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致歐洲藝術停擺,「小便池」卻在美國引發了一場革命

2020-12-16 澎湃新聞

一戰致歐洲藝術停擺,「小便池」卻在美國引發了一場革命

澎湃新聞記者 姜岑

2014-09-10 15:19 來源:澎湃新聞

       「一戰」造成的文化藝術損失難以估量,大量藝術之星在戰爭期間隕落。在人類文明遭受空前質疑的當口,一個「小便池」被送到展覽現場,引發了藝術的革命,成為現代藝術的裡程碑。

圖為杜尚作品《泉》(1917)

       1905年,18歲的馬歇爾·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為了逃避服兵役,裝模作樣地學起了版畫,從此成了一名藝術家。12年以後,第一次世界大戰激戰正酣,而這個法國小夥卻將一個從商店買來的男用小便池起名為《泉》,匿名送到美國獨立藝術家協會舉辦的展覽上,要求作為藝術品展出。他只在上面籤了一個名字,不料,這個小便池竟成了現代藝術史上的一個耐人尋味的裡程碑。

       「小便池」究竟是如何引發革命的?這跟「一戰」又有什麼關係?

杜尚出走

       杜尚早期的作品並未顯露出任何天才的跡象,像「《布蘭維爾的風景》那樣印象主義的畫作絲毫看不出作為一個藝術大家的深沉慧根」。而當他開始創作一些立體主義作品,如《下樓的裸女》時,他的思想已經對傳統靜物美學產生懷疑,一扇朝向另一些事物的窗戶悄然打開。

圖為杜尚作品《下樓的裸女》(1912)

       然而,就是這幅《下樓的裸女》在1912年巴黎送展的時候,還是被無情地拒之門外。那是巴黎一個立體派組織主辦的展覽,送展的這幅畫被指帶有未來主義思想而慘遭淘汰。這導致了杜尚和傳統藝術的徹底決裂。

       有意思的是,同一系列的作品在美國的軍械庫卻引起轟動。1913年,紐約第69團軍械庫舉辦了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國際現代藝術展」,展出了包括塞尚、高更、馬蒂斯、畢卡索、德洛內、布朗庫西和畢卡比亞等人在內的大量歐洲現代藝術家的作品。雖然杜尚並未親自出席展覽,但他的《下樓梯的裸女之二》卻是整個展覽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且參展的四幅作品全部被美國人購藏。那一年,也是杜尚與美國緣分的開始。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1915年,杜尚為躲避戰亂第一次踏上美國的土地。杜尚一到美國,就發現自己已經是一個名人了,所有人都知道他是畫《下樓梯的裸女》的那個畫家,「原來你就是那個畫家!」他的畫在法國被拒,到美國卻紅得發紫;他喜歡美國,美國也以他為驕傲。1954年,杜尚終於在星條旗前宣誓成為美國公民。

       杜尚終究離開了歐洲,他的出走,是身體的,也是精神的。也許,當時的杜尚並沒有意識到,他這一走頗具象徵意味:一方面,隨著他的腳步,西方、乃至世界藝術的中心開始從巴黎向紐約轉移,而另一方面,也悄然為現代主義藝術向「觀念藝術」、「當代藝術」的轉變植入了突變的「基因」。這兩條線並非孤立,它們實則相互交織,互相促進,且都在「二戰」結束後完成轉變,而究其源頭又都和「一戰」脫不開干係。

世界顛倒

       據史料記載,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全球範圍內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戰,13億人捲入這場戰爭。殘酷的塹壕戰在西線戰場造成了慘烈的傷亡,而飛機、坦克、重炮、潛艇、毒氣等新式武器的運用,使交戰火力增強,隨之也使更多的生命在炮火中塗炭。資料顯示,「一戰」造成的死傷人數高達3000多萬。

       戰爭所造成了文化藝術的損失也極為慘重。著名古典音樂評論人、專欄作家諾曼·萊布雷希特在撰文中悲痛地記述道:「西班牙最著名的作曲家恩裡克·格拉納多斯在美國大都會歌劇院首演後,回家途中遭潛艇襲擊,殞命大海;以畫藍色馬著稱的德國表現主義畫家弗朗茨·馬克在凡爾登遇難;法國雕塑家亨利·戈蒂耶-布爾澤斯卡死於諾伊維爾;英國短篇小說家薩基倒在德國狙擊手的槍口下。」隕落的藝術之星遠遠不止於此。英國《衛報》也列舉了多位與世界擦身而過的藝術才俊,比如,極富藝術才情的奧地利表現主義藝術家埃貢·席勒,來自義大利的未來主義的天賦旗手翁貝託·波丘尼,還有法國立體派雕塑家雷蒙德·杜尚-維庸,而雷蒙德正是馬歇爾·杜尚的兄長。要不是因為「一戰」,他們本可以創造更多傑作。

       「一戰」的殘酷嚴重挑戰著原有的傳統和道德,衝擊著人們固有的思想觀念。諾曼·萊布雷希特一陣見血地指出「戰爭瓦解了社會關係的規範。1914-1918 的那一代人失去了道德基點,藝術既是避難所,也是指路燈。下一個十年被證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緊張也最高產的時代,其孕育能力得益於外部受精。」

圖為杜尚和他的作品《LHOOQ》(長鬍鬚的蒙娜麗莎)

       在這種人類文明遭受空前質疑的情況下,「達達主義」的誕生、「達達」風雲人物杜尚的走紅並非偶然。「徹底的革命精神、叛逆心態、絕對自由的行為方式、相對性、自發性、原始性是達達主義者信封的教條。」《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一書中這樣概括道。達達主義也帶有虛無主義的色彩,它本身的目標就是在讓世人明白,所有的既定價值、道理或者美感標準,都已在第一次大戰的摧殘下,變得毫無意義。

       杜尚的《泉》就是對此最好的註腳。杜尚之所以把小便池命名為《泉》,除了它確實是水淋淋的外表之外,也是對新古典主義繪畫大師安格爾的名作《泉》的尖酸諷刺。安格爾是一個追求唯美的畫者,傾其一生反覆嘗試探索各種優美和完善的藝術形式,他筆下的《泉》,是理想美的典範,也代表著其藝術創作的最高峰。而杜尚的《泉》,一個小便池,醜陋地、愣愣地放在那裡,充滿著挑釁,更有意思的是,它也成了杜尚的代表作,甚至變成後起的現當代藝術家們競相「朝拜」的對象。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藝術中的一戰,一戰百年,杜尚,達達主義

相關推薦

評論(25)

相關焦點

  • 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一戰後蘇聯、波蘭、德國等繪畫作品
    作者:羋韞婧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於2020年12月13日首次展出一戰後蘇聯、波蘭、德國和荷蘭的繪畫作品,展覽名為「工程師、鼓動者、建造者:藝術家重生」,展覽引發了外國媒體的廣泛關注。
  • 女廁設男童小便池引發網友熱議 是便利還是尷尬?
    近日,泉州晉江一餐飲店在女廁所內設置了男童小便池,引發網友熱議。在微博等網絡平臺上,大家就店家該不該在女廁所內設男童小便池,以及媽媽們該不該帶男童上女廁所等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你們無法理解當3歲的孩子說媽媽我要去男廁上廁所的尷尬,需要跟他解釋我不能進去,而他又無法獨立去上男廁,所以女廁設置男童小便池我覺得合理。」蘇女士表示,增加個隔間側板就行,隱私還是要有的。不管孩子多大,都要有性別意識  「女廁所就是女性上的廁所,憑什麼要進男的?」「絕不可理解,男性為什麼可以出現在女廁所?」
  • 美國政府停擺致搶修無期 國家聖誕樹被迫"關燈"
    (美聯社)海外網12月25日電 由於美國參議院未能通過總統川普要求的50億「邊境牆」撥款,導致約四分之一的聯邦政府機構在聖誕長假期間停擺。其中國家公園管理局也被迫關門,華盛頓白宮門前的國家聖誕樹燈飾也因搶修無期而「關燈」。據《紐約時報》報導,當地時間12月21日,一名男子爬上國家聖誕樹,並對它造成了一些破壞。
  • 為什麼這麼汙的地方,居然打開了現代藝術的大門?
    藝術之都巴黎與現代藝術有著諸多淵源。/ Unsplash一百年前,誰為現代藝術開宗立派?誰為一戰紀實?誰通向包浩斯?誰為藝術史留下最先鋒一頁?誰的創造力影響至2017年?文/孫琳琳現代藝術的故事,最好從1917年講起。這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打到了第三年,超過六千萬人捲入戰爭,其中約六分之一失去生命。
  • 皮埃爾·塞爾納:18世紀全球化視野下的「最後一場革命」
    (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英法兩國的戰爭導致了針對殖民地的稅收,並在美洲引發了政治後果。美國革命的世界性影響塞爾納接下來討論了美國革命的創新意義。首先,美國革命不單是一場革命,而且是一場共和革命。
  • 為什麼富饒的歐洲,卻在2020年一敗塗地?他們錯過了一次革命
    可以反映出整個歐洲的經濟是停滯不前的,看2019年整個歐盟的GDP是15.59萬億沒,而美國GDP已經是21.37萬億美元。這一回疫情出現,就讓歐洲人更傷了。為什麼三次工業文明的發源地,歐洲人現在混得這麼慘呢?而移民到美國的白人,如今卻傲世全球。
  • 為五毛錢大動幹戈,法國為何總是走在歐洲革命的前沿
    此次騷亂讓人不由得聯想到了法國大革命和巴黎公社革命。在近代的歐洲革命中,法國人一直走在了前列,法國可以稱得上歐洲大陸近代革命的發源地,法國首都巴黎更是稱得上革命老區。法國大革命當時不僅把火種撒到了整個歐洲大陸,甚至影響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
  • 法國革命為什麼不像美國革命那樣發展呢?
    美國革命的起因:殖民地的建立,1492年10月12日哥倫布在伊斯帕尼奧拉島登陸後,歐洲在北美建立了第一個殖民地。在1585年羅阿諾克殖民地建立和1732年喬治亞最終劃界之間,英國人成功地超越了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法國人、瑞典人和荷蘭人,對現在的東海岸進行了殖民。
  • 當藝術向金錢反咬一口:班克斯與自毀藝術的傳統
    他看起來十分驚恐,因為一場革命已經波及到了梅費爾(Mayfair,位於倫敦市中心的區域),激進分子們即將席捲蘇富比拍賣行。在這場拍賣會上,班克斯的《氣球女孩》(Girl With Balloon)以略高於100萬英鎊的價格被拍下後,畫框裡面設置的機械自毀裝置當場啟動。上周五的那一幕堪稱藝術界的恐怖主義事件——至少視頻裡的那名男子看起來是這麼想的。
  • 美國丟了「革命精神」
    當席捲全美國的反種族歧視浪潮進入到「推倒雕像」階段時,很容易讓人產生這樣的感覺:美國人是不是要掀起一場革命?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政治文明以來,推倒歷史人物的雕像,往往是廣泛而深刻的社會運動的「標配」,以至於不推倒幾尊雕像,那就算不上在革命。眼下美國發生的這些事,平權運動高潮期的1968年都曾上演過。那是一個革命的年代。如今的美國沒有,也不可能發生革命。
  • 大國權力競爭如何引發了技術革命(下)
    據2017年數據,中國目前的經濟總量大約相當於美國的67%。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成長及中美經濟總量的日漸接近,作者認為,中美分別作為當代世界政治中的挑戰國和領導國之間的權力轉移,很可能會推動世界出現新一輪重大技術變遷。本文原文約21000字,刊於《世界政治研究》2018年第1輯,原題:「世界技術變遷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大國權力競爭如何引發了技術革命」。
  • 美國金銀花、板藍根脫銷! NBA、意甲停擺...世衛:疫情具有全球大...
    在這段停擺期,NBA將繼續研究應對冠狀病毒流行病的下一步措施。 △NBA官方微博截圖 美軍歐洲司令部陸軍司令正在隔離 美國官員指出,在德國召開軍事演習籌備會議後,至少2名歐洲高級軍事指揮官感染。
  • 海軍軍備限制、經濟制約、外交孤立,一戰後美國對日本的戰略圍堵
    華盛頓體系對日本的全面約束在一戰以前,美國憑藉夏威夷、關島以及菲律賓等屬地,對日本構成了強大的抵近威脅。可是由於德屬南洋群島位於菲律賓和夏威夷之間,徹底改變了日本在太平洋上的戰略窘境,同時亦削弱了美國對東亞事務的幹預能力。為此,美英兩國決定效法歐洲凡爾賽體系,在太平洋及遠東地區構建一個相似的體系來約束日本。
  • 杜尚,藝術品只是一個概念:讀書《現代藝術150年》
    還有一個好處,作者年輕,可以親眼目睹最晚近的藝術,並將之前的藝術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以歷史的眼光做出更加公允的判斷。| 杜尚開啟的時代 |1917年4月,一戰還沒有結束。馬塞爾·杜尚(1887—1968年)在一家衛浴小店買了一個小便池,把它顛倒過來,給這件「作品」起名叫「泉」,並籤上化名「R·Mutt」送去展覽。
  • 一戰後所形成的國際秩序,如何促使歐洲走向二戰?
    原作者 | [英]亞歷山大·沃森摘編 | 徐悅東很多人會忽視一戰和二戰之間的連續性,其實二戰的爆發並不是歷史的偶然。一戰後所形成的國際秩序,就為二戰埋下了伏筆。英國歷史學家亞歷山大·沃森在《鐵壁之圍》中,首次以一戰戰敗國德國、奧匈帝國的視角重新講述第一次世界大戰。
  • 一戰期間,中國本有機會收回外蒙古,可惜陷入了軍閥混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嚴格來說可以說是歐洲大戰,其戰場位於歐洲。在一戰中,歐洲列強都捲入了,無法顧及其他地區,使得世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英帝國就是在一戰後瓦解的。一戰導致俄羅斯、德意志、奧地利、土耳其四大帝國瓦解,為其他新興民族的崛起提供了一定的條件。遠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在一戰時期隔岸觀火,大賣軍火,最後收割勝利果實,成為最大的獲利國。
  • 泉州一餐飲店女廁設男童小便池,網友態度竟是……
    近日, 泉州晉江一餐飲店 在女廁所內設置了男童小便池, 引發網友熱議。 「你們無法理解當3歲的孩子說媽媽我要去男廁上廁所的尷尬,需要跟他解釋我不能進去,而他又無法獨立去上男廁,所以女廁設置男童小便池我覺得合理。」蘇女士表示,增加個隔間側板就行,隱私還是要有的。
  • 歐洲之盾波蘭,為何能在一戰後抵擋蘇聯的入侵?
    從蒙古人到奧斯曼人,波蘭人的抗爭都為歐洲文明的延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到了近現代熱兵器戰爭時期,儘管一度雄霸中歐的波蘭人風光不再,但是他們依舊創造了一次讓歐洲人震撼的史詩級勝利。他們用自己的身軀將旭日初升的蘇維埃洪流抵禦在西歐之外,讓剛剛經歷過一戰的西歐國家獲得了喘息之機。
  • 「1688:一場真正的現代革命?」——英國學者重新評述「光榮革命」
    「1688:一場真正的現代革命?」這就是1688年革命。這場革命沒有流血即獲得成功,因此歷史上稱之為「光榮革命」。革命後,英國議會頒布包括《權利法案》在內的一系列法案鞏固了革命的成果。光榮革命是英國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件,此後,新教成為英國國教,王權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英國初建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走上近代國家憲政之路。
  • 羅滕堡去富森,在高速服務區居然看到這種小便池,前所未見
    在整個歐洲行中,看到無數輛房車,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圖片上這種房車,不帶動力,喲啊靠前車拖掛的,另一種就是普通 的房車,開著自己走的那種。看起來歐洲人還是很喜歡房車的,這個我們中國就沒有普及。不過這個和房車營地及配套設施很有關係,沒有配套,房車火不起來的。這個服務區看起來配套設施還是很齊全的,應有盡有的。這是兒童遊樂場地,長途旅行兒童要放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