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有三個主題,分別是山水畫、花鳥畫和人物畫,其中山水畫的比重是最高的,山水畫的技法,成就也是國畫裡最高的一類,所以很受收藏投資人的歡迎。畫中的山山水水看似熟悉,但要真正領會其中的意蘊,卻並不簡單。想要欣賞一幅優秀的山水畫,這山水畫鑑賞知識還是要知道的。山水畫鑑賞主要從意境、筆墨、設色、構圖、氣韻這幾方面入手。
山水畫鑑賞之意境
「寫意」是文學概念,中國畫之所以引用「寫意」一詞,概因其言簡意賅,以少勝多之意。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好的山水畫,要有美的意境。
諸明的這幅《一行白鷺上青天》,描繪的場景空曠開闊,煙雲朦朧意境深遠,河岸、船隻、荷葉等不同的景物對比展現出河流的寧靜,一行白鷺空中飛行,富有動態感,白鷺天上飛,寶塔林中藏的開闊景色,讓人心動!白鷺是長壽、幸福的象徵,而白鷺振翅高飛是努力進取飛躍前行的美好寓意!

山水畫鑑賞之筆墨
明清以後,山水畫的發展大多以筆墨的變化來推進,「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缺一不可以為書」,筆墨是中國畫以文載道的表現手段。欣賞中國山水畫,欣賞的其實是畫家演繹的筆墨美。
山川老師的這幅《錦繡山河美如畫》,層疊峰巒溝壑起伏盡顯壯美,但崇山峻岭的雄強氣勢中又透出南方山水溫潤秀美的墨韻; 山川老師山水畫的作品,不僅以精妙的筆墨深厚取勝,樹石造型與丘壑,房屋,小橋的布置,也發揮了他剛柔相濟的筆墨。

山水畫鑑賞之設色
國畫山水多從物體固有的本色出發,設色比較單純,具有清新明快的特點。在淡彩山水畫中,以水墨為主,色彩只起輔助作用,用色要求「淡雅」、「清透」。
諸明老師的水墨山水畫非常經典,很好地做到了「墨不礙色,色不礙墨」。即墨足之處用色要清淡、透明,不讓色覆蓋了墨;濃的色彩用在墨少之處,不讓墨破壞了色的清麗。這幅畫景物描繪細緻,層次分明空間距離感很強,展現了不同尋常的江南水鄉美景,讓人對畫中描繪的煙雨朦朧中的江南心生嚮往。

山水畫鑑賞之構圖
與風景照片相比,山水畫的構圖更是經過畫家苦心創作的,一幅好的山水畫,必須有好的構圖。中國山水畫的透視分為「三遠」,即「高遠」、「深遠」、「平遠」。 高遠即故意把自己放在低處,看什麼都是高大雄偉、氣勢磅礴。深遠是站在山前或山上遠眺,並要移動視點才能看到的景象。平遠是在「平視」中所得的遠近關係。
劉燕姣的這幅山水畫作《春到人間萬物榮》,結構嚴密、氣勢宏大,構圖結合「高遠」和「平遠」二法,近處水流平緩,遠處高山聳立,由近及遠,將山的巍峨變現的淋漓盡致。整體色調明亮,草木蔥綠代表初春時節萬物復甦、欣欣向榮,清新而充滿活力。

山水畫鑑賞之氣韻
但凡中國之藝術,都離不開「氣韻」,「氣韻」源於筆墨,筆墨源於學養、人格、源於畫家的浪漫情懷。「氣韻」是撲面而來的第一印象,或俊秀、或野逸、或險絕。
山川先生這幅《一帆風順》圖,既有北方山水的剛勁拔挺的風骨,又有南派山水的恬淡自然的特質,使之不失柔美的同時而又富有陽剛之氣的雄健。這幅畫以彰然的藝術形式表現出山川水木的秀美,我們需要品其味、其意、其境,才能夠更深層次的欣賞到其內美而蘊含的「氣韻」美,

一幅好的山水畫,不僅是能給觀者帶來美的視覺體驗,更是要有感染力,引發觀者的情感共鳴。畫家藉助畫作表達自己的心境追求,我們欣賞者也要了解一些山水畫鑑賞的知識,幫助我們讀懂一幅畫,讀懂畫家想要表達的內容,並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