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09日 03:59 稿源:中安在線-安徽商報
分享到:
成龍團隊10畝地位於徽州文化藝術長廊
詳細方案已遞交
昨日,記者從黃山市政府獲悉,該市初步選定徽州文化藝術長廊中的10畝區域,作為迎接徽派古宅榮歸故裡的場地。並且,黃山市委宣傳部制定了包括古宅選址,維修,維護在內的詳細方案。該方案已遞交給成龍團隊,正在等待與對方商榷。
昨日17時,在黃山市政府8樓會議室,黃山市政府副秘書長、徽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章德輝向記者介紹了選址的想法。「我們正在做的項目是徽州文化藝術長廊,如果說屯溪老街是老黃山的代表,那麼文化長廊將是新黃山的代表,大量的古民居會在這裡復建,徽州文化將在這裡集中體現,這樣一個大環境,相信也是成龍先生想要的氛圍。」
章德輝說,成龍先後收藏9幢徽派古建築,除捐贈給新加坡的4幢古建外,還剩5幢古民居。初步估算,5幢古建築整體佔地面積在10畝以內。在這個基礎上,市政府在徽州文化藝術長廊的徽文化區選擇一塊區域。「徽文化區環境優美,如將徽派古建築搬遷其中,可與周邊項目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
章德輝還告訴記者,為確保5幢古建築落地生根後,得到長期有效的維護管理,該公司將組建專班,招聘專業性技術人才,負責古建後期的維修、維護、管理、服務等工作。
古建「新家」簡介
徽州文化藝術長廊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黃山機場大道南側,規劃用地面積2700畝,由3大板塊6個組團26個項目組成,以徽州文化的傳承體驗、聚集展示和創意利用為主線,形成以傳統文化生產展銷、現代文化創意設計、觀光遊覽參與體驗、休閒娛樂度假居住的文化產業體系,建成可觀賞、可感受、可學習、可消費、可體驗的文化旅遊綜合體。
迎接古建回家黃山有3大優勢
天時:保護古建,黃山一直在努力
「不可否認,就地保護是對古建築最好的保護方式。但有些建築實在破敗,就好像瀕危動物,不通過集中保護方式,它們很快會消失殆盡。 」章德輝說。
另一方面,徽文化長廊也是黃山市「百村千幢」工程的分支,該工程共投入44.89億元,完成了101個古村落的規劃編制,實施了101個古村落和1065幢古民居的保護利用工作,認租、認領、認購古民居303幢,打造了事業、產業方面的新型業態19類610處,建成了湖邊古村落、秀裡影視村等13處集中保護地。
對於古民居保護,徽文化長廊項目積累大量的古民居復建經驗。
地利:依山傍水因地復建詩畫徽州
順著屯溪區黃山路一路向西,依山傍水間,工地裡樁機轟鳴,青磚白瓦的徽派建築,在層層疊疊的丘陵地裡矗立,來自城區的車輛仿佛血液般向這裡匯集,這裡就是徽文化長廊。
據介紹,該項目位於黃山市屯溪區西北部,佔地面積約2700畝,介於雨潤高爾夫和茶博園(香茗五星酒店)等高品位項目、橫江與率水之間,距機場10多分鐘車程,地塊以起伏林地為主,符合「詩畫徽州、夢幻黃山」的總體意境。
人和:建設團隊專業新老工匠給力
黃山市文物局局長吳震宇告訴記者,據不完全統計,黃山市在編工匠近2000人,這還不包括那些遠在他鄉的工匠。 「徽派建築是安徽黃山的瑰寶,而當地的老工匠,則是這些寶貝的締造者。 」新徽州工匠不僅傳承了老一輩的技藝,並在當地辦學,將徽派建築知識廣泛傳播。黃山市政府副秘書長章德輝說,黃山市聘請了一流的規劃設計機構大師,深入研究了徽文化長廊的特點,最終向成龍建議了目前選址。(喬劍、韓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