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九華山與地藏菩薩,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盡令六道眾生解脫

2021-01-09 歷史國學教堂

地藏菩薩,因為「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在中國的四大菩薩信仰中,地藏菩薩曾受釋迦佛付囑,讓他在現在佛釋迦牟尼滅度以後,未來佛彌勒未生以前,擔負救度眾生的重任。也就是說,現在這個世界,是由地藏菩薩來負責的。

據地藏菩薩本願經說,地藏苦薩受此重任,便發下誓言,要眾生度盡方始成佛:「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因為地藏此願至大,所以又稱「大願」菩薩。又因地獄眾生,最為難度,於是地藏又常住地獄,拯救眾生,民間也稱他為幽冥教主。地藏菩薩的信仰北朝時已經傳入,隋唐時期逐漸興盛。

九華山,原來稱九子山。唐代著名詩人李白遊九子山,見到「山高數千丈,上有九峰如蓮華」,於是與同遊者共同寫下《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改九子山之名為九華山。

在詩中,李白形容九華山「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青熒玉樹色,縹緲羽人家」。這座如此充滿仙氣的山,如何成為地藏的道場呢?這裡要從唐時來九華山修行的新羅國太了金喬覺說起。

金喬覺,據說是新羅國的王子,法名地藏,為了和地藏苦薩區別,宋代以後這位僧地藏也被稱為金地藏。大約於開元六年,地藏來到了九華山,時年二十四歲。

唐代費冠卿於唐憲宗李純元和八年撰寫的《九華山化城寺記》記載了他的生平,還說他長相奇異力氣也很大,「時有僧地藏,則新羅王子金氏近屬,項聳奇骨,軀長七尺,而力倍百夫」。

這位出身富貴的年輕的新羅僧來到榛莽未闢的九華山,並未講經論道,而是隱居山中,刻苦地修行頭陀苦行;沒有住所,每天在山洞中閉目坐禪,遇上毒螯也端坐無念,吃的食物不夠就以山中的白土為糧。

有一天坐禪的地藏被鄉民諸葛節等人發現,見他閉目苦修,「其旁,折足鼎中,唯白土少米,烹而食之」,深深為他的苦行和志向所震驚,「群老投地號泣:和尚苦行若此,某等深過已」。

諸葛節於是與眾人為地藏開始修築住所和寺院,「聞者四集,伐木築堂,煥乎禪居」。到建中初年,池州刺史張巖又為修築了化城寺,「仰師高風,施捨甚厚,因移舊額,奏置寺焉」。

隨著地藏和尚的名氣越來越大,追隨他的弟子逐漸多了起來,還有很多新羅僧人跨海前來追隨。為了解決生活問題,地藏率領僧徒在九華山上開荒種地,種植從新羅帶來的良種,包括水稻、茶葉和松樹等。

陳巖《化城寺》詩注中說:「唐建中中,金地藏依止禪眾,有平田數十畝,種黃粒稻。田之上植茶,異於他處,謂茗地源。事後有五釵松,結實香美,皆自新羅移植。」不過即使這樣,九華山的生活仍然很艱苦。

地藏曾寫了一首詩《送童子下山》,詩中寫了他送別一位受不了山上寂寞生活的弟子下山的情形,他很豁達地說自己有煙霞相伴,讓弟子不用難過:「空門寂寞汝思家,禮別雲房下九華,愛向竹欄騎竹馬,懶於金地聚金沙。……好去不須頻下淚,老僧相伴有煙霞。」

唐德宗貞元十年夏,九十九歲的金地藏在九華山圓寂。傳說在他去世之時出現了一些奇異的現象,山鳴石隕,寺鐘墜地。而他的肉身三年不腐,面顏如生,而且撼動骨節有金鎖一樣響聲。

這與佛經上所說「菩薩鉤鎖,百骸嗎矣」非常類似。當地的居士和僧眾於是認為,僧人地藏就是地藏菩薩轉世,為他建立了地藏塔,亦稱作肉身寶殿。

從此,九華山便成為地藏菩薩的道場,香火興盛。每逢農曆七月三成道日,信眾至九華山上朝拜,「遠近焚香者,日以千計」,「叫呼動山谷若疾痛之呼父母,蹈湯火之求救援」。

很多僧人也到九華山上結茅築寺,號稱「九華一千寺,撒在雲霧中」。又因為化城寺是因地藏所建,是九華山佛教之始,後來在九華山修築的寺院,都或圍繞化成寺,或朝向化城寺。

圍繞地藏信仰,在九華山又出了關於閔公父子的故事。傳說九華山原本是屬於閔公的財產。地藏去向閔公化緣,求化一袈裟那麼大的地方。閔公同意了。地藏便將自己的袈裝拿出來,迎風一展,袈裟變得巨大無比,將整座九華山都罩住了。

閔公十分震驚,不僅欣然將九華山贈與了地藏,還皈依了佛教。他的兒子也出家了,成為道明和尚。現在九華山的地藏塑像,常常會有閔公和道明的塑像作為地藏的左右脅侍出現。

相關焦點

  • 佛教:九華山與地藏菩薩,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盡令六道眾生解脫
    地藏菩薩,因為「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在中國的四大菩薩信仰中,地藏菩薩曾受釋迦佛付囑,讓他在現在佛釋迦牟尼滅度以後,未來佛彌勒未生以前,擔負救度眾生的重任。也就是說,現在這個世界,是由地藏菩薩來負責的。
  • 《地藏經》: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
    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於彼佛前。立斯大願。於今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尚為菩薩。他說「我今盡未來際」:我從現在乃至到盡未來劫。盡未來劫就是未來無數無數不知道有多少劫。「不可計劫」:不可計算那麼多的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我為了這一類受苦造罪的六道眾生。
  • 地藏王菩薩「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是執著嗎?
    今天在回複評論的時候,看到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地藏菩薩一定要做到「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是因為地藏菩薩有所執著!?一,是因為地藏菩薩所發的大願,地藏菩薩是佛門四大菩薩中的大願王,他的大願「地獄不坑,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是大乘佛教發菩提心、利樂眾生的典範,願心為金剛種子,金剛非堅,願力惟堅。
  • 佛教經典中,地藏菩薩的來歷
    地藏菩薩在中國佛教諸菩薩中久負盛名,與觀音、文殊、普賢合為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並稱於世。地,「 住處」之意;藏,「含藏」之意。佛教中說,地藏受釋迦牟尼的付囑,在釋迦既滅,彌勒菩薩未生成佛之間的無佛時代,自誓度盡六道眾生,拯救諸種苦難煩惱,「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 佛教:九華山與地藏菩薩的信仰,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
    地藏菩薩,因為「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在中國的四大菩薩信仰中,地藏菩薩曾受釋迦佛付囑,讓他在現在佛釋迦牟尼滅度以後,未來佛彌勒未生以前,擔負救度眾生的重任。也就是說,現在這個世界,是由地藏菩薩來負責的。
  • 地藏菩薩是如何解脫眾生之苦的?
    「地藏」是梵文「乞叉底櫱婆」的意譯,在密教中,其密號為「悲願金剛」、「與願金剛」,在金剛界示現南方寶生如來之幢菩薩,在胎藏界則為地藏院中九尊之中尊地藏薩埵。地藏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專司「願」。地藏菩薩地藏受釋迦牟尼佛囑咐,在釋迦已滅、彌勒未生之前,每日晨朝入恆沙禪定,觀察眾機,於無佛世界教化六道眾生
  • 「地藏王菩薩」的因地故事:長者子發普渡大願
    【"地藏王菩薩"的因地故事:長者子發普渡大願】— 長者子讚嘆欲證佛相好莊嚴,發普渡六道眾生大願【簡介】:地藏菩薩在久遠劫前,曾經是一位長者子當時住世的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本願】: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河,一恆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克為劫。◆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已來,千倍多於上喻。
  • 佛經典故:地藏王菩薩真的是幽冥教主嗎,其來歷究竟如何
    此無量大眾皆是地藏王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者。佛陀接著便介紹地藏王菩薩的來歷,過去久遠劫前,地藏王菩薩身為大長者子,受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的教化,而發下誓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 地藏王菩薩發下的大願是什麼
    時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想要證得千福莊嚴的佛身相,必須在很長很久遠的時間裡,度脫一切受苦的眾生,幫助他們去除心中的痛苦和煩惱才可以。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 中國佛教寺院中的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因立下度盡六道中生死流轉的眾生的大願,故而常現身於人、天、地獄等六道之中,而有六地藏之稱,其名號與形象如下: (一)檀陀地藏,「檀陀」是一種人頭幢,其形象為左手持人頭幢,右手結甘露印,專門救助地獄道眾生。 (二)寶珠地藏,左手持寶珠,右手結甘露印,專門救度餓鬼道。
  • 佛教:九華山與地藏菩薩的信仰,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
    地藏菩薩,因為「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在中國的四大菩薩信仰中,地藏菩薩曾受釋迦佛付囑,讓他在現在佛釋迦牟尼滅度以後,未來佛彌勒未生以前,擔負救度眾生的重任。也就是說,現在這個世界,是由地藏菩薩來負責的。
  • 地藏菩薩聖誕將至,一起來誦《地藏經》,學習地藏菩薩的大孝大願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薩2019年8月29日(農曆七月二十九日)地藏菩薩聖誕至誠邀請您來佛母寺參加「孝親報恩《地藏經》誦經共修」大眾共同全天誦持
  • 九華山何以吸引天下信眾虔誠朝山?一一九華山叩拜地藏菩薩紀事
    之後我在佛樂伴隨下靜心品茶,腦海浮現我上九華山叩拜地藏菩薩的往事。地藏王菩薩也稱地藏菩薩,發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藏十輪經》中說,地藏菩薩和觀世音菩薩一樣,在十方世界現種種身,說種種法,令眾生離種種困苦,所求皆得滿足。供養地藏菩薩,可佑土地豐饒、家宅平安,所求皆遂意。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城西南20公裡處,距長江南岸貴池市約60公裡。
  • 地藏菩薩是度人還是度鬼的?
    佛音妙法大智慧地藏菩薩的大頭銜是幽冥教主,所以很多人認為地藏菩薩是完全度鬼的,跟人生沒什麼關係。其實菩薩發心度生,什麼眾生都度,本無人鬼的分別,如果有分別心揀擇度脫眾生,或度鬼而不度人,那在佛教裡叫做墮在「愛見悲」中的菩薩,即自己喜愛的就度,不喜愛的就不度。已不能稱「運無緣大慈,起同體大悲」的大悲無我的菩薩了。地藏菩薩所以度鬼著名,成為度鬼的專家,是因他慧眼照察地獄眾生所受的痛苦,重於人間百千萬倍,憐愍心、同情心驅策了他傾向於度鬼的工作,並不是不度其他的眾生。
  • 佛教:大願地藏王菩薩的由來
    「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句話相信大家都聽過,沒錯,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地藏菩薩,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而得名,而這句話是地藏菩薩所發下的大願。
  • 地藏菩薩為什麼要發四大願?
    地藏與觀音、文殊、普賢一起被尊為四大菩薩,他以「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願與自我犧牲精神而著稱,更以「幽冥教主」的身份和神秘的死後世界聯繫起來,從而得到了普遍的崇敬與膜拜,「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 佛經典故:地藏王菩薩真的是幽冥教主嗎,其來歷究竟如何
    此無量大眾皆是地藏王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者。佛陀接著便介紹地藏王菩薩的來歷,過去久遠劫前,地藏王菩薩身為大長者子,受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的教化,而發下誓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 佛教:地藏菩薩密教與我國起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佛教雖是由印度興起,然而在我國也有其歷史發展所追尋,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中大家比較熟悉的地藏菩薩,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薩,關於地藏菩薩之名義,據佛經記載為:「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故稱地藏。名字中的「地」,住處之義;「藏」,含藏之義。
  • 「地藏王菩薩」的因地故事:長者子發普渡大願
    【"地藏王菩薩"的因地故事:長者子發普渡大願】— 長者子讚嘆欲證佛相好莊嚴,發普渡六道眾生大願【簡介】:地藏菩薩在久遠劫前,曾經是一位長者子當時住世的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本願】: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河,一恆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克為劫。◆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已來,千倍多於上喻。
  • 感悟|總說大願地藏!可是你可了知地藏菩薩的悲心?
    地藏菩薩以何因緣,名為地藏?簡單而言在《佔察善惡業報經義疏》卷1:今此菩薩。觀地獄苦。發菩提心。證得地獄界之三德秘藏。能救十方大地獄苦。故名地藏。第一大願:地藏菩薩為大長者子,見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相好莊嚴,發誓願: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