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中國企業家中能稱得上梟雄二字的,一手締造「富士康帝國」的郭臺銘絕對算一個。什麼樣的人物才稱得上梟雄?大叔認為這三有是梟雄必備:有魄力、有雄心、有大成就,郭臺銘就是這樣一個人,身上帶著草莽之氣的霸道總裁。
步步精準,代工為王
出身行伍的郭臺銘身上總有一股王霸之氣。如果你曾有幸親臨過郭董開員工大會,那麼一定會被郭總身上的氣勢所震撼。每次大會,郭總裁只要提到哪個高管做的不好,不管是多大的官,只要郭總讓罰站那也得乖乖的站著,哪怕是當著數萬員工的面也絲毫不留情。甚至對待投資者股東,郭總裁也是十分的霸氣,曾在股東會現場發飆,嗆聲國外投資者,鴻海集團工作環境不輸任何英國企業,如果相信抹黑報導,就不要來買鴻海的股票。
獨斷專行,脾氣火爆,管理嚴厲,做事雷厲風行,郭臺銘憑什麼這麼狂?
1973年,郭臺銘創立鴻海,那時候黑白電視剛剛興起,而代工帝國便是由小小的電視機旋鈕做起。
1988年郭臺銘來到還是一片蠻荒的深圳,那時候的郭臺銘已經在精密製造領域初具名氣,不僅手握眾多日本高精密設備還有先進的模具技術(80一代理工男的經典記憶),郭臺銘霸氣的大手一揮拿下龍華一大片核心地盤,自此富士康帝國便是落地生根。此時的富士康最大的生意是為電腦生產連接配件。
從PC時代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諾基亞,模具成就了富士康巔峰20年。那個時候的富士康儘管名聲不好,但是卻是全國打工者擠破頭也想進的企業,每年春節後富士康大門口總是人山人海的應聘者。各地政府更是求著郭臺銘過去投資,不僅要地給地要免稅給免稅,三顧茅廬的不在少數。不過富士康所到之處確實對當地的GDP有巨大的拉動作用,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鄭州富士康。別看深圳現在很牛,但是富士康也沒少做貢獻。就連客戶都是自己求著過來的,為什麼?因為只有富士康有這個能力,PC時代全世界每5臺電腦中就有一臺裝有鴻海的產品。
如果說網際網路看BAT,那麼那個時候製造業就看富士康,毫無疑問的王者。
從電視到PC再到諾基亞、蘋果為代表的行動裝置,郭臺銘的雖然獨斷,但是可以說步步精準,都踩在時代脈搏上。代工王者,郭臺銘狂得有底氣,一代梟雄也名副其實!
轉型頻失敗,雄獅被困
2011年12月,京東商城CEO劉強東發了一條耐人尋味的微博,「曾威脅我的某個B2C網站今日清盤了。」
時光之輪最是無情,富士康抓住了20年的中國製造最豐厚的紅利,但是它卻錯過了網際網路這個瘋狂的盛宴。
其實,以郭臺銘的敏銳嗅覺他難道沒有蠢蠢欲動過嗎?其實不然,富士康一直深知代工不是長久之計,特別是在比亞迪、和碩、立迅等新勢力起來後富士康轉型的欲望就愈演愈烈。轉型,網際網路無疑就是最好的方向。
或許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在貓狗大戰之前,曾經還有一隻老虎也曾短暫的參與過搏殺。它就是承載著郭臺銘全部希望,被視為富士康完美轉型方向的飛虎樂購。
飛虎樂購,成立於2009年9月,最初只是為內部員工服務,後於2010年正式對外,定位於打造「3C家電網絡商城」。怎麼樣?主營3C家電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沒錯,就是京東,但是當時的京東不過才是個剛剛日訂單處突破20,000單的小角色。而那個時候的富士康卻早就已經是呼風喚雨的巨頭,相信當時劉強東看到富士康的動作應該是徹夜難眠的。
因為富士康不止有實力也更具有做3C家電電商的優勢。
首先富士康不缺合作夥伴:蘋果、諾基亞、三星、松下、創維都很樂意將自己的產品交給飛虎樂購。
其次,富士康代工本身就是最好的品質保證。
最後,郭臺銘對這隻小老虎有著恢弘的構想:「四路門店+一個網站」的全消費渠道體系的宏偉構想。富士康與麥德龍合作在線下與國美蘇寧對抗的「萬得城」,以「賽博數碼」廣場為主體的IT賣場;以超市為載體的「敢闖數碼」,以及自家遍布三線以下城市的「萬馬奔騰」門店。再加上一個線上的飛虎樂購,可以說這個規劃放到今天依舊不過時,因為今天的京東就是朝著這個方向走的,而且還沒有達到這般宏偉。
關於這次轉型,郭臺銘真的是寄予厚望也付出巨大心血。邀請了曾在微軟、思科、新蛋任中國區總裁併頗具傳奇色彩的杜家濱加盟,還從知名電商公司挖來高管以及一大批外招的專業電商人員,看那陣勢就是要導演一場大戲、好戲。
但是,任郭臺銘再有雄心,再宏偉的規劃卻在公司戰略運營上出了問題。那時的郭臺銘儘管想轉型,但是並沒有破釜沉舟的決心。飛虎樂購併不是獨立運營而是在富士康大的架構上,並且管理上引入了諸多代工管理的條條框框。最可悲的是讓原本做代工的高管進入飛虎的管理層,這個矛盾可想而知。最終,飛虎樂購在無休止的內鬥中分崩離析,外來派終究是外來的,這場大戲終究以杜家濱的黯然離場而終止。
於是才有了2011年12月京東劉強東的那條微博!
毫無疑問,郭臺銘有雄韜偉略之才,但是卻少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決心,儘管後來富士康又陸陸續續嘗試過諸多轉型,但再也沒能掀起什麼大的浪花。
網際網路夢再起,轉型失敗就是死
飛虎樂購的失敗一直是郭臺銘心中的一根刺,網際網路夢一直縈繞在郭總腦海經久不散。
2016年開始,工業網際網路這個名詞開始不斷地出現在郭總裁的口中。在郭臺銘的描述中,一個不需要人,不需要開燈,所有設備聯網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的未來工廠呈現在眼前。
工業+網際網路成了郭總轉型網際網路的第二次嘗試。而這次,國家也將工業網際網路視為中國製造2025,中國製造彎道超車的重要方向。一切看起來貌似都無比契合富士康,這個轉型看起來水到渠成好似上天給的機會。郭總也不止一次在大會上強調過,工業網際網路是富士康轉型的最後機會,失敗了就是死!
於是富士康又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工業網際網路轉型。自動化、聯網化、智能化,又是高薪外聘了一大堆人工智慧專家。國家也很給面子,工業富聯一路綠燈過會上市,郭總也雄心萬丈不止一次豪言要再幹十年,不會退休。
但是,工業網際網路整個行業都是在摸索著前進,行業處於混沌期。長期的投入卻一時難以獲得滿意的回報對於富士康這類毛利率極低的代工企業無疑是一種驕傲。前路一片茫茫,這邊還要持續投入,船大難掉頭。
2019年6月,郭臺銘突然宣布退休參選,接班者是名不見經傳的劉楊偉。夢想還沒有完成,郭臺銘便早早退場。沒有了郭臺銘的富士康,各大集團大Boss誰能鎮壓?動不動就讓高管罰站的場景再也難現,一代梟雄就這樣隱退幕後,難免讓人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