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了天坑,沒看地縫的武隆地質公園旅行是不完美的,所以,從天坑出來,我們緊接著便迅速趕往僅僅相距幾公裡的地縫地質公園。
窮遊窮遊,當然是要計算時間與金錢成本,如果不太趕,建議一天遊一個景點才足夠合理,地縫天坑全程徒步,是比較消耗體能的。
同看天坑一樣,地縫公園路線規劃也是從上往下走的,也有一條電梯直達,下到回程的半山腰上。據了解上面還建有一個玻璃觀景臺,可以俯瞰整個地縫地貌,還可以在玻璃橋上順帶玩把心跳,但由於是國慶大假期間,遊人如織,排隊等待乘坐電梯的人太多,在棧道上排起了長龍,我們遂果然放棄,全程步行從原路返回。
如果說前面的天坑偏重於宏大的寫意,那麼地縫則側重於峽縫的探奇。它們一脈相承,卻風格迥異,與天坑三大巨坑相連的宏大鋪排不同,地縫僅僅像是地下水切出的一個巨大傷口,且這個傷口在我看來就像是一個微微張開的嘴唇,我們就是要進到深井似的"嘴唇「裡去。
還尚未完全置身進去,已感到幾分驚險刺激了。
左側的山壁紋理像一尊佛像,我們遠遠便望見他一步步接近。
一股巨大的水流從左側的"嘴角"流出,在狹窄的山縫間一路衝撞,流經大約2公裡的狹窄地縫,又神奇般的消失在右側的"嘴角"處,這便是地縫公園的全貌,但你卻無法做到只站在高處的平地一覽眾山小,你需得下到溝底,一步一個腳印去尋幽探奇,因為谷狹溝深,植被良好,也因為地縫曲折起伏,雲霧繚繞,要實地丈量,地縫的魅力才能切實感受得到。
通過"Z"字形的山路下到溝底後,行進路線即是沿著巨大的"唇形"進行環繞,一小半程棧道在谷底,一大半程棧道在山腰。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景點,它美在雄奇,幽靜,集中,尤其左側的幽暗洞穴起始處,滿足了我們自小就對洞穴探險存在著的強烈探索欲與好奇心,又驚又怕又歡喜,這就是我們在少年時即埋下的山洞冒險夢,英雄夢。
十月四號,那天的雨下得一直很大,連下山道有好幾處都已匯成了沒過腳背的小溪。有兩名工作人員擋在靠近溝底的一個三岔路口,建議遊客往右繞行。而我對半山就看見的左側壁掛險道好奇已久,如何肯輕易放棄這大好的景致,在我的堅持下他們終於開恩,只我們少數幾個遊人,有幸進到了這側。
躲開擁擠的人群,立即落入到一個世外幽境。
一條逼仄的棧道小橋劃著"Z"字形盤旋上山,澗上飛瀑直下或飛洞掠過,陣陣沁涼的水霧和水珠直濺到人身上,當真是景人合一,愛你沒商量。
澗底有一條湍急的地下河湧出狹道,衝撞在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卵石上,洪流頑石,跌宕相撞,轟然之聲震徹山谷。山間回望,浪花飛湧,山青谷狹,仿佛置身紅塵俗世之外,瞬間有誤入桃花源的武陵人的感覺。
沿掛壁的山道而上,飛瀑涓流飛珠濺玉從峭壁飛落,直接衝在我們必經的棧道旁,身體初溼,沁涼舒爽,一時好不快樂,大約神仙洞府,也不過如此。
再緩緩向上,一洞高聳,罩於頭頂,擋住了雨水涓流,卻又時不時留些孔洞,讓細小的飛瀑從天而降,光影斜射,洞口生物翠綠閃光,無限生機,洞穴不再一味雄奇陰冷,更有雀鳥婉轉,葳蕤光輝,卻又霧氣嫋嫋,如夢似幻。
這時的腳步聲,說話聲都帶著洞穴的迴響,忍不住放開喉嚨"哦豁"有聲,在雲遮霧罩的山谷深處,遠處的相和聲隱隱傳回,互相呼應,不見真容,一時忘情,紅塵俗事都放了它,只願感受自然之美妙,它的種種雄渾幽奇,足以把你細細治癒。
洞口有些寬闊,建有治安廳,還放有供遊人休息的簡易條凳,我們遂在此完成身體的能量補給,滿血復活。
而僅有此是不夠的,望著被遮擋住的洞穴深處,始終懷著好奇,我們終越過柵欄,沿著過去修好的遊道,向洞穴緩緩深入。
洞穴越來越暗,水聲卻越來越大,向前走大約幾十米,直走到路的盡頭,頭上時不時水流飛濺,不可視物。藉助手機手電筒的微弱光亮,就見一大股地下河水從黑黝洞穴深處衝湧而出,浪花飛濺,氣流成霧,跌宕之聲振耳欲聾,有橫掃千鈞之勢。
再看那雄渾奇偉的崖壁已漸漸收窄,陰冷,潮溼,仿佛鑽入到了地心。
人的渺小與自然的神奇震懾對比強烈,直擊人心,感嘆這心跳加速的種種刺激妙趣,難與君說。
再折返,回頭看方才所經之處,一步一景,步步換景,小橋流水,洞天懸瀑,世外幽境,不一而足。
在谷底沿河而下,就見一條大大的瀑布橫於眼前,大約叫銀瀑。
可能是今年連續降雨多日,瀑布水流尤其充足,人步行至觀景臺前,水珠水汽帶著振懾的聲浪讓人不敢輕易靠近,也有幾個不信邪的年輕人打著傘衝上那瀑布下的小石拱橋上觀景,就見震天的氣流白花花地不斷襲下,完全來不及反應,撐著的雨傘就打壞成了向上打開的喇叭花。
所有拍照拍小視頻玩抖音的人們不得不退後N尺,不然人都淋成了落湯雞,手機成水機了。
可偏偏通往下部分主景區地縫的必經棧道就藏在瀑布後面,活脫脫就是現實中的水簾洞。
景區做事敷衍,雖在洞側一人多高的擋板上放了一塊透明的塑料布遮擋,但形同虛設,早被"水簾洞"衝下的萬鈞氣浪水浪打出千瘡百孔。
我仗著自己穿著一次性雨衣,套著鞋套,咬咬牙從洞下穿過,瞬間胸部以下徹底溼身,水汽,霧汽,瀑流與雨水混合,眼前只看到白霧茫茫的一片,暈暈乎乎跑出一段凹進山崖的小路,才算成功穿越過去。
再往前一路下行,河水深切,地縫收窄,已沒有修棧道的空間。
這時,橫跨山澗的金屬網格路出現了,不得不嘆服這聰明又人性化的設計。峰迴路轉間,頭上唯見一線天,當真是實打實的地縫無疑。而那幽深的山道中,植被茂密的狹谷裡,竟妥妥的完全藏匿住開始還洶湧的人流,仿佛,除了偶遇少許全身溼透的遊人,除去地下河的奔湧之聲,整條狹谷間,便是我們孤獨的腳步聲在迴蕩。
冒著大雨,我一路小跑,直跑到地縫盡頭的山腳下,看剛剛還振振有聲的暗河消逝在植被茂密縱橫的山的盡頭,仿佛它來人間一趟,只想看看太陽。
山的盡頭環形山道一個急轉一路曲折向上,直通向電梯入口。
知道人多,不再去添堵,我與兄弟會合,從原路返回,經過銀瀑飛湧的水簾洞,再次被淋得渾身溼透,卻無比開心,仿佛回到了孩提時代。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之樂,我們都在方寸之間的地縫有幸經歷了,哪有不快樂開心的道理。
應該感謝十月較暖的氣候,讓我們溼身後暫不覺透心涼,只是返程時再爬筆陡的山回去,雙膝下生痛,腳一瘸一拐,老胳膊老腿經一天結結實實的折騰終於有點不給力了,好在到了平地,又可以健步如飛。
這時,天色,漸漸暗了!
當晚夜宿武隆區,我一身行頭從頭到腳從裡到外全換,方才找到了溫暖的感覺。
但那是玩得很開心的一天。
遠方的風景,不再是僅僅飽眼福洗眼睛的風景,它撩你招惹你,你願不願意,都得與它來一場纏綿深情的約會。
只是,我喜歡的好,也可能恰恰是別人最不接受的致命傷。管他的,適合自己的,終會愛上,且越來越愛。
友情建議:
地縫就是一個親山親水的景區,防水工作一定要提前做足做好,估計夏天去正合適,剛好涼快涼快。
還因該景區上坡下坎體力消耗大,有一定危險性,不建議老人小孩和身體差的人前往。
景區門票:旺季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