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我對海島都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從上學到工作,不自覺的去有海的地方,可能是因為大海讓人寧靜、令人心胸開闊。六年前看完韓寒導演的《後會無期》後,我就去過一次東極島,當時淳樸的海島風光就令我印象深刻。
廟子湖島
東極其實嚴格來說不是一個島,是一個泛稱,它指的是4個有人居住的島嶼,24個無人島嶼與108個巖礁,它距離舟山本島較遠,有著最澄淨、湛藍的洋面。
沈家門島東極島的客輪
第一站是廟子湖,第一次到東極島不要被暈頭轉向了,去其他島也是在這裡中轉的,時隔多年,第二次再踏上這個島讓我有些許的期待。
這是一個需要帶著心來的地方,你需要有一顆執著的心,嚮往著廣闊無垠、自由的心,需要一顆無畏的,需要放任著自己,處於最純粹,最原始,最貼近這世界,這自然的心。
前段時間大火的隱秘的角落,讓我追劇追了好久,這幾天在東極島,看到到處都有這種7~80年代的老房子,這種房子現在很少見了,很有生活氣息,有一種隱秘的角落的風格。
島上有幾處很火的必去打卡地,其實坐船的時候就可以看到,遠處有一個舉著火把的雕像,這就是著名的財伯公了,也被很多網友喊成「自由男神像」。
財伯公原名「陳財伯」,他在海上捕魚的時候就遭遇了大浪打翻了他的漁船,他漂流到「東極島」後,感覺到海上的風浪很大,為了別人的航海安全,所以一到颱風天氣他就在島上點燃一堆火把提醒大陸上的人不要過來。
時間長了大家都以為這個島上有神仙在為他指路,於是就按照火堆的指示打漁以後再也沒有碰到過風浪,後人根據這個故事造了這個雕像。
沿著財伯公塑像往下走一段路,就能看到一座紅色的燈塔。這也是東極島的「網紅燈塔」了,很多人來到東極島後來這裡打卡。
島上的這條環島公路,把各個景點串聯,海風、蘆葦、落日,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在網紅燈塔待到傍晚,海風吹拂、華燈初上,特別美。
第二站是青浜島,距離廟子湖島不遠,從廟子湖坐船大概十幾分鐘就到了。
廟子湖有著「海上布達拉宮」之稱,這個島比較小、也不像廟子湖那樣熱鬧,開發成程度也不高,更加原生態。
蔚藍的大海,停靠著一艘船,想起了那首《後會無期》
無人村航拍
島上的無人村,密密麻麻的空房,見證了島上的曾經的輝煌。過去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漁村生活已經慢慢淹沒在喧囂的城市城鎮化進程中,大島吞併小島、城市吞併鄉鎮,正如《後會無期》中呈現的,東極島也在走向衰敗。
上世紀,東極島漁業資源豐富,但隨著漁業資源的衰落,島上年輕人紛紛離島,進城另謀職業,被遺棄的空屋成為島上的無人村。
廟子湖的房子大多都是用島上的石頭所砌成的,春天一到,就有綠葉青藤爬滿了牆頭,生機勃勃。據說海邊石屋是為了抵擋颱風而築,也成了島上最獨特的風景線。
神奇的島,常年雲霧籠罩,好像這裡所有的雲都是從這座山上冒出來的。
島上還有不少遺址,「小孩洞」、裡斯本丸號沉船遺址等等,歷史在這裡留下了它的痕跡。
島上的年輕人大多都出去了,留在島上的很多都是老人,近幾年遊客多了所以海島上也有了人氣,不過很多老房子還是都空著。
說是「海上布達拉宮」,其實就是由一戶戶居民樓的錯落而成,漫步其間,你能看到時光在這裡的痕跡,隨著年輕人的離去,這座島仍然沒有變,時光在這裡依舊很慢,房子卻慢慢的空了,這裡成了很多人的鄉愁。
這是一座不應該被隨意錯過的島,如果你喜歡安靜、質樸的海島,一定要來青浜走一走,看一看。
東極,據說中國最東邊有人居住的島嶼,能夠最先享受到太平洋的海風還能看到東方第一縷日出,雖然這裡最出名的是日出,可惜前一天太累爬不起來,不過日落還是拍到一些。
如果你喜歡自由的風,怒吼的浪,巍峨的山,孤零零的海島,深邃的,那真正洶湧的大海,古樸的漁民們,最純粹的海鮮,那不妨來舟山,來東極島看一看,感受最純粹的輕鬆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