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在古代指的是官家和大戶人家的園子。如今的公園,一般指政府修建作為自然觀賞和供民眾休息、遊玩、鍛鍊身體的公共區域,有較為完善的設施和綠化環境。公園還分城市公園、森林公園、主題公園等,是旅遊景區的一部分。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城市公園,今天我要給大家說說天津一個江南園林風格,有著深厚歷史文化的公園:天津人民公園。1954年,毛主席親筆題寫園名,這也是主席為我國公園的唯一題字,可見其特殊性。
拍攝於天津市。
說到人民公園,想必天津人都不會陌生。它位於天津市河西區,東起廈門路,南至瓊州道,西鄰廣東路,北到徽州道,總面積達14.2公頃,是一個集歷史文化、城市花園、休閒觀光、遊藝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是天津這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說到人民廣場,不得不說天津「八大家」之一的有著李善人之稱的李春城。在天津有一段民謠:「高臺階,黑大門,冰窯胡同李善人。」這個李善人原籍江蘇崑山,清朝康熙年間落戶天津,作為大鹽商,初露津門就顯赫一時。
不過李善人為人心慈,廣做善事,平時好吃齋念佛,還經常買些活鳥、活魚放生。他還常救濟窮人,到了冬季,施棉衣舍米粥。在李家的東南城角草廠庵開設了李善人粥廠,專門收容乞丐。天津士紳要賑濟救災,都有李善人出面,可見大家對他的信任。後來他的事跡還被編入「天津八大家」的唱段中,廣為流傳。
說了半天這個李善人,或許有朋友要問,這和天津人民公園有什麼關係?有關係,因為人民公園的前身就是李善人的私家花園,當時名為「榮園」。整座園林始建於清朝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因為李氏來自江蘇崑山禮賢村,所以修建時按江南園林亭臺樓閣、塔影湖光、曲水環流的風格。如今成為天津城內不可多得的江南園林。
在整個園林中,最為奇特的要數這個藏經閣,這些一般只會出現在寺廟的建築,被建在私家園林中。據說當時李家在這裡收藏有善本秘籍、古書籍4000多種。藏經閣位於公園的東南角,始建於1886年,共三層,中層為藏書的地方,四周圍廊環繞,可以一覽園內風光。如今這座藏經閣已經134歲了,是天津市內唯一保留下來的清代藏書樓。
到了上個世紀30年代後,李氏家道中落,藏書都被變賣,只留下了這座藏經閣。此後社會動蕩,李家已無力維護這龐大的私家園林,曾經享譽津門的榮園慢慢開始日趨荒涼,被人所遺忘。
新中國成立後,李氏家族各門共同商議,最後由李善人的曾孫李家禧出面,將此園獻給了國家。1951年4月,人民公園開始修繕,同年就對市民開放。經過半個多世紀,如今的人民公園已成為所有天津人的後花園。
人民公園將中國山水園林文化與現代人文景區完美融合,形成了古今兼容、動靜結合、老幼適宜、休閒娛樂等多種意識形態。另外這裡還有動物園、花房、苗圃、兒童遊樂場,金魚觀賞區、花類展示平臺等,成為當下天津觀賞元素最多、功能最齊全的公園,被譽為「鑲嵌在繁華鬧市中的綠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