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廣場冬夜裡的柴火餛飩攤兒、馬臺街熙熙攘攘的夜市……這些深夜記憶隨著城市發展漸漸褪成發黃的舊照片。伴隨著消費升級,南京「夜經濟」正以全新方式打開:看一場劇、讀一本書、品一茗茶、遊一條河、逛一條街,還有街角那透著暖意的深夜食堂、深夜超市,妥帖照料著人的心和胃。
今年7月24日發布的《阿里巴巴「夜經濟」報告》顯示,南京人的夜間餐飲外賣量位居全國第六。今年國慶假期,夜間消費佔南京文化旅遊市場消費比重已達到54%。夜色中,煙火氣與文化味縈繞,南京釋放出新的城市魅力。
11月1日晚,「夜之金陵」啟動儀式在夫子廟步行街舉行。其中提出,南京將打造「夜之金陵」品牌,將圍繞夜購金陵、夜食金陵、夜宿金陵、夜遊金陵、夜娛金陵、夜讀金陵、夜健金陵等七個部分,通過信息平臺、地圖指南等集中進行品牌宣傳推廣,打造多元化夜間消費場景和集聚區,發展夜間文旅活動,試點夜間商業外擺和街頭表演,建立「夜間區長」制度,擦亮南京詩情畫意的入夜繁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市場觀察
南京夜經濟發展具有無限潛力
在「夜之金陵」品牌謀篇布局的背後,是因為「夜間經濟」早已不是狹義的購物吃飯,更不是單純的「夜市」,它是涵蓋「食、遊、購、娛、體、演」的經濟生態。
據紫金山觀察的報導顯示,南京曾對夜間經濟規模進行了一次摸底調研,發現2016年南京市夜間經濟規模佔社零比重5%不到。究其原因,外地客來寧遊玩停留過夜比例仍不夠高,來華東觀光的旅行團往往把南京作為第一站,遊完中山陵、夫子廟等,天一擦黑就趕車去其他城市過夜,成了「匆匆過客」。留下來的遊客也在「吐槽」,南京多數飯店到了晚上九點就不再接待新客,夜晚景點除了「夜泊秦淮」不知去哪兒溜達。南京本地人吃完晚飯,想不出去哪裡「二場」也是常有的事。
不過改變是系統性的,南京已邁開試水的腳步。
今年國慶節,人們已看到了南京夜晚璀璨的新面貌:玄武湖煙花絢麗恢宏,數十萬人蜂擁觀賞;熙南裡大板巷示範街點亮「燈火天街」,每晚都有兩三萬遊客徜徉;方山音樂谷內,森林音樂狂歡節年輕人扎堆扭動著身體;江寧谷裡大塘金薰衣草園內燈光與星光呼應交融,情侶牽手遙望蒼穹……夜間消費在南京消費總額中的比重越來越大。
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人士介紹,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我市夜遊、夜娛、夜購等夜間文化旅遊項目豐富,明顯讓遊客腳步慢了下來,停留時間長了起來,國慶期間夜間消費佔文化旅遊市場消費比重提高到54%。
今年國慶前夕,南京市政府發布的《打造「夜之金陵」品牌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夜之金陵」進行了科學布局,將「金陵夜曲」細化為夜購金陵、夜食金陵、夜宿金陵、夜遊金陵、夜娛金陵、夜讀金陵、夜健金陵等7個「章節」。它們並不彼此割裂,而將像交響樂般在夜幕下無縫交融,齊頭並進,點亮「不夜城」。
夜遊金陵
秦淮遊船年收1.2億元
按照《方案》,「夜遊金陵」以特色步行街、景區、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重點,鼓勵有條件的場所開展夜間旅遊或延長開放時間,加快策劃推出一批富有特色的夜間旅遊活動項目,服務本地市民,吸引外地遊客。
南京夜間旅遊有一塊「金字招牌」——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植根於「夜泊秦淮」這一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南京這些年在這一片區開發夜間旅遊產品,聲名遠播。
越來越多的遊客愛上了「夜泊秦淮」。這背後是夫子廟僅遊船業務一年就創收上億元,以夫子廟為旅遊核心區的秦淮區,一年遊客量5500多萬人次,旅遊總收入近600億元。眼下正值暑期旅遊高峰,遊船碼頭從每晚六點就進入排隊尖峰時段,一直到晚上十點,遊船供不應求。
「船隻運力已到極限,不少遊客登不上船。」南京夫子廟文旅集團總經理李宗虹說,夫子廟遊船去年一年客流超200萬人次,營收1.2億元。
夜娛金陵
老劇場成為年輕人的心頭好
按照《方案》,「夜娛金陵」以鼓勵劇場、影院、酒吧等經營場所延長營業時間、舉辦主題活動,打造夜間特色文化娛樂項目。
在劇院欣賞一場精彩演出、在影院看一場零點首映……文化休閒,賦予了夜晚更多內涵,繁榮的夜經濟,更是離不開文化的支撐。
新街口商圈,除了有不少的影院,還有幾家老牌劇場。大多數人在18時下班,下班之後在江南劇院、紫金大戲院附近的餐館好好吃一頓,掐著19:30走進劇場看一場演出。
在江南劇院,南京戲劇品牌《蔣公的面子》常年駐場演出,不僅場場爆滿、廣受好評,觀眾群體也遍及社會的各階層、各行業。還有不少觀眾是從周邊城市專程趕來看戲的。
《蔣公的面子》劇照
如果你想近距離感受演出者細膩的演技,還可以選擇新街口商圈的國民小劇場,這裡是公餘聯歡社的舊址。國民小劇場運營負責人田迎說:「小劇場一共就兩百多個座位,這裡演先鋒戲劇、肢體劇效果會更好,觀眾可清楚地看見表演者的表情、呼吸的節奏……」
目前,國民小劇場常駐演出有原創話劇《丹鳳街》、永熙茶樓相聲大會,以及玄武區惠民演出。田迎表示,囿於劇目的限制,這裡每周只有周三、周五、周六的夜晚有演出。
夜讀金陵
24小時書店為夜讀「燃燈」
按照《方案》,「夜讀金陵」鼓勵圖書館延長開放時間,推出夜間借閱服務。鼓勵24小時書店、特色書吧等業態發展,滿足市民個性化夜間消費需求。
「不滅的理想,不關燈的書房」,正如它的宣傳口號一樣,位於南京秣陵路21號民國建築內的一家名叫「二樓南書房」的公共文化場所,是南京最早的24小時書店。
對於大多數實體書店而言,延長夜間開放時間,要先解決運營成本問題。但書店發起人陳燁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給生活在城市的人們一個喘息的空間,不是為盈利。城市白天的生活節奏快速,人們為了工作生活奔波勞碌。在夜晚,時間也好像慢了下來,在閱讀中讓身體和心靈得到放鬆也未嘗不是一件樂事。
在城市持續升溫的「文化夜市」中,這家書店為無數前來閱讀的讀者提供了心靈的文化驛站。這裡的書以人文社科類型的種類居多,你可以通過實用服裝設計、攝影等書目培養興趣,也可以選三兩小說與書中的主人公感受人世間的五味雜陳。深夜,這裡的燈依然為每一個前來閱讀的人長明。
相比大隱隱於市的民國建築群裡的復古書店,鳳凰雲書坊所提供給夜讀的讀者似乎是另外一種不同的感受。畢竟,夜間書店想要長久運營,除了在情懷方面深究外,更多的還是需要理性的探索。
在考慮到受眾群、消費習慣、店面等綜合因素外,鳳凰雲書坊也研發了更多的文創產品來吸引更多的人走進其中。它更像是南京市井生活的「城市文化客廳」,通過書架上的隻言片語去領略屬於南京的城市風採。
未來方向
發展「夜經濟」融合開放是關鍵
先進城市的經驗表明,好的夜間經濟集聚區對一座城市的商業、文化等都有積極的影響,甚至成為城市名片。比如中國臺北士林夜市、泰國清邁夜市、新加坡牛車水夜市,這些夜市不僅豐富了當地居民的夜間生活,也吸引了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按照《方案》規劃,500個夜間經濟集聚區在南京開花。如何做出自身特色,進而形成城市名片,是下一步要深入探索的課題,考驗眼光和耐力。
對於南京「夜經濟」發展,上海市商業經濟學會會長齊曉齋給出建議,夜間經濟不是簡單的延長營業時間,夜間需求和白天不一樣,如果簡單把白天的商品結構、服務業態、市場布局原封未動延伸到晚上,消費者不會買帳。
中央商務區跟居民區的夜間需求也不一樣,所以還要把社區居民、遊客、商務客、大學生等人群的夜間需求區分開來。發展「夜經濟」,不僅要讓商業街上的商場、餐館、集市、電影院、劇場、音樂廳夜間開放,同時還要讓展覽館、博物館、文化館、規劃館、社區文化中心在夜間開放,「夜間經濟」是融合的,唯有開放才能促進人的流動。
小芮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