予厚望。2019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已將癌症疫苗評選為年度「十大突破性技術」之一。隨著個體化癌症疫苗取得的進展和突破,它已被譽為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和CAR-T療法之後,癌症免疫領域或將會出現的第三大突破。
-
香港伊利沙伯醫院癌症實驗室翻新 建樣本庫助研究
,最新發現可能與「非小細胞肺癌」復發相關的4種基因突變,有望協助研發藥物,現在期望收集更多腫瘤樣本再研究。該實驗室早前翻新,增加癌症樣本儲存量並開展癌症生物樣本庫計劃,目標每年收集數百個腫瘤組織樣本及數千個血液樣本,以備日後研究。癌症研究實驗室增購了性能更穩定的超低溫冰櫃,供血液儲存之用。
-
抗甲流中藥研製取得突破 治療效果優於「達菲」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8月21日,從衛生部、世界衛生組織和《柳葉刀》雜誌共同主辦的「流感大流行應對與準備國際科學研討會」衛星會上傳來消息,中藥連花清瘟膠囊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臨床與實驗研究均取得重大突破,實驗結果表明該藥對甲型
-
ASTRO發布關於宮頸癌放射治療的首個臨床指南
「在過去的20年中,宮頸癌的治療取得了顯著進展。特別是,越來越多地使用強度調節放射療法(IMRT)和圖像引導的近距離放射療法,可以使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並減少治療併發症。我們致力於制定該指南是為了鼓勵醫生將這些方法納入日常工作中,」指南工作組主席,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西德尼·金梅爾癌症研究所放射腫瘤學和分子放射科學教授兼臨時主管,醫學博士,醫學博士,醫學博士Akila N. Viswanathan說道。在巴爾的摩的中心。據估計,今年將有13800名美國婦女被診斷為浸潤性宮頸癌,預計將有近4300名婦女死於該病。但是,如果及早發現,宮頸癌可以高度治癒。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0期:基因編輯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華裔...
Doudna博士,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組編輯領域的貢獻。但在CRISPR-Cas9的獲獎中,令人遺憾的是華裔科學家張鋒教授未能加冕。GenoLab在生殖健康、癌症檢測和微生物宏基因組領域有巨大的應用空間,支持科研、醫學臨床、司法等行業的檢測應用和數據分析,將進一步釋放國產測序儀市場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