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學習清洲精神 為民服務不忘初心
陳清洲(右二)和灌口派出所同事。(資料圖片)
[編者按]
新華社播發通訊《「亮燈警察」的為民情懷》,《人民日報》長篇通訊《他用真情把百姓暖透》,新華社配發短評《堅守人民警察的為民底色》,中央電視臺昨晚《新聞聯播》「時代先鋒」播出《陳清洲:點亮群眾心中的安全「燈」》……連日來,多家中央媒體集中報導「不忘初心的好民警」陳清洲的感人事跡。
其實,在美麗廈門這一片沃土上,還有許許多多陳清洲式的特區好民警,他們默默堅守在自己的崗位,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但他們和陳清洲一樣,忠誠履職,不忘初心,全心為民,講述著感人而平凡的警察故事。
灌口派出所:
「清洲精神」
已在這裡生根發芽
一進灌口派出所,到處都是民警忙碌的身影,擦肩而過時,他們側身點頭,臉上帶著親切的笑容。這片走出陳清洲的土壤,如今到處都有他的影子,更多的「陳清洲」正在這裡培育、成長——「清洲精神」已在這裡埋下種子,生根發芽。
什麼是「清洲精神」?為什麼一個派出所會走出感動千萬人的平凡英雄?昨日,記者來到灌口派出所尋找答案。
【一份為民擔當】
出去可能就回不來 但他們還是義無反顧
高宏,灌口派出所辦案隊指導員。在他記憶裡,颱風「莫蘭蒂」登陸那夜,最黑暗漫長。
9月15日凌晨3點05分,颱風「莫蘭蒂」登陸,派出所的窗外狂風暴雨。「我女兒詩晴被鐵皮割破手臂,血直流,我們在龍湖小區附近魚塘,你們快救救她……」一個報警電話接入值班室,正在值班的高宏和同事立即出警。
沒有光亮,耳邊只有暴雨聲,此時積水已達70釐米,警車好像開在海裡,樹枝、鐵片橫飛,樹倒了大半,警車艱難前行。「這樣下去,孩子會有危險!」高宏跳下車,挪開車前一個個障礙物……結果,原本只要5分鐘的路程,他們走了近一個小時。
凌晨4點50分,當高宏到達現場時,面前一片漆黑,打電話,通信中斷;呼叫,被雨聲掩蓋;打開警燈,也看不清人的蹤影。經過艱難搜索,高宏才看到有兩個身影向他撲來——是一對被困父女。警車一路疾馳,半小時開到灌口醫院,又被告知這裡停水停電,無法手術。
「快快快,去廈門市第二醫院!」看到小女孩臉色煞白,高宏急得大喊。拋錨、打滑、陷進泥潭,高宏和同事一次次下車墊石塊、推車,到了當天的上午8點,警車終於開進第二醫院……小女孩脫離了危險,父親陳先生滿臉是淚,「在我們最絕望的時候,還是人民警察靠得住!」
那一夜,在灌口派出所所長徐治的腦海裡,也烙下印記。當他和同事們開著警車剛出派出所,準備救援一名受傷的群眾時,一塊巨大的鐵片砸向車身,警燈瞬間被吹飛……
「邁出去的那一刻,沒有想太多,這是我們警察的職責,當人民群眾需要我們的時候,無畏、無私、無我,這是我們從警的誓言,不會忘。」說到這,徐治有些哽咽:「當晚,其實我一直揪著心,我很怕有人出去了,就回不來了。」
【一份愛民初心】
群眾的事,再小都是大事
老梁全名梁天柱,即將54歲的他,是灌口派出所年齡最大的社區民警。
頭髮斑白的他,在今年5月4日上班路上,發現詐賭團夥,以一敵十,死死抓住一名團夥成員。「有點後怕,但那個時候,不論換成所裡的誰,都會這樣做。」老梁有點不好意思,「不算啥,剛好被我碰上了。」
在老梁眼裡,勇鬥詐賭團夥「不算啥」,那些發生在轄區的小事,讓他覺得自己更被群眾需要。他在灌口所當了11年社區民警,現在所轄的三個村落八九千人,都認得。兩個月前,老梁接到報警,「有個小孩迷路了。」老梁趕到新村路口,一個6歲男孩慌張站在路邊,「記得從哪裡來的嗎?」老梁拉起男孩,一路走一路問,憑藉群眾基礎,不到20分鐘,就從一名熟人口中打聽到男孩的住址。
「清洲經常用微博找人」老梁說,「他一條條看回復,堅持這麼做真的難得。你真誠對待群眾,群眾才會愛戴你、信任你。」
積小善,成大愛,平凡中更見真情。社區民警林志興也講了個故事。
2014年中旬,一天凌晨,小雨,他剛出警回來,就看到門口坐著一位母親,一個女孩躺在她身邊,旁邊還有行李箱。上前一問,母親掉下眼淚,「我老公喝酒後家暴,我們不敢回家。」「這麼晚,你們怎麼會跑到這?」母親哭得更兇了,「我們是四川人,沒親戚,又不好意思報警,只好來派出所門口躲著,這裡最有安全感。」將母女倆安頓好,林志興趕往李林村,找到女孩父親,勸說半小時後女孩父親終於醒悟。次日,林志興將母女送回家。
「那句『這裡最有安全感』最觸動我,群眾有難第一個想到我們,我們付出再多都值得。」林志興笑笑,「清洲常說,群眾的事,再小都是大事。」
現在,只要有迷路的老人、小孩被送到灌口派出所,林志興跟同事都會為他們披件衣服、煮碗麵條,「對待所有人都像對待家人一樣,這是清洲教會我們最寶貴的東西。」
【人物名片】
藍琳,1998年入警,在辦證大廳受理窗口工作18年,如今是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二大隊大隊長。
專解「疑難雜症」的「辦證醫生」
文/圖 本報記者 程午鵬
「這個事你得上樓找藍警官!」如果申請人在出入境管理支隊的辦證大廳窗口聽到這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申請人遇到了難題;第二,這個難題「藍警官」會盡最大努力,協助妥善解決。
「藍警官」就是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二大隊大隊長藍琳,她不僅善於解決各種申請人遇到的「疑難雜症」,還有特殊的「魔法」——無論申請人有多大的怨氣,遇到她總能氣順心服。從1998年工作至今,面對的申請人數以萬計,藍琳不僅沒有一起針對她個人的投訴,反而收穫不少感謝信和錦旗。
今年9月15日,「莫蘭蒂」颱風登陸廈門,檳榔路一家旅行社的辦公區域進水,75本遊客的護照不同程度浸水,其中10本護照損毀程度嚴重,如果不及時補辦護照,旅客定好的行程可能受影響,旅行社也要承擔一定責任。正常情況下,護照補辦需9個工作日,而旅客和旅行社顯然等不了這麼長時間。旅行社負責人很著急,向出入境管理支隊「求助」。藍琳把這一特殊情況向上級領導反映,申請開通綠色通道,加急為10名旅客補辦了新護照。藍琳跟著窗口民警加班,幫這10名旅客完成補辦流程。在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大力支持下,嶄新護照在最短時間內製作完畢,10名旅客的行程並未受到影響。
事後,該旅行社所屬公司的總經理製作一面錦旗,送到了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感謝該支隊人性化和高效的服務。
【學習感言】
公僕精神難能可貴
服務態度令人敬佩
其實,2009年與陳清洲同一批獲評市公安局十佳民警時,我對陳清洲「亮燈」的事跡就有所了解,陳清洲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樸實無華,他為群眾辦實事的公僕精神,十分難能可貴。
身為警察,我十分理解陳清洲,警察本職工作就已很繁忙,而陳清洲還能付出大量個人時間和精力為群眾解決困難,從一件件瑣碎的小事到微博尋人,形成「品牌」效應,我十分敬佩。
我的工作崗位,同樣也是為人民群眾服務,我覺得陳清洲身上凸顯出來的用心為人民、甘於奉獻、急群眾之所急的精神,特別值得我學習。
【人物名片】
江龍(右二)在入戶訪查。
江龍,翔安公安分局新店派出所民警,三年間新店派出所破獲各類案件400餘起,起訴200餘人,被轄區百姓親切地稱為「財產保護神」。
轄區居民的「財產保護神」
文/圖 本報記者 房舒
今年9月,新店派出所接到轄區多名車主報警:夜間把車停在偏僻處,第二天早上車窗被砸,甚至有居民只在車裡放了個蘋果,也被偷了。「真的是喪心病狂」,受害車主怨聲載道,江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20多天時間,江龍帶領輔警調取了近200個監控,最後終於在南安找到了6個嫌疑人。他的同事告訴記者,案件連續發生,江龍寢食難安,連續加班兩個多星期,而當時,他的女兒才5個月大,家裡特別需要他的照顧。
民之所求,就是江龍所急。今年5月,派出所接到1個快遞員報警:「我的『飯碗』丟了!」原來在一天前,快遞員小羅送快遞直到凌晨近3點,才將摩託車停在泰禾廣場附近的停車場,早上7點多起來,發現車子丟了。沮喪的小羅說著,竟抹起了眼淚。
彼時女兒剛出生,江龍正在休陪產假。看到工作群裡的消息,他主動回到派出所,與同事們一起加班。在梳理另一起相似的案件時,江龍發現案件現場監控拍下的男子十分眼熟,憑藉多年辦案的敏銳,他想起曾見過這名男子。
根據男子的住址,在沿著案發後的路線一路調取監控錄像,江龍不僅發現了男子的作案軌跡,還成功找到了被男子藏起來的車輛。
【學習感言】
百姓的事無小事
要有耐心細心恆心
新店派出所管轄區,以村鎮為主,這與陳清洲從警大部分的工作環境很相似——村鎮多,村民多,外來人口多,弱勢群體也多。從陳清洲身上,我看到了一顆「農民兒子」的拳拳赤子之心,耐心、細心、恆心。
百姓的事無小事,我在之前的工作中是這麼做的,學習陳清洲事跡之後,我會更加努力,維護民生,保衛轄區居民財產安全。
【人物名片】
王玉鋒,1998年入警,目前是嘉蓮派出所社區警務隊隊長,多次榮獲個人二等功、三等功。
155名市民聯合籤名感謝他
文/圖 本報記者 程午鵬
今年9月20日晚,「莫蘭蒂」颱風登陸後的第4天,湖明麗景小區裡,業主自發組織一場在感謝信上簽名活動,一小時內,共有155名業主趕來籤名,名字寫滿整張A4紙。
次日一早,這封感謝信被送到思明公安分局,業主們感謝的是嘉蓮派出所社區警務隊隊長王玉鋒,他在「莫蘭蒂」颱風登陸後,為小區自救做出貢獻。
時間回到9月15日早晨8點多,整夜無眠、忙於搶險救人的王玉鋒,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湖明麗景小區的家裡準備休息。但看著小區裡樹木倒伏、遍地垃圾,王玉鋒連溼漉漉的警服都沒換,拿著家裡的工具,和小區一些業主展開清理自救。
沒多久,其他業主看到身穿警服的王玉鋒,帶頭幹著最累最重的活,也陸續加入自救隊伍。業主越來越多,協調組織顯得尤為重要,王玉鋒成為大家的「主心骨」,小區業主搶救應急小組成立,他負責指揮和協調事宜。
當天下午,根本沒休息的王玉鋒又回到派出所,組織社區民警到各社區協助自救工作。王玉鋒一邊布置社區民警的工作,一邊還用微信「遠程指導」業主自救。漸漸地,小區清理出56車垃圾、道路疏通、積水排乾,業主生活恢復正常,業主們自發為帶頭組織自救的王玉鋒寫了感謝信。
感謝信中寫道:「我們為能遇見像王玉鋒這樣有著無私品格的人所感動……雖然颱風已經過去,但小區的業主一直沒有忘記,今後也不會忘記,因為,有像王玉鋒那樣的警察在我們身邊,和諧、平安的生活也就在我們身邊。」
【學習感言】
對得起人民的信任
才能成為好民警
很早之前,我就聽說了陳清洲的事跡,他遇到的鄰裡糾紛、尋找走失人員、為群眾排憂解難等事情,我做社區民警時也遇到很多,他是我的榜樣。
我所在的派出所也組織過多次向陳清洲學習的活動,我認為,警察作為一個職業,既然承載著人民群眾的信任,就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群眾遇到危險時,警察決不能退縮。只有對得起人民群眾的信任,才能成為人民群眾心中的好警察。
【人物名片】
鄭子銳,2001年7月參加公安工作,現任江頭派出所辦案隊隊長。在「颶風肅毒」戰役中表現突出,共帶領辦案隊民警抓獲涉毒刑事犯罪嫌疑人51人、吸毒人員115人。
直刺販毒團夥「心臟」的「銳利長矛」
文/圖 本報記者 王玉婷
熟悉鄭子銳的人都說,他辦起案來,像極了自己的名字,銳不可當,眼神裡都帶著鋒芒。10天連破兩起省掛重特大毒品案件,他就像一支銳利的長矛,每次都直刺販毒團夥的「心臟」。
9月初,鄭子銳得到線索:經常往返於廈漳之間、從事大宗毒品交易的毒販賴某平又要行動了!
鄭子銳立即帶領辦案隊隊員,連夜趕赴漳州,摸清了賴某平的底細,並進一步偵查出,9月10日晚,交易剛好約在廈門進行。
10日一早,鄭子銳就和隊員來到交易地點,熟悉地形後,一套抓捕方案在腦中生成:毒販要在19樓交易,上下都得布好網。於是,鄭子銳將隊員分成兩組,一組埋伏在樓下燒烤攤,另一組跟他蹲守在19樓電梯外樓道。
可從晚上10點等到第二天快天亮,毒販仍未露面。這一晚,蹲守在樓道裡的鄭子銳和隊員,被樓道垃圾桶散發的惡臭燻得頭暈。
11日早上6點,毒販終於出現了!一部車停在樓下後,賴某平和司機上了19樓,第一次,他們沒帶毒品,只是拿了幾克讓買家試純度,確定交易地點「安全」後,司機先下樓將車子發動好,準備隨時逃跑,賴某平則提上來一個大麻袋。鄭子銳一看,「好像是一袋柚子,毒品應該就藏在柚子裡!」
剛完成交易,賴某平正要跑,就被一組隊員抓獲。樓下的司機都發動好車子,也沒逃出鄭子銳布的網——原來,料到毒販會開車交易,鄭子銳已將車位停滿,就留了個最難逃跑的「陷阱」車位給毒販。
隨後,民警一併將同案犯抓獲,並當場繳獲疑似冰毒毛重1公斤、毒資10.8萬元,破獲了這起特大省級目標案件。
【學習感言】
做警察要不忘初心
把每件小事做精做好
派出所工作瑣碎繁多,但一想到每辦一起案件都能讓群眾更安全、更放心,我就覺得一切都很值得,做警察一定要不忘初心,要對得起「人民警察」的稱號。
我的爺爺、父親、姨夫都是警察,從小我就對這個行業有獨特的感情。既然選擇了,就無怨無悔,要向清洲那樣,把每件小事做精做好,在平凡崗位上發揮光和熱。(文/圖 記者 王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