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道經所說的「北帝」是北陰酆都大帝。早期上清經《太上飛行九晨玉經》云:「玄冥星,天之遊擊,主伐逆,上總九天鬼神,中領北帝三官,下監萬兆,伐逆不臣,諸以兇勃,莫不隸焉。」這裡明確指出了北鬥的第四星玄冥星掌管北帝三官,而據《真誥》所言北帝三官就是管理酆都六天宮的天地水三官,那麼這裡所說的「北帝」就是北陰酆都大帝。
大約到了隋唐時期,酆都神話進一步完善,並且出現了《太上元始天尊說北帝伏魔神咒妙經》、《北帝說豁落七元經》等道經。根據《太上元始天尊說北帝伏魔神咒妙經》所言可知最早的酆都主宰是太陰水帝北陰天君,由於太陰水帝北陰天君麾下的六天魔王宮鬼神肆虐人間,元始天尊命北帝平定酆都。值得注意的是在《太上元始天尊說北帝伏魔神咒妙經》記載中,元始天尊在召「北帝」時「遙存北方五炁天中太陰北帝」。同時在《太上元始天尊說北帝伏魔神咒妙經》卷三的「酆都戮鬼品」稱「北帝」為「北方五靈帝君」,卷九的「八字消災品」又稱「北帝」為「北方黑帝靈君」。由此可知北帝派所言的「北帝」最初為五方帝君中「黑帝」。值得注意的是,原有的那位酆都主宰太陰水帝北陰天君並沒有被直接廢除。因為在《太上元始天尊說北帝伏魔神咒妙經》卷十之「神兵護國品」中北帝仍稱呼「太陰水帝北陰天君」為「北極世界太虛太華海中北酆羅山腳下洞陰境天國主者」,即太陰水帝北陰天君仍是酆都主宰。可見那位原本的酆都之主在北帝平定酆都的時候並沒有被廢除。北帝雖然也統領酆都,但酆都的直接主宰仍然是太陰水帝北陰天君,北帝作為天界的代表,監察酆都。
很快「北帝」又與「北極紫微大帝」發生聯繫。《北帝說豁落七元經》言:「七真曰:吾居七元官位之北極,皆有華蓋相隨,帝居於中。其星皆生七寶,光燁燦爛,號為太微北極帝君。常月初三、二十七日,降下人間,受人之醮祭。」許多教內外人士據此認為,這裡的「太微北極帝君」就是「北帝」。但從這裡的用詞以及語氣來看,「七真」所言的「太微北極帝君」與「北帝」可能並非同一位神靈。在《北帝說豁落七元經》的開頭元始天尊明確指出「北帝」為「北帝大魔王」,而且此處是「七真曰」並非「北帝告七真曰」。因此不能據此斷定「北帝」和「太微北極帝君」是同一位神靈。
更為重要的是《道教靈驗記》之「劉載之誧《天蓬咒》驗」言:「太帝是北鬥之中紫微上宮玄卿太帝君也,上理鬥極,下統酆都。陰境帝君,乃太帝之所部;天蓬上將,即太帝之元帥也。」據《道門定製》所載,「玄卿太帝」即北鬥中玄卿大帝,為「北鬥中星君眾真」之一。按《道教靈驗記》所言「北帝」應為「玄卿大帝」,「陰境帝君」即北陰酆都大帝只是玄卿大帝的下屬。
真正明確地將北帝、北極紫微大帝視為同一神靈的記載見於宋元時期酆都法派的經典。《北陰酆都太玄制魔黑律靈書》明確指出:
昔北極紫微玉虛帝君,居紫微垣中,為萬象宗師,眾星所拱,為萬法金仙之帝主,上朝金闕,下領酆都。起於龍漢元年,有北陰酆都六洞鬼兵,神靈魔王,遊行人世,殺害生靈,莫能制御,玉帝召北帝統率神將吏兵,演大魔黑律,行酆都九泉號令符,紏察三界鬼神印,降伏魔群,驅蕩妖氛,救護黎庶,功成行滿,升入北極中天自然總極紫微大帝之位。故七真曰:祖師北極大帝為萬法之主也。北帝制伏群魔,行九泉號令符,紏察鬼神印,及制黑律,命御史魏伯賢掌之,領酆都官將,北帝即紫微大帝之分化也。
酆都法派將北帝視為北極紫微大帝的化身。雖然這裡並沒有明確指出「北帝」就是「北陰酆都大帝」,但是酆都法的咒語中經常出現的「急急如北陰玄天酆都鬱絕大帝律令」表明酆都法派實際上也將「北帝」和「北陰酆都大帝」視為同一位神靈。
因而,在酆都法的影響下,現有道教神靈體系認為「北帝」就是「北極紫微大帝」,而「北陰酆都大帝」是「北極紫微大帝」的化身。
天師府書籍募捐議書
龍虎山道教協會常住道眾(在職)名單公示 - 2020年8月1日
天師府初一、十五誦早課上表祈福活動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