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2018媒體融合發展論壇在深圳舉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副總編輯劉曉龍出席論壇並作主旨演講,首次披露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三定」方案中總臺一共下設25個中心的消息。
自今年4月正式揭牌以來,整合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所組建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一直備受關注。
據人民網報導,劉曉龍9月10日介紹,今年3月21日,中央決定在「中央三臺」的基礎上組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這是打造現代新型主流媒體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對中央主要傳媒轉型的頂層設計,更是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高度重視的具體體現。
他說,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對媒體融合發展高度重視,在整合組建過程中,緊緊圍繞建設國際一流的國家級現代傳媒航母的戰略目標,堅持前瞻性謀劃,創新式發展。一是緊緊抓住總臺組建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高起點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此前,原中央三臺所屬「兩微一端」基本是「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帳號眾多,管理分散,發展水平很不平衡,在整合過程中,總臺明確要求,對於受眾少、影響力弱、陳舊老套的新媒體帳號要關停並轉。
劉曉龍還透露,
在中央批覆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三定」方案中,總臺一共下設25個中心,其中新媒體中心就有3個(融合發展中心、新聞新媒體中心、視聽新媒體中心),媒體融合發展之重,由此可見一斑。
目前,總臺正在按照「臺網並重、先網後臺」的思路,持續推動「三臺三網」加速融合,力爭在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服務等方面實現共享融通,在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上大膽突破,打造載體多樣、渠道豐富、覆蓋廣泛的移動傳播矩陣。
按劉曉龍所說,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內部整合所涉部門確實甚廣。以中央電視臺為例,根據其官網2015年11月發布的「本部內設機構簡介」,中央電視臺內設新聞中心、大型節目中心、海外傳播中心、人力資源管理中心、財務管理中心、技術管理中心、播出傳送中心、發展研究中心等24個機構。
另外,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5年1月發布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資料顯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內設20個內設機構,包括新聞節目中心、財經節目中心、音樂節目中心、綜藝節目中心、社教節目中心等。
澎湃新聞注意到,9月11日前後,來自央視廣告經營管理中心的文章《細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整合後「戰績」》稱,短短數月,總臺整合紅利凸顯,融媒體發展勢頭強勁,大屏小屏皆顯王者風範,電視收視與網絡傳播力直線上升。
文章舉例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成立後,整合發展動作有力:央廣播音員獻聲《新聞聯播》,三臺聯合推出《清明詩會》特別節目,三臺主持人在博鰲亞洲論壇首次合作直播,央廣、國廣主播加入央視音樂頻道《全球中文音樂榜上榜》,6月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報導,央視新聞頻道青島演播室推出特別節目《青之島 友朋來》,首次與央廣、國廣實現跨平臺同步直播。
同時,總臺加快媒體融合發展步伐。4月22日亮相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展現央視、央廣、國際在線三臺提供的大小屏融媒體報導功能,向業界和社會展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利用最新的網際網路技術和數位技術,建設新媒體平臺、融媒體旗艦的最新探索和發展成果。
根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整合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組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作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歸口中宣部領導。對內保留原呼號,對外統一呼號為「中國之聲」。
澎湃新聞此前曾報導,4月17日上午,新組建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正式揭牌亮相。記者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內部職工了解到,中央電視臺新臺址、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三地也掛上新牌,和中央電視臺舊址所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牌子的不同在於,它們的新牌下部分別多出了光華路辦公區、復興門辦公區以及魯谷辦公區的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