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裡的蛙聲,對我而言,是最動聽的音符,是縈繞在內心深深的故土情。
盛夏,氣溫升高,雨水充沛,水稻在此時長勢正旺。油綠的秧苗,一天躥一截,一天一個樣。遠遠望去,那層層疊疊的濃濃綠意直入心田。一陣風拂過,涼涼的感覺伴隨著蛙鳴——再有幾聲鳥語與蟬聲相和,組奏成一組天然的樂章,美妙無比。
豔陽高照時,稻田裡的蛙聲是最稀少的。為了躲避一天的高溫,它們定是找到了既潮溼又涼快的地方避暑,以積蓄身體的能量。小時候的我,喜歡頭頂荷葉,手拿把小蒲扇故意走在布滿雜草的田埂上,並弄出很大的響聲。沒膝的草頂著還未蒸發完的露水貼在腿上,涼快而舒適。忽然,「咕咚」的一聲,定是在田埂上休憩的蛙受到了驚擾,迅速而敏捷地跳回了稻田裡,讓沒有任何防備的我嚇一大跳。緊接著,附近的蛙接二連三的跳回稻田裡,並伴著「呱呱」和「咕呱」的聲音,這邊應,那邊和,像是相互的問候,又像是探尋,十分有趣兒。在沒有電視可看沒有玩具可玩的童年裡,戲弄蛙、聽「蛙語」是我自創的遊戲,倒也快樂自在,樂此不疲。
晚上的蛙鳴是最有情趣的。房前屋後的稻田裡,簡直是蛙鼓齊鳴,熱鬧非凡。「咕兒呱」「咕兒呱」的聲音忽高忽底,你方唱罷我登場,響成一片。聽它們的聲音,老人們就能辨出哪種是青蛙,哪種是石蛙,哪種是雨蛙,還有那先聲奪人的牛蛙。特別是在雨天,它們常常舉行一次次規模宏大的「合唱」,直唱到雄雞破曉,迎接出一個又一個的豔陽天。
稻田裡的蛙聲是喜慶的。在院壩裡納涼的人們,忙完了一天的事,趁著晚上的空閒,聽著蛙鳴,談論著天氣、時令的變化,比比誰家的水稻長得最好,贊贊正在「演奏」的蛙,是它們減少了害蟲的數量,且有「蛙滿塘,谷滿倉」之說,人們對蛙,更增進了一絲特別的情感。聽著大人們的談話,我嗅著稻秧青蔥的香氣,聽著它們吮吸著充足的水份拔節的聲音,有無數個千萬粒飽滿的稻穀就堆積在了心裡。眼前閃動的,則是一碗碗雪白晶瑩、香氣撲鼻的大米飯。未來的幸福生活仿佛就在眼前:富足,光明,燦爛。
稻田裡的蛙聲蘊含了人們對豐收的渴望,更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那是付出辛勤勞動後應有的回報。稻田裡的蛙聲是珍藏在我記憶中的一幅美麗的動態風景畫,聲情並茂,詩意盎然。當我身處異地寂寞來襲時,哪怕是回憶少時與蛙「遊戲」時的幾個場景,或是回味一下迴蕩在心底的蛙聲,也能喚起內心的一片溫情,激勵氣志,牽動情懷,它們會不由自主驅除一切煩惱。稻田的蛙聲,是所有遊子返鄉的動力,它如母親手中那根長長的絲線,牽繫著彼此,不管我走多遠,總能使我在陣陣蛙聲裡找到回家的路,追尋我那兒時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