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詩人蘇轍這樣描寫小雪:小雪僅能消膈熱,苦寒偏解惱衰翁。年豐誰使百物貴,心淨要令萬事空。在蘇轍詩句中滿是對天下蒼生的憂慮,明明是豐收年,物價卻大幅度上漲,詩人對此無奈,只能安慰自己心淨萬事空。
轉眼就到小雪節氣,小雪是我國第二十個節氣。今年小雪是十一月二十二日,就只剩幾天時間。在小雪節氣到來後溫度會有明顯下降,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溫度下降給身體帶來負面影響。雖是小雪,並不意味著會開始下雪,只是節氣稱謂,是溫度大幅下降的開始。
俗語:「小雪三日晴,米麵貴如金」意思很簡單,在小雪節氣前後三天不降雨的話,來年米麵會和金子一樣貴。當然,米麵貴如金只是誇張說法,只是說明米麵價格會出現上漲行情。
這句俗語的本質是古代勞動人民根據節氣的天氣表現對莊稼豐收與否的預測,主要依據有兩個:一是小雪節氣該是低溫降雨天,出現持續性晴天,就可能是暖冬;二是暖冬的情況下,農作物生長會相對緩慢,收成會有下降可能。正是基於以上兩個判斷,勞動人民才會得出來年米麵會漲價的判斷。雖然缺乏相關科學依據,但不能否認勞動人民積極探索和總結的精神。
根據小雪天氣去判斷是否是冷暖冬,這是不合理的。即使在現代社會,人們也無法針對冷暖冬做出精準判斷,何況是古代。從某種意義來說,古人對冷暖冬的判斷是概率學範疇,能精準判斷的概率卻很小。
冷冬和暖冬對農業的影響是有,但不是絕對的,只要在一定範圍內,農作物生長就不會影響。暖冬的影響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溫度高的情況下,莊稼會出現徒長,徒長不利於莊稼過冬;二是溫度高的情況下,土壤中的病蟲害會正常生長,來年莊稼可能會出現病蟲害;三是溫度高的情況下,冬季會相對乾燥,莊稼無法獲得水。聽起來是不是特別嚴重,但其實現代農業中完全能解決。
接下來解決暖冬對莊稼帶來的不利影響:一是莊稼徒長可以利用機械鎮壓,降低莊稼生長的速度;二是病蟲害影響生長,來年就結合實際情況使用農藥;三是莊稼缺水可以找合適的時機澆凍水,前提是要選好時間,不然莊稼可能會被凍壞。以上三個措施就能很好解決暖冬給莊稼帶來的不利影響,因此不用太擔心。
在任何時候,事物的影響都是兩面的,暖冬和冷冬是同樣的道理。雖然冷冬的情況,莊稼豐收的概率大,但同時意味著莊稼遭受凍害的概率增大。農業生產就是要關注天氣預報,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而不能整天庸人自擾。
俗語:「小雪三日晴,米麵貴如金」在當時社會或許會有指導意義,但現代農業中氣候對產質影響在減小,因此不用太擔心。除此以外,我國是農業大國,糧食儲備充足,具有完善的糧價調控機制,不用害怕米麵價格會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