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國家旅遊局在網站上發布權威消息:中山為第四批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城市之一,8月18日正式啟動。
雖然從2008年起,中山人已經可以通過旅行社組團到臺灣旅遊,但是跟團旅遊的話,對於一些喜愛自由、喜歡個性化旅遊的人來說,也是有些束縛的。今次中山能夠成為赴臺個人遊試點城市之一,對於旅遊者來說,是個重大利好。
到臺灣的客家人家裡看看?到組團遊很少去的東部走走?跟著電影,尋找不一樣的臺灣?還是騎著單車,來個環島一遊?或者,每樣都來一下?你準備好了沒?
臺灣夜市
墾丁---佳鵝公路
特色線路將成為新熱點
■臺灣東部遊或成自由行熱點
據了解,自2008年7月4日啟動赴臺旅遊以來,中山共有3萬遊客前往臺灣旅遊,有16萬臺灣遊客來中山參觀。中山市公安局透露,2013年新辦赴臺通行證5521份,受理入臺籤注6022次。記者在旅行社採訪得知,除了個人遊和跟團面向不同的消費群體之外,團隊遊一般很少安排臺灣東部遊線路,原因是臺灣東部天氣變化快,對團隊的約束較大,自由行開放後,臺灣東部遊可能成為自由行人士的首選。此外,環島遊等一些行程比較自由,又具有臺灣本地特色的線路也將成為不少市民的選擇。
■赴臺辦證如何操作
雖然中山還沒有操作赴臺自由行的細則出來,但是從廣東省已經開放的廣州、深圳赴臺自由行辦理情況來看,當地居民必須達到以下資格審查:
1、遊客須為開放城市的戶籍居民;
2、到戶口所在地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辦理 《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及個人旅遊籤注再向臺灣申請入臺證,或者自行辦理,或者通過旅行社辦理。
辦證需帶齊以下資料:
1、提交《中國公民出入境證件申請表》
2、數碼相片1張及回執、身份證、戶口簿原件、複印件等。
註:已持有效 《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的,還須再次提交。
另外,屬於登記備案國家工作人員,需提交本人所屬工作單位或者上級主管單位按照人事管理權限審批後出具的同意出境的證明。
辦證價格:
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每本30元;
6個月一次有效個人旅遊(G)籤注,每項20元。
其他注意事項
1、申請人必須從銀行開具已有3個月存入期的至少5萬元的定期存款原件,或公司開具的15萬以上年收入證明,或到銀行出具近半年的信用卡(必須是金卡)對帳單。
2、還需提供緊急聯絡人資料,包括直系親屬的身份證、戶口簿。
停留時間:
遊客在取得入臺證後,每次在臺停留時間不得超過15天。
---------------
玩家推薦
鐵馬環島深入看臺灣
對於許多愛騎車的戶外運動愛好者來說,環臺灣島騎行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旅行,而據記者了解,臺灣公路沿線風景美麗,而單車環島也成了目前臺灣最熱門和深度的玩法,目前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停留時間為15天(自入境次日起),在這個時間段內便可完成一趟豐富的環島騎行之旅。
●玩家:山哥,臺灣人,在中山工作已14年,目前是中山一戶外組織的成員,熱愛騎車、登山。
●推薦玩法:騎自行車環臺灣旅行。
●特產推薦:鳳梨酥是最值得一帶的手信,原料、做工都很好。此外,宜蘭的鴨很有名,花蓮的紅薯幹也不錯。
沒有多少騎行經驗也可實現環島夢
對於有多年騎行經驗的驢友來說,自行搜集攻略、設計一條線路進行臺灣環島之旅不在話下,單車可自帶,在大陸幾乎所有的捷安特、美利達店都提供一項服務,就是幫你將自行車拆開裝到一個大紙箱裡,方便飛機託運,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航空公司一次只能託運一件行李,所以要將所有工具也裝到這個紙箱裡。如覺得託運不方便,也可在臺灣租車,網上可找到一些這樣的資料,比如蛙咖啡就為去臺灣環島而沒有車的人提供單車,其實一些自行車租借還是連鎖店,可在一個城市借,然後在另一個城市還車,很方便。
自行車可拆開空運
山哥還向記者推薦了臺灣自行車環島運動協會「鐵馬家庭」,這個組織累積了非常豐富的環島經驗,已協助數千人完成環島夢想,其中還有81歲高齡的老爺爺、9歲的小朋友順利環島的案例,也就是說「鐵馬家庭」可協助沒有多少騎行經驗的人實現臺灣環島之旅。通過百度可搜索到這個組織的網站,他們針對2014年下半年設計的環島線路多為9天,也有12天的慢遊環島。
「鐵馬家庭」9天的環島之旅從臺北出發,經桃園、新竹、苗慄、臺中、彰化、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到屏東,沿南迴公路抵達臺東,再經花東縱谷進入花蓮,然後從蘇花公路到宜蘭,最後再由北宜公路回到臺北,總計915公裡。這是一條非常經典的環島線路,沿途經過臺灣多個重要的出遊目的地,其中著名的蘇花公路風景絕美,公路盤旋在山上,可俯瞰到蔚藍色的海洋,遼闊、無邊無際,與藍色的天空連成一片,實在醉人,而忘記了騎行途中的疲累。公路、山脈、大海、單車,這才是真正的旅行。騎完全程還將授予榮譽保證的臺灣自行車環島完成證書。山哥說,騎完這9天,還可花幾天時間到臺灣北部走走逛逛,看故宮博物 館等重 要古蹟。鐵馬環島,臺灣人最熱衷的活動之一
聊起臺灣面向中山開放自由行,山哥很愉快地說:「開放很好,大家去臺灣就可以玩得更深度了,而不只是去幾個知名景點,看一些表面的東西。」想深入遊覽臺灣,騎自行車是再好不過的方式,這個島嶼處在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的交界處,又因北回歸線從中通過,所以擁有令人驚豔的自然景觀與豐富的氣候形態,是地球上最棒的大自然教室之一,而騎車則是以最經濟、健康又環保的方式觸及臺灣這些自然與人情的脈動。
環島途中的宜蘭風光
蘇花公路 沿路看海
沿途大片稻田
「目前,臺灣人民騎行的熱情也很高,單車環島與泳渡日月潭、攀登玉山稱為最熱門的三項活動,其中環島騎行隨時可進行。」山哥介紹說,臺灣北、中、南部的文化、風情各不一樣,騎行每一段所看到的風景不一樣,吃到的美食也不一樣。例如花蓮、臺東這一段稱為「花東線」,這條線路靠海邊,風景無敵;南部則走高雄、墾丁、臺南一帶,墾丁是個海濱城市,既有風景又有風情,而臺南則文化氣息濃鬱,歷史上鄭成功到臺灣都是從臺南進來的;臺灣中部則多為山區,可親近農場。
另據曾騎行過臺灣的大陸驢友分享,從臺灣的面積、城鎮和村莊分布密度程度來看,在省道每□十幾、二十公裡就有比較大的人口聚居地,吃飯住宿都很方便,不會遇到天將黑時卻前不挨村、後部靠店的情況,在臺灣東岸人口相對稀少的地方,路上可以在警察局打白開水,警局對騎車人有很周到的照顧,還提供打氣筒與急救藥品等,而這類警局亦自稱「鐵馬驛站」,鐵馬就是自行車。總之,在臺灣環島安全、可行,如果是夏天環島可遇上很多同行的騎友,相互加油打氣,很有氣氛。
---------------
走進臺灣東部原住民的生活
石曉丹告訴記者,團隊遊很少選擇東臺灣,等中山居民赴臺自由行啟動之後,赴臺遊的自由行遊客可以選擇臺灣東旅遊,這裡有很多原住民村落,比如阿美族、卑南族。這些原始部落保留著很多傳統的風俗,比如成年禮考驗、少年猴祭等等。這些臺灣原住民的各種風俗習慣,可能也會隨著工業的發展,而慢慢消失,原住民的祭典和階級制度息息相關。
★推薦人:石曉丹
★推薦人簡介:臺灣遊計調,多次出差臺灣,規劃考察赴臺團隊遊線路。
★推薦理由:「臺灣東部」或者「東臺灣」是一個常用的地區簡稱,又有「後山」之稱,多指宜蘭、花蓮和臺東,合稱「宜花東」。
這片地區東面朝太平洋,是全臺灣海岸線最長的地區,同時也是臺灣最晚開發的地區,直至今日依然工業產業稀少、經濟發展滯後。
在人口密度極高的臺灣,這裡仿佛一片淨土,節奏緩慢、生活平和,讓你可以邂逅到久違的安靜。
◆參觀臺東卑南族的青少年教育
「自由行就這點好,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根據天氣情況,隨時更改自己的線路,而不會被團隊束縛。」石曉丹介紹,卡地布部落位於以溫泉聞名的臺東知本,是卑南族的聚居地,卡地布在卑南語中是在一起或團結 的意思。卡地布文化生活園區是每年豐年祭舉辦的地方,來到這裡可以見到依照傳統茅屋形式搭建的青年會所、少年會所以及祖靈屋。卑南族語稱青年會所為巴拉冠,是部落青年知識教育與文化傳承的場所,部落男生只要年滿15歲就要進駐這裡,接受嚴苛的斯巴達式教育訓練。在部落文化中是禁止婦女和小孩進入巴拉冠的,就連來參觀的遊客也必須遵守這項規定。茅屋外掛著的東西稱為刀溜,是傳遞訊息的工具,上面是紅色的人臉雕刻,下面則是鐵鐘,敲擊就會發出鏗鏗的聲音,在部落有舉辦婚禮等事情時,會由最小的男孩子將刀溜插在背後,一路跑到其他的部落去傳達要告知的消息。每年部落會為少年舉辦猴祭,少年們必須到知本溫泉山區抓猴 (以草制假猴替代),晚上夜宿野地,第 2 天則有野外求生訓練及摔跤比賽,最後一天要用馬拉松競跑的方式返回部落,接著辦理射猴祭典才算完成試煉。
「還有一個不得不去的景點,那就是當地人建造的原味教堂。」石曉丹介紹,臺灣的原住民大多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教,教堂的建築也以西式居多,在卡地布部落卻有一座 「原味教堂」一定要看看,整座教堂是全部的族人總動員興建完成的,用石板砌成牆面,連教堂內的木雕、繪畫、刺繡都是族人的創作,散發濃厚的卑南族文化氣息。據介紹,想要參觀卡地布文化生活園區和原味教堂,必須3天前向卡地布文化發展協會預約,會安排專人導覽與解說,4人以上才能成行每人收費100元,參觀時間則為每天上午9點到下午5點之間。
綠島的小房子
阿美族人
◆阿美族竹筏漂流大比拼
「夏天到臺灣,看看臺灣的漂流大比拼和廣東的有什麼不一樣。」石曉丹介紹,來到臺東,就多到這裡的原住民區走走,位在臺東縣東河鄉的瑪洛阿瀧部落鄰近馬武窟溪,是個阿美族部落,馬武窟溪有豐富的水產,長久以來是部落族人撒網捕魚的重要場所,而這裡也是部落成年禮考驗的舉辦地之一,阿美族青少年必須划著竹筏,繞行溪裡最大一顆帝王石一圈,以及穿越峭壁和巨石之間的狹窄水道,通過後才能證明自己是勇士。這個成年禮,比我們在廣東省內的猛士漂等刺激的漂流技術含量高很多,現在一般民眾也有機會挑戰部落成年禮,看看自己是否能成為阿美族的勇士,部落發展協會推出了傳統竹筏劃遊的體驗活動,2到3個人一組坐上部落族人自己製作的竹筏,劃著木頭制的長槳,在長達1到1.5個小時的遊程裡,可以盡情享受在溪裡漂流的樂趣,還能遠眺出海口與東河橋的美麗風光。
不過,因為天氣等原因,需要提前預訂,並且耐心等待排期,即使在等待的過程中,也不會苦悶,因為這裡還有很多其他內容的活動,可以享受當地漂亮的風景,參觀當地人土屋。
原住民的房子
◆住阿美族土屋感受地地道道的「土」文化
「自由行和團隊遊最大的區別就是,隨機應變,但不能沒有計劃,參觀阿美族土屋和漂流,要以漂流為主,在漂流之後或者等待漂流的過程中,安排時間去參觀阿美族的土屋。」石曉丹介紹,想要更深入認識阿美族的生活文化,可以選擇住宿在東河部落屋,部落屋的形式、外觀都比照上世紀50~60年代的傳統住屋,建造時還特別請耆老坐鎮監督,由部落的年輕人發揮各自專長共同建造起來的,具有傳承的意義。部落屋採用預約制,提供包吃包住包玩的全套生態休閒活動,接受4~5人以上的團體報名,2天1夜的行程每人1750元。
部落屋的建築以竹子為外牆上面覆蓋茅草,提供住宿的屋子有4間,分別以safa、kaka、ina命名,safa是阿美族語的弟弟妹妹、kaka是哥哥姐姐,ina是媽媽的意思,代表來到這裡就像一家人住在一起,裡面是採通鋪的設計,有2間可住宿8人,另外2間則可以住12人,每間都有獨立的衛浴、冷氣和小閣樓,十分寬敞舒適。部落屋執行長林容章建議遊客在這裡度過2個半個太陽與1個月亮的時間,白天可以到馬武窟溪撒網抓魚蝦、劃竹筏,騎腳踏車到登仙橋拜訪臺灣獼猴,或者到都蘭山溯溪找尋藍寶石,晚上回到部落屋則有現場的吉他演奏,帶遊客一起歡樂的唱歌、跳舞,實踐部落屋「吃、住、玩、樂、唱、跳、嗨、幹、醉、倒、吐」的玩樂精神。
美食方面,部落屋提供阿美族風味餐和BBQ兩種,所有食材都是客人到之前的3天才去捕撈,例如月光螺、水母羹、鹽烤鯛魚等都是新鮮的當地美味,還有口感清脆的過貓、加了檸檬香茅的桶仔雞以及香Q 的糯米飯,最後來上一杯小米酒就是最棒。為提倡環保,部落屋不提供一次性的餐具,而是將檳榔鞘製作成小船的形狀,做為盛裝食物的餐盤,充分展現原住民的生活智慧。
(編輯:謝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