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單網」CEO劉鴻飛:山東小夥想做柬埔寨的馬雲
時代周報特約記者 鄧豔任 發自廣州
4月23日,在柬埔寨華人圈有著廣泛影響力的華文媒體「柬單網」的創始人兼CEO劉鴻飛,來到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舉辦了自己的主題宣講。他這次回國之行,既是與暨南大學等高校師生交流媒體業務,也是為自己的媒體事業招兵攬將。
華人華僑在柬投資、經商和交往由來已久。自從2014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之後,柬埔寨更是加速吸引中國資金。據柬埔寨中國商會統計,僅2015年上半年,中國對柬埔寨直接投資就達2.54億美元。而據柬埔寨發展理事會的數據,在2013年底,中國就已是柬埔寨最大的外資來源國,累計對柬協議投資超過96億美元。
「中國資本對於柬埔寨的投資,主要是集中於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例如修路、架橋,或者投資修建水電站等。」東南亞研究專家、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張明亮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說道。
而劉鴻飛的選擇有些冷門,他選在柬埔寨創辦專門為當地華人服務的華文媒體。時代周報記者在宣講會上見到了這位剛過而立之年的CEO,如同國內很多創業者一樣,這個山東青年口齒伶俐、邏輯清晰,身上有一股個人創業理想主義激情的感染力。至少目前看來,站在「一帶一路」風口上的劉鴻飛是成功的。
「對不起,我們來晚了」
柬埔寨全國現有人口1440多萬人,其中主體民族高棉族佔總人口的80%。華人、華僑70多萬人,是整個柬埔寨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2年,劉鴻飛初到柬埔寨,發現無論是英文媒體還是日文媒體、韓文媒體均在柬埔寨的商業社會中打造出了自己的信息傳播平臺。而華文媒體在這方面,卻缺席了柬埔寨的商業媒體大潮。所以,毫無媒體經驗的劉鴻飛,開始從柬華文商業信息的整合入手,創辦了如今的柬單網和《品味高棉》雜誌。
剛開始時,公司包括劉鴻飛自己在內只有兩名員工,如今四年過去,他的傳媒公司已經有了10名幹將,並且今年馬上會公布更大規模的招聘計劃。
最初,他也曾遭遇資金危機。在一切經營手續均已齊備,準備開業之際,天使投資人資金鍊突然斷裂,導致他在異國他鄉不得不四處舉債,填補啟動資金的缺陷。
直到2014年6月,《品味高棉》的創刊號才出現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西哈努克港和暹粒市的各大中高端消費場所,雜誌的封面以橘紅色為底色,烘託著創刊口號「對不起,我們來晚了!」幾個黑色大字,吸引了眾多在柬埔寨的華人華僑的關注。
「我們製作這樣一本中高端的華文信息雜誌的初衷,是為了給中國代言。因為在柬埔寨生活著幾十萬華人華僑,但很可惜的是沒有一個專業的製作精良的華文媒體。」在創刊之初,劉鴻飛在接受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的採訪時說:「雖然現在全世界都普遍接受中國經濟的強國地位,但是在國外只要提起中國產品,從細節上看,他們還會認為中國貨的質量相對比較差。我覺得以我們中國人的實力一定能夠製作出精良的產品。所以,我們的這本雜誌直到現在才呈現給讀者,來得有些晚了。」
想做柬埔寨的阿里巴巴
現在,在創刊之後的第18月,以精品廣告登載作為主要收入的《品味高棉》雜誌,使公司的盈利出現了大幅度提升。如今在柬埔寨與劉鴻飛的網站和雜誌開展廣告合作的大小品牌不下100家,其中不乏寶馬、豐田、LG等國際知名品牌。
更令他高興的是,柬埔寨的知名財團—柬埔寨加華企業集團的資金入股,並作為公司控股股東,使他的財務壓力輕鬆了很多。
劉鴻飛並不避諱談失敗,但他更感興趣的是下一步的成功。「理性地說,創業肯定會有失敗的風險,但為什麼不多想想,未來柬單網或許可以成為柬埔寨的阿里巴巴或者亞馬遜呢?」
如今的柬單網共有四個板塊:中文雜誌《品味高棉》、中文網站「柬單網」、微信公共平臺「柬單網」,以及線下活動的策劃與執行公司。
《品味高棉》雜誌是劉鴻飛現在主推的產品,這是一本專門為柬埔寨華人提供真實的商業、生活、文化等方面信息的中文雜誌。在柬埔寨全國,雜誌平均每期的發行量是4000本,雜誌投放點超400個。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在新媒體發展的強烈衝擊下,以紙媒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在全世界範圍內都遭受到了嚴峻挑戰。
不過,劉鴻飛的《品味高棉》卻在柬埔寨取得了傳統媒體創業的成功。柬埔寨特殊的經濟發展狀態,給了他一個逆世界媒體主流發展方向的機遇。一方面是柬埔寨華人華僑數量的日益增長,對華文媒體的質量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柬埔寨國內從事華文媒體的專業人員數量相對較少,華文媒體在內容、排版和傳播等各方面仍大有可為。所以,這樣的供需不平衡的現狀為「柬單網」的出現提供了很大的創業空間。
在劉鴻飛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他的「柬單網」正處於維護狀態。他表示,最晚今年6月份之前,柬單網就會恢復運營,正常瀏覽。「這個期間,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平臺,名字也叫柬單網,每天也會向關注的人推送一些柬埔寨好玩好看的實用信息。」他說道。
如今「柬單網」的微信公眾平臺,粉絲近2萬人,95%是在柬工作和生活的華人,文章瀏覽量平均每月超35萬,轉發量超20萬人次。
「柬埔寨的社交網絡,例如Facebook、YouTube等平臺已經越來越普及了,柬埔寨也在成長出自己的網際網路一代,我最近就比較關注柬埔寨出現的本土網紅。所以,未來我們必定著眼於轉型。」劉鴻飛在談到自己的媒體事業未來發展趨勢時說道。
站在「一帶一路」的風口上
柬埔寨首相洪森曾經在2014年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表示,「柬埔寨願意支持中國計劃,包括『一帶一路』」,並表示,中國投資400億美元的絲路基金,「對我們是很好的契機,能夠推動柬埔寨各方面發展」。
張明亮提醒,中資企業在對柬埔寨進行前期的投資調研的時候,要通盤考慮柬埔寨執政黨、反對黨和地方團體的各方意見,儘量避免在項目開始投入之後發生的政策摩擦或者地方糾紛。
其次,美國、日本、歐洲等各國的非政府組織都活躍於金邊等柬埔寨主要地區。而這些NGO非政府組織又大多集中於環保領域,柬埔寨全國大部分國土都處於湄公河流域,中資企業的對柬投資能否做好環境保護,將會是新時期下対柬投資一個重點關注方向。如果沒有處理好與當地群眾的溝通或者做好環保措施,將會引起這些外國環保NGO組織的激烈反對,導致項目投資成本劇增。
身處柬埔寨商業環境一線的劉鴻飛,當然也十分清楚柬埔寨國內投資所必須面對的一些問題。不過,他覺得時代傳遞給自己和國內商業同行更多的是樂觀的信號。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後,國內的很多商業機構已經越來越多開始注意在柬埔寨開展投資和商務合作的可能。2015年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在柬埔寨招商之時,柬單網就負責了在當地的宣傳推廣工作。目前,柬單網已經開始和國內大的門戶網站接觸,主推柬埔寨的旅遊項目,目標群體就是中國國內消費群體。
「伴隨著中國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民眾消費經濟時代的到來,相信未來十至二十年,柬埔寨面臨的將是一個不斷崛起的龐大中國內地市場和資金池,」 劉鴻飛說,「祖國的國力不斷強大,消費經濟的時代已經到來,我們作為聯繫的橋梁最合適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