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會長安,穿越周秦漢唐,親歷華夏崛起之旅。秋季遊學團八天穿越之旅結束,首批德邁團友圓滿歸來,而大家也紛紛在特別準備的宣紙上,手寫下了此次活動的體驗小結。
這其中有對歷史的思考,也有對導師們崇敬,更有很多思想的碰撞和人生的思考,他們親歷了什麼?又有怎樣的感想呢?我們節選了部分團友的小結,一起來聽聽他們怎麼說吧。
幸會長安之旅,是幸會了遠古的自己。文化的力量,是華夏大地最根本的基因。來自何方,到何處去?
許菲老師帶我們與歷史碰撞,明辨如何做人!在一代代歷史偉人面前,渺小與謙卑,是尊史要道;學習和傳承,是當務之急。
於我而言,藝術和審美是此行最大收穫。唐代藝術繁複而流暢之美,絢爛而沉穩之氣,會震撼並影響我的一生。
——邢偉英
作為第一次到西安的上海人,我想說我的感受良多,不只是對中國歷史新的認知,也包括對這個城市,整整八天的時間完整地穿越。主題既然是「幸會長安」,這三千年的歷史濃縮成八天的精華,之前對中國的歷史了解得太少了。
從商周開始,華夏民族逐漸形成,再到秦、漢與大唐,每一段歷史都見證了華夏民族的偉大。對於我來說,中國歷史還需要深入地學習。但是此行最大的收穫是帶著女兒一起來,因為她對考古的熱忱,把我帶到了這個充滿歷史的古都,這也給了我一次重新認識歷史的機會。
對於秦始皇、漢武帝,還有唐代各位帝王的理解這裡就暫且不說了。因為有太多的信息需要慢慢消化與回味。倒是教會了我如何正確地參觀博物館和陵墓之前走馬觀花地胡亂拍照,留下的只是到此一遊。此次有那麼多老師和專家講解,真是每一天都收穫滿滿。
——張女士
從這次西安遊學,我感慨學到了很多。這次的體驗深深地改變了我對中國歷史的看法。
比如秦始皇,經過更多了解,秦始皇的印象在我心中擁有了大大地提升。以前的我認為秦始皇非常殘酷與專制,後來我發現他為了秦付出了汗馬功勞。
我看到的每一樣文物都是歷史的呈現。每一件都意義非凡。
——張女士的女兒
幸會長安有感
把自己頭腦中原有的一些碎片化的知識,串聯了起來,加深了理解。我們這一代人頭腦中有些根深蒂固的認知,這次聽老師的講座及各位考古專家面對古文物的解讀,開始有了新思辨。學到了看博物館解讀文物的技巧。過去更多是注重表象,現在會對其內容,如時代背景、社會性、實用性等加以思考,從而更全面地對文物加以理解,進而對相應的歷史加以理解。敬佩考古人。喜歡許老師「就事論事,不選邊站隊」之說,客觀深入地挖掘及解讀歷史。——張女士
幸會長安遊學筆記
學習歷史回望過去是為了理解當下,展望未來。周代禮節繁瑣,周王用音樂來放鬆調和,所謂禮以辨異,以樂調和,現代管理中講SOP標準流程、KPI考核,人與人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容易造成關係緊張,通過團建活動、唱歌跳舞、吃喝玩樂來緩和緊張關係也是同樣的道理。
華夏文明文化內核因憂患意識重未來,中國人存款率比西方人高很多;理性精神重現世,輕信仰;群體主義重集體大同,輕個體差異;家國情懷重歸屬,輕自由;文藝氣質重教化,輕藝術。我在美國生活了34年,華夏文明文化與美國的以個人利益,自由為核心的文化確實會有一場持之以恆的衝突。
——趙先生
學習周秦漢唐歷史,了解我們作為華夏民族一員的根基
從兒時到少年,我那喜歡歷史的爺爺總是在我耳旁嘀咕著中國古代的歷史。我雖然不以為然,但一直聽著,也記得一些「碎片」。之後我居然從未想到過要去系統地了解。這次老師的講座把我記憶中的一些「碎片」連了起來。之前去各個博物館看,僅限於走馬觀花,這次看博物館和考古工地,帶著問題饒有興趣。隨著參觀和講座的繼續,我的興趣越來越濃了。
學習歷史,我們應該把自己放在古人當時的歷史環境下去學習,去思考。要汲取精華,去除糟粕。老師教會我們從周秦漢唐文化的連貫性、從各個朝代所處的地理位置去著手學習;學習歷史,我們應該成為傳遞文化的使者,並有責任帶領我們的後代,把華夏民族燦爛的文化和文明傳遞下去;古人的智慧,在當今仍然非常值得學習和借鑑。
——施女士
幸會長安,一次輕巧地與歷史的約會,卻是一次深刻地學習體會
一、約會的輕巧
八天時間穿越西周、秦、漢、大唐,實在浮光掠影,所以輕巧。
二、深刻
(一)深,直抵事物的本質。刻,銘記於心的深,對歷史學認知的改變。一直以為歷史學無非就是考證。但考證的職責,我一直以為是專家和學者身上。通過此行,我深刻地認識到普通人同樣需要有正確的歷史觀和方法論,是這次遊學的最大收穫。
(二)深,對歷史人物的認知改變。對於秦始皇、漢武帝、高宗和武則天,都有了新的認識。
三、體驗
初涉考古現場,與研究西周、秦、唐的考古專家們簡短交流,讓我了解到了今天的歷史學的發展,以及各位專家考證歷史的方法,以及他們對人生和自我實現的態度。如果說面對每一個歷史的陳列,每每用心都會感受到穿越之感,那麼和這幾位專家向學者們短暫交流,也讓人忽然在物慾橫流的世間有了一些穿越的感受。他們的淡泊、自知、赤誠和堅守,代表了一種在當今現實社會中的理想主義。而這份赤誠值得尊敬和學習。
四、關於向何處去
過日子,其實不需要愁太多,一日一夜,一餐一食,就是過日子的方式。但要解決現代人的困惑與焦慮,解決若干人心裡唯恐被時代車輪拋下的無力感,找到一種感受好,並將之深入下去,直抵內心,未嘗不是一種方式。邊走邊看,不斷解惑並為之豐富感知,識人生的過程值得,是行程以外的收穫。而對歷史和文博的興趣被此行點燃,應該感謝所有的導師們和同學們。三人行則必有我思!此番遊學解決了一些盲點,重新帶出了問題,有沉甸甸的收穫,更多的是厚重的歷史文化賦予的思考與疑惑,好在一切都不晚,都來得及,去觸碰、去感知、去理解。於是,遊學開始的第一天場景開始閃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志明德明明德成明德。
——黃女士
幸會長安的最後一天許菲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宣紙,請大家把此行印象最深的事情手寫記錄在紙上,此行太豐富,每天都大有收穫,真不知從何寫起,就偷懶賴作業。
沒想到大家都很重視,每個人都手寫了拿給老師看,包括同行的小朋友。回到北京家裡,腦子裡都是此行的感受,還是記錄下來跟大家分享,算是遲到的作業吧。
關於西安
時間雖短,但屬於西安的獨特氣質卻真切的吸引了我,我簡直愛上西安了。
羊肉泡饃館裡,本地人篤定地圍坐在桌邊,邊閒聊邊慢悠悠地把白饃揪的又勻又細,好像在享受這個過程,這種美味到來前的儀式感,還有家人圍坐的親密感,說話聲音不大很篤定。
但羊肉泡饃一上桌,沒有人再說話,都在低頭用筷子而不是勺子,往嘴裡扒拉吸足了濃濃羊肉湯的泡饃,不急,但節奏比揪饃要快了一些,此刻已不需要儀式感,大家都沉浸在享受熟悉的味道中。
時間不久,等你再看過去的時候,一家人已吃完離去。換了另一家人再重複這個從慢到快的過程。我猜這是只有在西安這個城市才能看到的一幕吧?
真正吸引我的還有華陰老腔那一嗓子,高亢響亮痛痛快快地歌唱讓人感受到了這塊厚重土地上的從來就沒有缺少過的原始生命力!聽得過癮!
當一座城歷史可以上溯數千年的文明史,經過周秦漢唐偉大的時代,城中博物館收藏記載著這些璀璨,國寶多到數不過來;
城外氣勢恢宏的皇陵威嚴猶在;一條絲綢之路曾經連接著世界上數個最古老的文明,以開放包容迎來各族商賈,商業繁盛,文化昌明,藝術瑰麗多姿。
如此厚重的歷史積澱下來讓我看到這個城市大氣篤定、不疾不徐,真的讓人肅然起敬呢。
關於導師
此行的講師都是業內的翹楚,對自己的職業充滿熱愛,有初心、有成就、有驕傲自豪,還不自大,講起來滔滔不絕如數家珍,這得感謝組織者慧眼獨具,所謂惺惺相惜。
王許菲老師說過一句話,發現他們都很單純。我想我能理解他們的單純,當人專注於自己熱愛的、有意義的事情,心無旁騖的樣子就是單純吧。
在夏天的一次遊學結束語中我曾經說:思辨是我一生的功課。此行「思辨」一詞王許菲老師多次提及,他帶著大家學習分享討論思辨的學習氛圍深得大家認可,數次講座也讓大家獲益匪淺,既有大場景又有小細節,看得出老師的用心想讓大家全方位感知歷史。
易中天老師好像說過審美是最高的智商此類的話,許菲老師也一再提及提高審美,看得出大家對當下審美低下和自身審美提高的焦慮,這一點也跟我自身的訴求吻合。
遊歷的過程亦是發現美和提高審美的過程,美的東西看得多了自然知道什麼是美,起碼知道什麼是醜。有些東西是新的卻毫無美感,有些東西已歷經歲月寫滿滄桑,甚至已褪色破損,但一眼看上去就是美的,美的動人心魄……
一路看來,青銅重器,秦磚漢瓦,雕塑壁畫,每天沉浸其中。許菲老師眼光獨到,時時跟大家分享一些有意思的細節。整個行程的節奏、內容,甚至每一餐特色美食的安排,都可以感受到老師的良苦用心是想讓大家感知一個立體的西安。甚幸。
此行給我打開一個西安之門,歷史之門。幸會西安,幸會每一位同行者,愛你們。
——郭冬女士
幸會長安,穿越周秦漢唐,親歷華夏崛起之路。在歲末之際,我們邀請您一起,用8天時間,以「周秦漢唐」為主線,聆聽5場領域專家的專題講座,行走與之對應的精選的古蹟和博物館,置身文明進程中感受歷史與文化,思辨華夏文明的創興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