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市堅持黨建引領,以「四提升行動」為載體,推深做實「一抓雙促」工程,全力打造「四季有綠、四季有花、四季有香、四季有聲」的精緻秀美宜居的「多彩明光」,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打造「中國水性塗料之都」、建設現代化美好新明光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精彩觀點
俗話說,郡縣治則天下安。縣委是縣域經濟的一線指揮部,縣委書記就是一線的指揮長。
近年來,明光市堅決貫徹落實安徽省委提出的「一抓雙促」工程,始終以農村組織振興為抓手,通過黨建促發展,帶動群眾參與農村建設,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群眾參與度和滿意度得到了極大提升,打造出一批「四季有綠、四季有花、四季有香、四季有聲」的鄉村振興「明光樣板」。
總體來說,明光主要呈現出四個特色:
一是黨員先鋒示範強。明光市掛牌成立市委黨校鄉村振興分校和9個農村黨員幹部實訓基地以及3個黨員教育培訓基地,以「基地+實訓」模式對1089名村支部書記進行培訓,提高發展「帶頭人」的綜合能力。同時,全市域推廣村民理事會,由德高望重的黨小組組長任理事會會長。
二是群眾參與熱情高。明光市探索開展「黨員戶長制」,由黨員戶長帶領群眾參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通過戶長帶動提升了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群眾工作堅持「反覆抓、抓反覆」,通過「黨建大喇叭」「十星級文明戶」評比和「美麗庭院」創建等形式,組織村民代表赴先進地區參觀見學,形成比學趕超良好氛圍,徹底改變過去「幹部幹、群眾看」的現象。
三是產業發展勢頭好。明光市大力推動村企聯建三年行動,全面壯大村集體經濟,同時圍繞艾草、綠豆、水蜜桃等特色農產品和大閘蟹、小龍蝦等特色水產品,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和農產品深加工產業。蘇巷鎮陸郢組「小果園經濟」年收入已達20多萬元,今年又在政府的幫助下新建6個瓜果花卉大棚,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得到快速增長,村民幸福感明顯提升。
四是鄉村振興品牌優。在推行「陸郢模式」的基礎上,我們相繼形成了「腰莊經驗」「侯胡郢樣板」等一系列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品牌。在脫貧攻堅領域,明光市抽調150名精兵強將,組建5支黨員扶貧先鋒隊,由5名常委牽頭,大力開展脫貧攻堅「打擂臺」、爭當脫貧攻堅「最閃亮的星」等活動。同時,依託明光先鋒微訊,創建了「多彩明光先鋒行」「明光黨員之聲」等特色載體,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等方面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近年來,明光市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成功打造人居環境整治「陸郢模式」「腰莊經驗」「侯胡郢樣板」,其中「陸郢模式」獲農業農村部肯定,並寫入《安徽省2020年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要點》全省推廣,具體有四個方面做法:
一是充分發揮村民理事會作用。根據群眾意願,由德高望重的黨員、鄉賢、老村乾等組成村民理事會,並由黨小組長兼任理事會會長,堅持「黨建引領,村民自治」的原則,將環境整治納入村規民約,激發群眾參與環境整治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比如蘇巷鎮陸郢村民組在老黨員曹士慶的帶領下,徹底解決了「小雞散養」「農地拋荒」等問題,改變了陸郢髒亂差的舊貌。
二是全域推廣「五制工作法」。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全域推廣黨員幹部示範制、項目投放競爭制、聯繫幫扶指導制、評比表彰激勵制、就地取材引導制等「五制工作法」推動黨建與環境整治深度融合。比如,澗溪鎮魯山村侯胡郢本著花小錢辦大事原則,就地取材,讓美麗鄉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三是積極開展比學趕超「打擂臺」。制定《2020年明光市黨建引領人居環境整治情況圖》,將全市17個鄉鎮街道劃分為南北中三片,採取「黨支部+黨員+群眾」模式,以「打擂臺」方式全域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形成「四季有綠、四季有花、四季有香、四季有聲」生態宜居「明光樣板」。
四是探索「紅色物業」管長效。創新成立村級物業管理公司,採取村民自繳、能人捐贈、政府獎補等方式籌集費用,建立村莊人居環境整治長效管護機制,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十星級清潔戶」的評選,樹立提升廣大村民文明素質的導向標,推動了美麗鄉村從「一時美」向「長久美」轉變。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近年來,明光市始終堅持把扶貧開發同基層黨組織建設有機結合,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和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
一是產業扶貧助推貧困戶脫貧致富。深化「四帶一自」產業扶貧,大力發展甜葉菊、蔬菜、苗木、稻蝦共作、艾草等農業特色產業。匯聚黨組織力量參與扶貧、參與鄉村振興,堅持以企帶村、以村促企,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推動產業興旺,農民增收致富。
二是人居環境整治改善貧困戶精神面貌。明光市通過探索推行「黨小組長、村民組長、村民理事會理事長」「三合一」的鄉村治理模式,形成「陸郢模式」「腰莊經驗」。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極大地改變了廣大農村群眾特別是貧困戶的精神面貌。
三是黨建引領決勝鄉村振興戰略。把黨員扶貧先鋒隊和鎮、村兩級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力量有機融合,立足組織振興,優化提升黨支部建設,打造以黨員、幹部、先進典型、新鄉賢、「五老」人員、村民理事會成員等為骨幹的精幹組織隊伍,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重塑淳美文明鄉風,建設老黨員、老幹部和普通群眾共治共享的美麗鄉村。
明光市高度重視村企聯建工作,把村企聯建作為推深做實「一抓雙促」工程的重要抓手,作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去年以來,全市80個村與88家企業聯建,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增收314萬元,其他55個村與76家企業已完成編配,確保今年50萬元以上村超過10%,1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100%。
村企聯建對產業興旺主要有三個方面作用:一是發展特色主導產業。推動了明光市艾草、明綠豆、甜葉菊、水產品等特色主導產業的發展。安徽艾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澗溪鎮祝崗、陡山、石巖、白沙王等4個村聯建,擴大艾草種植面積5000畝。
二是培育了新型經營主體。採取「黨組織+合作社+公司」模式,統籌村企兩個主體,圍繞產業深化合作,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全市135個村建立產業合作社全覆蓋。橋頭鎮蒲崗村產業合作社投入50萬元入股安徽金橋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村集體年增收5萬元,金橋灣現代農業產業園獲批國家農村創新創業園區。
三是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開展村企聯建「雙引雙促」行動,立足村情引產業,依靠產業引項目,採取項目促合作、合作聯建促發展,著力增強造血功能,壯大村集體經濟。今年,全市預計50萬元以上集體經濟強村達到16個,全面消除集體經濟10萬元以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