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傳媒(見習記者 周燕 文/圖)
編者按
高質量發展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對於企業而言,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在於做高質量的好產品。在疫情常態化防控的當下,如何加力推進我州製造業和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伴隨著國家和省州相繼出臺一系列支持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加速發展的利好政策,特別是全州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工作會議和製造業暨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會議精神的落地落實,無疑為我州企業提速發展、提質增資創造了良好的機遇、營造了良好的環境。作為推動我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各企業一定搶抓機遇、苦練內功、發揮優勢、突出特色,以更高的站位、更新的理念、更強的責任、更實的舉措,切實把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既要準確把握市場需求,更要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力求形成品牌效應、輻射效應和帶動效應,更好地推動我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此,本網結合本年度「走企業採訪」活動,特推出《記者走企業·聚焦高質量發展》特別報導,敬請關注。
今(4)日
甘孜日報2版報導
《為山貨插上「雲翅膀」
甘孜州藏地蓮花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電商精準扶貧紀實》
全文如下
「近兩年,我州電商企業按照『全域統籌·整體推進』電子商務發展工作思路,建設全州電商服務體系,現已建成州、縣、鄉、村、四級電商服務網絡,實現貧困村電商服務全覆蓋、行政村電商服務全輻射、國省幹道旅遊綜合服務區和加油站電商服務全覆蓋,電商多『跑腿』、群眾少『跑路』,一批本土電商企業在縣鄉村電商服務網絡構架中承擔起了『主力軍』的作用。」甘孜州藏地蓮花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馮曉紅在全州優秀製造業和服務業企業表彰大會上慷慨陳詞。
根植肥沃土壤,孕育優強企業。今年10月19日,州委、州政府對州十大酒店(民宿)類企業、州十大商貿物流企業、州十大金融(通訊)類企業、州十大特色餐飲名店和州十大電商類企業的50家優秀企業進行表彰,甘孜州藏地蓮花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在電商企業中榜上有名。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公司於2015年開發「康巴商城」「深遊甘孜」電商平臺,農旅結合幫助貧困村農產品銷售,公司立足我州底蘊深厚的民族文化,不斷吸收學習先進的理念,發展至今,在全州傳媒電商行業中獨樹一幟。
電商進村助扶貧。 薛鵬 攝
培訓加扶持 村民成「網紅」
」看到拉宗字裡行間透著喜悅,馮曉紅也開心地笑了。
優良的生態稟賦賜予我州眾多的名特優農副產品,但由於環境制約,大量農特產品走不出高原。而農村電商則成了破解這一難題的金鑰匙。一根網線,一臺電腦或者一部手機,就把買家和賣家連在了一起,開啟農村電商的魅力之旅。
然而,電商進農村,在我州首先面臨基層電商掃盲。在我州農牧區,大部分老百姓仍習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傳統貿易方式。2019年,藏地蓮花團隊走進巴塘,首先走村入戶普及電商知識,為了使老百姓能聽懂,他們請藏文老師將電商普及知識翻譯成淺顯易懂的藏文版並錄製音視頻發到每個村級活動室播放,儘可能讓村民們都了解電商。
「讓邊遠的涉藏地區群眾切實感受到電商就在身邊,還是今年年初保供給鄉村老百姓帶去便捷那段日子。」團隊小夥伴感觸頗深的是疫情期間電商防疫。
疫情期間,巴塘縣全面啟動「線上訂購、及時配送」電商保供服務模式,專區訂單配送1000餘單,線上金額12餘萬元,其中地巫鄉、中咱鎮村民集中下單訂購米麵油蔬菜等,客單價超3萬元。巴塘防疫保供惠民電商書寫了一幅幅「逆風而行」的記錄,在關鍵時刻發揮了突出的作用,廣大市民即使呆在家裡也能保障生活的正常運行,讓巴塘人民切實地感受到電商的高效便捷,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在農牧區除了必要的資金扶持,人才培育同樣非常關鍵,而擴大農村電商主體更是推動農村電商建設的核心因素。」馮曉紅說,「為此,我們在巴塘縣委、縣政府的引導和縣經信商務合作局及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廣泛開展電子商務技能培訓和集聚孵化,引導青年網上創業。根據不同需求、不同層次,實施不同班次、不同類別的電商培訓。」
截止目前,藏地蓮花團隊在巴塘開展普及培訓、實操培訓、增值培訓超過5000餘人次,其中培訓電商創業青年、鄉村電商物流服務站站長2000餘人次,團隊老師們手把手教他們開網店,新增孵化創業網店165個,首期為600餘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開設網點二維碼專區上架農產品。
扶貧舉措實 雪菊成「明星」
在我州不少偏遠鄉村,因為山高路遠,農特產品常常要麼賣不出去,要麼賣不上好價錢。為破解這一難題,近年來,我州各縣(市)大力扶持發展農村電商體系,為鄉村產業振興加速提效。
2019年,藏地蓮花文化傳媒承擔了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項目巴塘縣的建設任務。在項目建設初期,團隊走村入戶深入調研。在黨巴鄉,團隊走進貧困戶洛絨志瑪家,這是一位單親母親,撫養著三個兒子。9月的巴塘正值高原雪菊盛放的時節。兩年前在團省委的幫扶下,洛絨志瑪成為首批種植雪菊的農戶並獲得不錯的收益,這也帶動了更多貧困戶的積極性,高原雪菊成為當地的扶貧花。
「帶著高原雪菊,我在第二屆深圳經濟特區扶貧實踐與探索暨扶貧合作交流研討會上抓住時機向與會的嘉賓、媒體和採購商推介。」馮曉紅說,「回來後,便對黨巴鄉和莫多鄉開展了一系列針對性實地調研,將其納入巴塘電子商務進農村產品開發和供應鏈中的扶貧產品進行全鏈條幫扶打造。」
據了解,藏地蓮花團隊到莫多鄉郎翁村收購了當年的雪菊,開展了第一階段產品打造,從提升產品包裝、設計製作產品電商詳情頁、農產品手冊,到營銷推廣開展了一系列工作,積極對接目標市場,倒推產品孵化,幫助合作社和貧困戶找到了市場。
看著一罐罐、一袋袋的雪菊不斷賣出去,摸著鼓起的錢袋子,貧困戶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不僅如此,藏地蓮花文化傳媒與貧困戶建立幫扶關係,不僅幫助貧困戶銷售產品,同時也幫助他們「觸電」創業,格絨志瑪的大兒子洛絨丁真也參加了電商培訓,成為當地首批電商創業帶頭人。「去年我家種的雪菊、核桃、蘋果,公司幫忙在網上銷售,收成還不錯,往年爛在地裡的果子也賣了出去。」
電子商務激發鄉村的內生動力,帶動更多村民發展產業,實現脫貧致富。
今年4月,得知黨巴鄉和莫多鄉的合作社、個體種植戶在雪菊播種之際種子一直沒有著落時,馮曉紅立即對接州農牧局和州種子站的專家,經過幾番調研,在州農牧局專家的推薦下,選擇了一家擁有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園藝供貨商,同時聯繫兩鄉統計所需雪菊種子的數量,從企業自籌款中撥付資金購買了96公斤雪菊種子,免費為兩鄉的合作社提供了雪菊種子。
「種子買到了,但等物流郵寄到巴塘縣,時間又得耽誤一周。為了不影響下種的時節,我們聯繫種子供貨商,讓他們用順豐到付的方式儘快發貨。」馮曉紅說。
「以前,我們大多坐等商販上門收購,過剩的只能積壓或低價拋售。現在有了電商,不僅給我們免費發放種子,還直接採購我們種植的雪菊,今年我們全村種植雪菊的收入是去年的兩倍以上。」莫多鄉郎翁村二組組長澤仁鄧珠告訴記者。
據介紹,下一步,公司計劃幫助當地建設雪菊初加工廠房,制定雪菊生產、包裝標準化流程,保證供應鏈的貨源,並同步開展前端市場的對接,打開銷路,使高原雪菊這款明星扶貧產品切實落地。
電商搭平臺 山貨成「俏貨」
「叮咚」隨著一聲微信收帳提醒,洛絨益西家的核桃又售出幾袋,還幹著農活的他拿出手機開心地笑了。
洛絨益西是巴塘縣莫多鄉朗翁村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的主要勞動力只有夫妻二人,平常除了地裡的農活,主要經濟來源就靠種植核桃和在家製作蕎面,但因銷路狹窄,收入微薄,家庭境況並未得到明顯改善,遇到農忙季節,還只能暫停蕎面、核桃的銷售。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勝年,為因地制宜來幫助百姓增加收入,巴塘縣電商走出了切實的扶貧模式。今年3月,該縣啟動「一村一店,一戶一碼」電商扶貧模式,有效解決了類似洛絨益西家這樣貧困戶面臨增收難的問題。隨著一筆筆成交記錄和收入不斷提升,貧困戶自立更生、勞動致富的信念更加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