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鷹行——我的前言自述
【這次旅行的介紹】
出發城市:北京
出發時間:2017年9月07日
出行天數:3天
經歷景點:阿爾山森林公園
好啦,接下來,好戲開鑼,請大家盡情欣賞我的這篇遊記吧~
攻略、鷹行——行程目錄、行前準備
【關於行程】
在呼倫貝爾自駕旅行中,旅遊路線劃分為南北兩條線路,北線以滿洲裡,額爾古納為主,南線以阿爾山為主,這次我的體驗便是以南線為主。好了,接下來,我把我的行程分享一下。
Day1上午從海拉爾出發,自駕前往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傍晚時分到達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併入住。
Day2上午遊覽駝峰嶺、大峽谷,中午服務區餐廳就餐,下午石塘林、龜背巖。晚上入住服務區酒店。
Day3上午遊覽三潭峽、地池,中午服務區餐廳就餐,下午天池、杜鵑湖。晚上入住服務區酒店。
【行前準備】
出門旅行,最重要的任務,也是當務之急的便是做攻略,接下來,老鷹向大家介紹下老鷹的方式與方法。
此次活動攜帶的物品:
1、證件:
①身份證、這是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無論是住酒店、乘坐交通都必須要有這個。
②銀行卡、其實在網絡支付非常便捷的今天,不拿銀行卡也沒事,不過建議拿著,有備無患。
2、攝影器材:
相機:賓得k3、佳能60D
鏡頭: 21mm f3.2 (賓得掛機頭)、10-17MMF3.5-4.5(魚眼)、70-200 F2.8(長焦)
手機:蘋果6 (手機雖然畫質不好,但便於掃街)
附件:快門線、三腳架、減光鏡、備電池、攝影包
3、個人用品:
①服裝、如果不講究,服裝以輕便為主就可以。如果講究,建議準備應景的服裝。
②洗漱用品、除了牙刷、牙膏、毛巾、護膚品以外,如果用不慣酒店的洗漱用品,還可以拿上使用習慣的洗漱玩意。
③雨傘:不知道大家是否遇到過這種情況,出門不帶傘,肯定會下雨。所以呢,建議帶上雨傘,雨傘重量很輕,而且實用性很強。
4、選擇性攜帶的用品:
①筆記本電腦、作為一名職業旅行者,筆記本是必備的。無論是修圖、寫稿子都需要用上。普通遊客的話,老鷹建議就可以選擇不攜帶了。
②零錢、出門全程打車的話,費用會很高,建議選擇準備一些零錢,以備乘公交的時候使用。
PS:當然了,這些行前準備只是大體上的,可能不同出發地與不同旅行方式,準備的不是太一樣。建議攜帶一定精簡些,這樣自己也不會太累。
海拉爾到阿爾山
一、呼倫貝爾,故事的起源
來自廈門的許律師和小紅妹子是典型的小學同校、中學同班、大學同城的「三同」同窗兼好朋友,他們兩位主兒「剛好」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旅行。或許應該這樣說,小紅妹子愛旅行,而許律師則更愛參加有小紅妹子參加的旅行。
早在2014年的時候,在美麗的大理古城洱海畔,在遊船上採風的老鷹便與這兩位主兒相識了。轉眼間,3年時光如白駒過隙般消逝。這次同遊呼倫貝爾,他們兩人卻依舊如同3年前一樣,友達以上,戀人未滿。
和所有的故事開頭一樣,或許是無巧不成故事的緣故,當老鷹在呼倫貝爾參觀農墾的時候,兩位主兒也趁著廈門金磚會議期間休假的機會,一同來到了呼倫貝爾。
二、海拉爾的夜,行動之前
到達海拉爾的那天夜晚,許律師便發微信告訴我,「這次呼倫貝爾之旅,他準備表白了,希望我能以朋友、攝影師、僚機的三重身份協助下。」這三年來,一直在替他們糾結的老鷹最近剛好閒來無事,便一口答應了。
當老鷹問到車輛問題的時候,許律師說安全起見,準備找當地司機開車,剛好6月份時候,小紅妹子的朋友來過呼倫貝爾,準備聯繫那位帶她朋友玩的那位司機來帶我們。
第二天一早,駕駛一輛大眾SUV越野車的司機老王便到了酒店門口等候。說是老王,其實也不老,看起來約28/9,個子很高,也很精神、幽默。與他攀談起來,才得知我們居然還是半個老鄉,頓時親切了不少。
待到姍姍來遲的小紅妹子與拖著兩大箱行李的許律師到來以後,呼倫貝爾自駕之行,便正式開始了。
三、海拉爾到阿爾山,340㎞的徵程
剛駛離海拉爾城區以後,便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此時此刻的草原,草色尚綠,還沒有完全變得枯黃。坐在車裡,望著那一片連綿不斷的草原,在天空下伸展,沒有山丘的阻隔,仿佛像是綠色的海一樣平靜。
而當剛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原時,小夥伴們是興奮的,尤其是小紅妹子,立馬喊著:「老王老王,快停車。」而司機老王,則頗為謹慎的先降速,再觀察後方來車,然後才靠邊停車。
處於興奮狀態下的小紅妹子,一會讓我與許律師幫忙拍公路片,一會讓我拍油菜花,指揮的我們兩個人滿頭熱汗,團團轉。
待到滿足了小紅妹子的所有拍攝需求以後,便繼續上路,老王開車很穩,所以待到新鮮感稍微過去以後,我們三人都隨著車載音響中悠揚的歌聲進入了夢想……
駝峰嶺、阿爾山峽谷
一、綠色的海洋裡明珠——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
阿爾山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的西北部,橫跨大興安嶺西南山麓,是全國緯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阿爾山東鄰扎蘭屯市和興安盟扎賚特旗,西與蒙古國接壤的邊境線約長93公裡。阿爾山的前身是興安盟科右前旗的一個鎮,1992年12月5日才經內蒙古自治區批准成立阿爾山經濟開發區,後來慢慢的發展成一個縣級市。
在阿爾山浩瀚的大興安嶺林海中,高低起伏的山巒正如碧波萬頃。而在這綠色的海洋中又鑲嵌著一顆閃亮的明珠——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公園位於大興安嶺西南麓,具有獨特的北國風光,其礦泉資源得天獨厚,舉世聞名。
老鷹到達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已經是傍晚時分,在景區售票窗口購買了門票以後,便驅車前往酒店。一夜無話,但第二天一早,便開始了參觀之旅。
二、站在山頂,一覽駝峰嶺天池的壯麗
在阿爾山森林公園,有兩個天池,一個叫阿爾山天池,另一處便是駝峰嶺天池了。相對於阿爾山天池,駝峰嶺天池顯得更加遙遠,但正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這裡的風景反而是最美的。
據導遊介紹,駝峰嶺天池是火山噴發後,由火山口積水而形成的高位湖泊,這裡的水面海拔約有1284米,面積為26公頃。
從山腳處沿著遊客步道,緩步朝上行走,大約走了20多分鐘就到了山頂處,也只有站在山頂最高處俯覽駝峰嶺天池,才可以會發現湖面象人的左腳形狀。
三、恍如史前遺蹟的阿爾山大峽谷
和尋常的大峽谷不一樣,阿爾山大峽谷是一個大型的溝壑,大峽谷的入口處在山頂端,通過木棧道向下,大約十分左右即可到達峽谷的底部。
站在底部朝上觀看,峽谷裡布滿著大大小小的黑灰色火山巖,而谷底的小溪清澈透底,顯得格外的秀麗。不要小看這清澈的溪水,它可是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三大水系之一—柴河的發源地。
此外,大峽谷的主體是火山熔巖斷裂帶,由更新世火山噴發的玄武巖巖流,經受千百年的水流侵蝕後形成。峽谷甬道向遠處不斷的延伸,舉目望去,直到視線被轉彎處所打斷……
石潭林、龜背巖
一、神奇的火山巖——玄武巖
在大自然的世界裡,神奇無處不在,甚至還有很多未被發現的謎團和壯麗景色,而今天老鷹主要來談一談神奇的玄武巖地貌。顧名思義,玄武巖地貌就是指對那些發育在玄武巖地區、具有獨特外形特徵地貌的統稱。而常見的玄武巖特殊形態有桌狀山、玄武巖高原和玄武巖臺地等形態。
玄武巖的漿粘度非常的小,流動性又非常的大,噴溢在地表上很容易形成大規模的熔巖流和熔巖被,但也有的地方會表現為層狀侵入體的,就像是巖床等。在高原地區,玄武巖通常會形成面積達數千至數十萬平方千米的熔巖臺地,有人稱其為高原玄武巖,如阿爾山森林公園的石塘林。
二、具有壯觀與秀氣氣質的神奇景觀——石塘林
石塘林位於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內的天池林場以東。據導遊介紹,石塘林長20公裡、寬10公裡,是第四紀火山噴發後巖漿流淌凝成的地質遺蹟,也是目前亞洲最大的近期死火山玄武巖地貌,無論是地質構造、土壤、植被生物都保持最原始的狀態,生物也非常的多樣而又複雜。
沿著遊客木棧道,踏上石塘林地界,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大小不等、凹凸不平的古怪地貌與千奇百怪的巖石。讓老鷹為之驚嘆的是石塘林裡面寸土無積,但是無論是落葉松,還是高山柏都長得極其高大挺拔,絲毫沒有枯萎的跡象,這或許便是石塘林的魅力所在。
一個人漫步行走,一邊用單眼相機記錄著美景,一邊用眼睛來觀賞,樹枝上掛滿了沉甸甸的松塔,成熟了的松子又散落的掉在地上,好一派絢爛的秋日風景圖。
三、地質奇觀,傳說中的國寶龜背巖
和之前談論的石塘林一樣,龜背巖也屬於地質奇觀。根據導遊介紹,龜背巖是由龜背形狀的熔巖構造的,屬於結殼狀熔巖流。
龜背巖的主要形成方式是由噴發以後的熔巖流表殼經過冷卻收縮作用而形成不同方向的裂隙,後期又有很多熔巖流沿著裂縫的間隙充填,形成了相互交切,最終使平整的熔巖流表面呈不規則排列的多邊形,從而形成了龜背巖。
龜背巖與石塘林一樣,在國內也是屬於不多見的,所以又被一些學者稱之為「國寶」。
天池、杜鵑湖
一、全國第三,神奇的阿爾山天池
在阿爾山森林公園的天池嶺上,有一處名叫阿爾山天池的景觀,這座天池是整個阿爾山森林公園裡最具有特色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火山遺蹟,據說形成於距今20萬-30萬年的中更新世前。
這座天池東西長450米,南北寬300米,面積約有0.31平方公裡,在全國6大天池中排名第三位,僅次於吉林長白山天池和新疆天山博格達峰天池。
和別的天池不一樣,阿爾山天池屬於高位火山口湖,是由火山噴發後形成一道環狀圍牆,而且中間又形成了一個圓形凹坑,隨後經過多年的積水而形成的。
沿著山腳處的遊客步道,緩慢向上攀登,或許是因為山並不是很高,海拔僅1332.3米的緣故,很快便到了山頂。登上天池山頂,不遠處便是阿爾山天池了。
走近一看,天池這裡並沒有傳統的山峰那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相反視野會變得更加的狹窄,抬頭仰望天空,也只能看到和湖面與之對應的那片天空。
二、流動的活水,高原上的浪漫——杜鵑湖
和阿爾山形成鮮明的對比的是杜鵑湖,杜鵑湖海拔約為1244米,面積128公頃,因湖畔開滿杜鵑花而得名。
和阿爾山天池一樣,杜鵑湖的形成,也和火山爆發息息相關,是火山爆發時,熔巖流堵塞河谷形成的湖泊。杜鵑湖的東南是進水口,西南是出水口,上遊連著松葉湖,下遊銜著哈拉哈河,是一個典型的活水湖。
沿著木棧道走進杜鵑湖,或許是因為季節的緣故,這個時候遊人寥寥可數,或許是因為這裡的氛圍真的讓人有種沉醉期間的錯覺,老鷹和許律師、小紅妹子三個人不由自主的分散行走,各自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浪漫。
午後時光總是那麼慵懶,有那麼一剎那,似乎連抬起手拍照的力氣都沒了。此時此刻,果然是歲月靜好……
三譚峽、地池
一、阿爾山森林公園的精華部分——三潭峽
在阿爾山森林公園裡,自然景觀非常的豐富,無論是河流、草原、高山、或是溼地,這裡應有盡有。從某種意義上講,阿爾山森林公園真可謂是縮小版的內蒙古風情圖了。
而中國與蒙古國的界河——哈拉哈河上遊,與天池山遙相呼應的三潭峽,真可謂是阿爾山公園的精華了。顧名思義,三潭峽是由臥牛潭、虎石潭和悅心潭三處潭水組成,湍急的哈拉哈河則從河谷穿過,兩岸則是密布的針闊混交林,林間還有枝繁葉茂的杜鵑花映襯其中,一路風景美不勝收。
二、走進三潭峽,走進如畫阿爾山
清晨時分,困意漸漸消除,看到小夥伴們都還沒起床,乾脆一個人到三潭峽來採風,或許是清晨的緣故,三潭峽裡靜悄悄的,落葉鋪滿棧道,幾乎沒有任何遊客的足跡。
一個人朝著三潭峽深處前行,穿過寬闊地帶,很快便到了峽谷地帶。只見三潭峽裡的峽谷深沉而又悠長,峽谷的南壁極其陡峭險峻,北壁則由巨大火山巖石堆積而成。此外,河床裡還有大量的火山巖石密布,部分路段甚至需要踏著河床裡的巖石才能通行。
行走約2個小時左右,路的盡頭便是哈拉哈河的源頭,在蒙古語裡「哈拉哈」又是「屏障」的意思。原來,哈拉哈河的西岸比東岸高,從河東岸看西岸如同一座長長的壁障在眼前,所以蒙古人才這樣命名這條河流。除此以外,據說二戰時期,日本與蘇聯的諾門罕戰役就是在哈拉哈河附近打響的。
三、阿爾山地區僅有的一個瑪珥湖——地池
在三潭峽不遠處,還有一個小景點,便是阿爾山地池。據導遊介紹,地池是熔巖後期由塌陷的破火山口積水形成的湖泊,同時也是整個阿爾山地區僅有的一個瑪珥湖,瑪珥湖就是沼澤或湖的意思,是德國萊茵地區的人們對當地有水的湖泊、沼澤的稱呼。
下了觀光車,步行約5分鐘左右便到了地池。走近一看,果然地池的水面是凹陷進去,低於地面的。或許碰巧剛好是午後的緣故,在陽光的映射下,地池的水平面猶如一塊碧藍的月亮寶鏡鑲嵌在地面上,非常美麗。
如果讓我自己給自己下一個定義,我呢,算是一個被生活折騰的有些未老先衰的90後,
歷史系出生,大學畢業以後,曾在農村基層做了幾年大學生村官,
但最終,還是因為詩和遠方的召喚,而選擇了辭職旅行。
每一個故事有開頭,必然也是要有結束的時候,但我想還是會有再次重逢的機會的,咱們下篇遊記再見吧
來源行足跡旅遊(http://www.xingzuji.com)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