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很多農民將養殖的方向轉為了禽類,畢竟各類飛禽的肉質比較美味,讓人吃了後頗為喜歡,每個人都會多品嘗上一些。比如說這幾年的蘆丁雞就非常的火,其雞苗的價格不高,對應的經濟收入非常好。它的個頭小,食用量不多,比起小雞來說餵養的難度更低,而抗病的性能更強一些,在我國多地都可以進行餵養。
蘆丁雞在45天時就可以產蛋,每年可產250-300個,如果是40天出欄的話,飼料費用不足1元。相比之下,土雞的餵養成本卻達到了50元每隻,可見其餵養成本多低。當然它在市場中的賣價也很高,一斤賣到了10元,每隻的盈利達到了6-8元,因此這幾年不少人投入其中。
而接下來要說的這種產品,它的盈利也達到了20元左右,讓不少人都想要餵養,它就是香鶉雁,聽到名字大家就會聯想到這是一種大雁肉,在古代時雁肉就已經成為了八珍之一,其食用的口感很是美味,因此不少人也會品嘗一些。不過大雁的數量年年的降低,早已經被列為了一種保護動物,禁止任何人進行捕捉,不少農民也在尋找替代品,而香鶉雁就在這種情況下被推出。
可能在很多人的眼裡,它是一種大雁肉,實際上別被名字誤導了,它是鴨子的一種,且它還是在1997年引入到中國的,其原產地在美洲,而它和我國的本土鴨子容貌上不同,嘴巴反而和大雁相似,因此才會有了這個名字,其實它的學名為瘤頭鴨,很多人也稱呼它為番鴨、紅嘴鴨,總之不同的地方稱呼是不同的。而它和其他的鴨子之間也有區別,如果到了繁育的時期,那公鴨則是會散發出一種麝香味,如此一來自然是被稱之為麝香鴨。
儘管它是一種外來的品種,但實際上備受消費者的喜歡,其原因很多,主要還是用於食用、觀賞等,在藥用上的價值也非常高。其實在這幾年裡它的價格一直都不低,特別是在春節時很多人都搶著購買,近年來價格迎來了上漲,2016年時賣出了4元每斤,到了2017年時一斤上漲為8元每斤,2019年更是直接10元每斤,畢竟去年不少肉類的價格都跟著提升,因此它也賣出了高行情。
在日韓以及東南亞等國的需求量更高,他們對香鶉雁更是喜歡不已,一斤價格達到了20元。當然它的養殖難度也不是太高,可以很好的抗病,在環境的適應性上比較強,只需要兩次防疫即可,而它在我國的多數地方都能餵養。當然它的生長速度很快,一般在90天時就可以出欄了,此時的重量則是達到了4斤。它的成本不高,鴨苗為7元每羽,對飼料的要求不高,因此飼料費用不多,一隻利潤達到了20元,而在餵養時間越久,其利潤就越高。這樣好的行情,對於農民來說是養殖的新風口嗎
當然想要進行餵養,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渠道才行,如果沒有什麼渠道的話,那就儘量別去餵養了,不然可能就要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