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簡易財經
近期,大家都非常關注臺積電、中芯國際等半導體企業的動向,很多人都在感嘆:沒想到臺灣的半導體產業如此發達,為臺灣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
那麼,臺灣經濟的真實水平如何?在全球是什麼水平?說出來很多人不信!
對於臺灣經濟的真實情況,我們需要從經濟總量、人均GDP、產業結構等方面綜合來分析。
經濟總量(GDP)
據統計,2019年我國臺灣GDP總量達到了6114億美元,如果放到全世界來排名,可以位居全球前30強行列,處於中上等水平。
在經濟增速方面,2019年臺灣GDP實際增速為2.7%,在亞洲四小龍當中屬於較高增速,力壓中國香港和新加坡,比韓國略高,但是和內陸省份相比還是差一些。
從全國來看,臺灣GDP排名第九位。按照去年平均匯率計算,臺灣2019年GDP折合4.21萬億人民幣,排在福建和湖南之間,福建省在2019年一舉反超臺灣省,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人均GDP
事實上,臺灣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步入發達經濟體水平,如今依然位居初等發達經濟體行列。
據統計,2019年臺灣人均GDP接近2.6萬美元,屬於初等發達經濟體。如果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那麼就屬於中等發達國家,比如韓國(3.17萬美元);如果人均GDP超過4萬美元,屬於高度發達國家,比如新加坡(6.5萬美元)。
那麼,臺灣人均GDP在內地處於什麼水平?據統計,北京、上海2019年人均GDP分別為:2.38萬美元、2.28萬美元,均不及臺灣。
此外,江蘇省人均GDP為1.79萬美元,浙江、福建、廣東的人均GDP分別為:1.57萬美元、1.55萬美元、1.37萬美元,也未能超過臺灣。可見,臺灣的人均水平還是很高的。
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臺灣也處於領先水平,臺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8萬元人民幣,而內地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城市是上海,為6.94萬元,還是有差距。
產業結構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臺灣的產業結構已經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資金密集型行業轉移。如今,臺灣經濟主要依靠IT、半導體、電子精密製造和通訊等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中,臺灣上榜10家企業,排在北京(56家)、廣東(13家)之後,製造企業佔了很大部分。
如今,臺灣半導體產業依舊很發達。從聯發科(晶片設計),到臺積電(晶圓代工),再到日月光(晶片封裝測試),臺灣半導體產業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而且整體實力較強,臺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而日月光是全球最大的晶片封裝巨頭。
目前,臺灣最具科技含量的企業非臺積電莫屬,也是臺灣市值最高的企業。臺灣先後超過英特爾和三星,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導體企業,市值一度突破3000億美元,在大陸只有阿里和騰訊的市值可以超過臺積電。
臺灣自上世紀70年代便開始向晶片代工領域發力,張忠謀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歷經30多年的發展,臺灣已經成為全球晶片代工最強的地區。荷蘭AMSL公司每年生產的EUV光刻機有一半都賣給了臺積電,畢竟臺積電的產能最大、訂單最多,而且技術實力最先進。
綜合來看,我國臺灣經濟在全球處於中等水平,GDP總量位居全球前30強、全國前10強,人均GDP早已達到初等發達經濟體水平。更重要的是,臺灣半導體產業非常發達,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其中臺積電是最耀眼的明星企業,科技含量較高,實力較強。
本文由簡易財經原創撰寫,未經作者許可,不得轉載,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