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多個景區解鎖冬景模式,喜迎秋後首場降雪。
黑龍江雪鄉、陝西太白山、四川九寨溝……多地景區美景似仙境。
昨日(10月8日),迎來「寒露」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寒」字的節氣。
寒露時節,我國北方已呈現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秋蟬噤聲,荷殘葉枯,秋意漸濃。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二十四節氣中的「寒露」……
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二十四節氣,是幹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西漢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吸收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曆法補充。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科學地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每個節氣都表示著時候、氣候、物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依據太陽在回歸黃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1等份,每1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周年視運動,所以「二十四節氣」在公曆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二者前後不差1-2日。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鬥指戊;太陽到達黃經195°;在每年公曆10月7日-9日交節。
寒露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特徵的節氣,「寒露」是深秋的節令,在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寒」字。如果說「白露」是炎熱向涼爽的過渡,「寒露」則是涼爽向寒冷的轉折。
寒露節氣過後,晝漸短,夜漸長,日照減少,熱氣慢慢退去,寒氣漸生,晝夜的溫差較大,晨晚略感寒意,空氣較為乾燥。
從氣候特點上看,寒露是氣候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寒露之後,露水增多,氣溫更低。寒露時節,南方秋意漸濃,氣爽風涼,少雨乾燥;北方廣大地區已從深秋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千裡霜鋪,萬裡雪飄,與南方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至霜降這半個月,正是金秋九月秋熟作物成熟、越冬作物開始播種的秋收秋種大忙季節,是秋收、秋種、秋管的重要時期。寒露時節,北方正值玉米豐收,種植冬小麥的農忙時節。霜降前後,玉米收穫,過冬小麥種植完成。寒露前後是長江流域直播油菜的適宜播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