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縣,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侗族自治州西南部,其歷史非常悠久,尤其是雷山縣的苗族服飾、風俗民情、歌舞及手工藝等依然保留著古老、傳統及原汁原味,素有「苗族文化中心」的美譽。雷山縣資源豐富,尤其是苗族村寨眾多,中國苗族第一寨千戶苗寨及擁有百年水上糧倉的新橋苗寨均在這裡。
新橋苗寨,地處雷山縣大塘鎮境內,距離雷山縣城約12公裡,從雷山縣城驅車過去大約15分鐘。對於新橋苗寨,很多人或許並不太了解,甚至從未聽說過這裡,它有兩大特色,它是性感超短裙苗之鄉,坐擁600多年歷史的「水上糧倉」,由此而吸引了不少遊客的慕名而來。
新橋苗寨依山而建,從這裡的建築也可看出,是一座歷史悠久古老的寨子,當地民風淳樸,生活氣息非常濃厚,寨子中的建築至今保持著明清時期的風格,當地居民的穿著至今依然還有唐朝及明清的服飾,因此新橋苗寨也有著「明清建築,唐朝服飾」的美譽。
我曾不止一次來到這裡,對於這裡的景色格外的喜愛,尤其是那古樸的建築、淳樸的人,當地人熱情好客,且都能歌善舞,如果遇到當地盛大的節日時,那一定格外的熱鬧,當地人穿著盛裝,在歡快的歌曲與舞蹈下,為大家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演出。
不過,對我來說還是對於這裡的「水上糧倉」格外鍾情,水上糧倉是新橋苗寨最獨特的景觀,在國內是獨一無二的。新橋苗寨一共有170多戶居民,共建有44座水上糧倉,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且時至今日依然可正常使用,堪稱「苗寨古建築中的一大奇觀」。
水上糧倉,即將糧倉修建於水上,新橋苗寨的糧倉主要集中在村寨中央的一處低洼水塘中,就像苗寨的吊腳樓一樣,糧倉使用大小不一的木柱支撐在超出水面的石墩上,糧倉為全杉木結構建造而成,歷經600多年風風雨雨依然堅固耐用,不得不讓人佩服古人的智慧之高深。
水上糧倉排列有序,且中間設置有可供人行走的石板路,好似一座建於水上的村落一般,身臨其境,還有一種走入了迷宮一般的感覺。
有人或許會疑惑,為何會修建於水塘中呢?糧食會不會因潮溼而腐爛?安全性如何?
我們擔心的這些問題,在古人實施過程中其實都已經完美解決了。糧倉修建在水面上,首先會做一定的防潮處理,而建在水面上不僅可以防火、防鼠,還不影響水塘中養魚、雞、鴨、鵝,一舉多得;而說到它的安全性,由於水上糧倉修建在村落中央,四周都是居民人家,即便是晚上也有巡邏的人,完全不用擔心被盜。
據當地人說,一個糧倉可以儲存2500公斤的糧食,按照44個糧倉計算的話,全部都儲存上糧食的話足足得有上百萬噸。
水上糧倉可能對於遊客而言比較枯燥無味,畢竟就是一座座修建於水塘上的小房子,但對於當地人而言,這可是當年一年甚至數年的吃喝,如今也以其古樸的建築、巧妙的設計而成為苗族農耕史上的重要標誌,成為了我國農耕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觀。
如果到這裡遊玩的話,可以從雷山縣往返大塘鎮的小麵包車前往,當然也可以自駕火車打車,交通還是非常方便的。不知道,你有沒有去過或聽說過新橋苗寨呢?對這裡的水上糧倉有什麼印象?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