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隧道可連接中國大陸與臺灣 世紀夢想將實現

2021-01-07 3DMGAME

臺海隧道可連接中國大陸與臺灣 世紀夢想將實現

構建一條跨越臺灣海峽的通道,把祖國大陸和臺灣直接相連,是近年來兩岸專業人士持續關注和多次探討的課題。

2005年初,交通部公布的中遠期(今後20年內)國家高速公路網建設規劃中已包括了從北京到臺北的高速公路一線,首度表明臺灣海峽通道建設已列入國家長遠交通規劃。

專家認為,儘管由於種種原因和諸多條件的制約,臺海通道工程的具體實施尚待時日,但目前有必要開展一定的前期調研、籌劃和論證工作。

那麼,「十三五」期間,這條臺海隧道能成形嗎?

建成後一小時直達對岸

事實上,早在1949年,臺北大學生就提出:在大陸和臺灣島之間修建一條水下隧道,將這兩個地區緊密相連,使他們和平相處;1987年,大陸著名工程地質學者姜達權也提出:修建臺灣海峽和瓊州海峽兩個隧道,作為2000年以後進行建設的設想;1989年,大陸土木及橋梁專家唐寰澄在其跨海交通工程研究建議中,臺海通道便包括在內;1996年,大陸清華大學教授吳之明發表了英吉利海峽隧道工程的經驗教訓與21世紀工程——臺灣海峽隧道構想的論文,首次以論文形式提出了修建臺灣海峽隧道的構想。

福州大學可持續與創新橋梁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楊豔說,近些年,臺灣海峽通道工程具體進展主要體現在西岸接線工程上。2010年底,平潭海峽大橋建成通車;2011年初,連接大小金門的金門大橋開工建設;2013年底,福州到平潭鐵路動工;2014年中,平潭海峽大橋複線橋建成通車。

「臺海通道作為兩岸唯一一個超級陸陸通道工程,應該具有足夠的容量、完全能夠能源自給、耐久性高、具備全天候通行能力。」楊豔說,目前臺海通道工程實際上還處於一個討論預可行性研究是否必要的超前期研究階段。「在此階段認為其一定可行,甚至提出工程建設的時間表,是不切實際的。但是認為這種設想是異想天開不值得研究也不正確,臺灣海峽通道的前期研究應儘快立項、開展。」

根據臺灣海峽的自然及地質條件,通過對橋隧方案的比較分析,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等專家認為,隧道方案優於橋梁方案,可採用鐵路隧道形式,汽車通過穿梭列車背負式穿過隧道。建成後,乘坐高速列車到達對岸不到1小時,通道與兩岸路網連接,可直通各大城鎮中心。

2013年,國務院批准的《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在普通國道網的東西橫線中規劃了「高雄-成都」線,在國家高速公路網的首都放射線中規劃了「北京-臺北」線,再次為臺海通道構想描繪了藍圖。

經濟、政治都存在風險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徐偉認為,兩岸在臺灣海峽通道工程上的合作既包括經濟技術上的合作,也包括政策上的認可與扶持,缺少任意一方的支持,工程都無法展開。「兩岸關係的變動將直接影響工程的存續,作為工程開工的一個先決條件,必然要求雙方能夠確保政治風險不會發生。」

徐偉指出,跨海工程的經濟風險在於建設投入和經營產出兩個環節中。在漫長的工程建設過程中,匯率利率浮動、通貨膨脹、設計變更、賠償、意外事故等均會造成成本上漲,同時,由於工程資金是根據初始計劃逐步投入,工期延續得越長,各類與工程建設本身沒有直接關係的支出會越大。

在經營方面,跨海通道建成後應能夠產生足夠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作為對投資方的回報。徐偉表示,即使從現在開始準備,完工也要在本世紀中葉。彼時,隨著海上、空中交通技術的發展,該跨海工程能否滿足規劃時的要求,發揮應有的作用,將是一個巨大的疑問。

「臺灣是西太平洋地震帶的一部分,附近地區是地震活動最強烈的地段之一,這是不可輕視的自然風險。」臺北市土木建築學會理事長餘烈指出,在具體的施工技術方面,可能的風險在於施工工藝選擇、施工過程的排水、隧道止水、高壓下襯砌設計、防水和耐久性、防災及通風設施設計等。

通道論證需兩岸民眾廣泛參與

專家認為,由於臺灣海峽跨海工程將會由兩岸合作完成,因此確定一個合理的聯合管理模式十分重要。但兩岸現有的體制機制不同,不論是確定管理團隊還是融資模式上,都還存在一定的管理風險。對此,徐偉建議由大陸和臺灣各出資一部分資金,再向社會融資一部分,整個項目的管理、經營權歸兩岸共同所有,所得收入作為對社會融資的償還。

「修建臺海通道也需要在規劃階段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方向上有精確的預判。」臺北市結構工程工業技師公會常務理事柯鎮洋認為。

王夢恕表示,在臺灣海峽複雜的地質——地震——海洋環境下建造長達130多公裡通道工程,不僅投入資金浩大,而且建造工程施工條件極為艱難。兩岸同胞只有通過共謀共策,並匯集各個工程專家的智慧,探索促進該項目巨型工程規劃設計,以期取得最符合自然條件,又大大節省資金和建造期的科學方案。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衷平還指出,臺海通道建設的提出和論證,長期以來是以民間學者為中堅力量、以學術交流為形式,論證工作總體上相對封閉,信息公開與成果共享程度低,普通民眾難以參與。

「沒有兩岸民眾廣泛參與,臺海通道論證難以取得實質性突破,尤其在環保論證上。臺海通道建設,應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服務兩岸的便捷與綠色出行,充分尊重公眾的環境知情權與參與權。」 衷平表示。

相關焦點

  • 臺海隧道——中國人的世紀夢想
    如果有人告訴您,要在臺灣海峽建一條海底隧道,把臺灣和大陸連接起來,您會不會認為他是在做夢?其實,做這個夢的人大有人在,而且,他們正在研究如何使這個夢變為現實。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條100多公裡寬的海峽就把臺灣和大陸隔離開來,"天塹變通途"成了中國人心中世代相傳的夢想。如今,一個宏偉的計劃有可能使這個夢想變為現實。
  • 臺灣當局政治阻撓 致臺海隧道實現10年未果(圖)
    11年前就已構想成型的臺海隧道為何10年未果  無論是技術還是經濟效益,臺海隧道都具備實現的可行性,但在臺灣當局的政治阻撓下,10年未果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李寒芳發自北京 「三通直航」還在兩岸人民的翹首以待中,海底隧道連接大陸與臺灣的構想卻已近萌芽破土。
  • 專家研討臺海海底隧道 將福州與臺北連接起來?
    」7日在福州開幕,此次研討會集中研討北線即在福建福清和平潭島間興建大橋,再由平潭島挖海底隧道至臺灣新竹,將福州與臺北連接起來。目前,連接福清與平潭島的平潭海底大橋項目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准正式立項。  與會的四十多名來自海峽兩岸的隧道和橋梁工程專家還將於今天赴平潭島進行實地考察活動。第一個以文字方式提出修建「臺灣海峽隧道」的北京清華大學教授吳之明表示,兩岸交流和經濟依存度及需求的日益增強,是修建臺海通道的最大動力。
  • 解讀臺灣海峽隧道:大陸到臺灣只需2小時
    交通部部長張春賢1月1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披露,在國務院新出臺的未來30年中國高速公路網絡規劃中,有一條由北京連接臺北的線路。這條線路的規劃是希望在兩岸實現「三通」之後,用穿越臺灣海峽的海底隧道或者是其他工程,將祖國大陸的8.5萬公裡高速公路與臺灣的道路網連接起來。
  • 大陸擬建高鐵跨越臺海 北京到臺北僅10小時(圖)
    臺海網11月30日訊 平潭澳前鎮的猴研山海邊,豎立著一塊高3米、寬5米的碑,上面寫著「祖國大陸離臺灣島最近距離68海裡」的朱紅大字,並雕刻了臺灣海峽地圖。據東快網報導,如今,建設平潭海峽大橋的夢想實現了,下一個夢想會是什麼?
  • 臺灣海峽建隧道意義深遠
    ■香港 林友樹  交通部出臺的《海峽兩岸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指導意見》中提出,擬建一條北京至臺北的高速公路,這條高速公路將在兩岸實現「三通」之後,用穿越臺灣海峽的海底隧道或其他方式連接臺灣的公路網,這是保證國家高速公路網完整性的需要,也是今後福建省高速公路網絡的一部分
  • 跨海隧道直通大陸臺灣 專家提出三大方案(附圖)
    南方網訊 兩岸橋梁隧道建設學術研討會昨天(3月23日)上午在廈門大學展開,超過70多名專家學者參與,研究興建一條直通兩岸的世紀大通道,在不久的將來,臺海直接交通可能會出現一番新氣象。  構想中三條不同路線的臺灣海峽橋隧建設方案,起點均在福建。最短的是北線,起於福建平潭島,止於臺灣桃園海濱,全長125公裡。中線從莆田到臺灣中部,估計長約200公裡。
  • 跨海隧道直通大陸臺灣 專家提出三大方案(圖)
    南方網訊 兩岸橋梁隧道建設學術研討會昨天(3月23日)上午在廈門大學展開,超過70多名專家學者參與,研究興建一條直通兩岸的世紀大通道,在不久的將來,臺海直接交通可能會出現一番新氣象。  構想中三條不同路線的臺灣海峽橋隧建設方案,起點均在福建。最短的是北線,起於福建平潭島,止於臺灣桃園海濱,全長125公裡。中線從莆田到臺灣中部,估計長約200公裡。
  • 臺灣海峽隧道
    臺灣海峽隧道是一項連接臺灣海峽東西兩側中國大陸與臺灣的工程設想,目前尚未進入實質性階段。探討中的臺灣海峽通道全長約125公裡至150公裡,將是世界上最長、建設難度最大的海峽通道。目前,臺海通道還只停留在專家研討階段,勘探資料還很貧乏,不足以為選線提供充分依據,中國大陸專家多傾向於北線方案,而很多臺灣專家卻傾向於南線方案,在橋隧選擇上也各有傾向。
  • 專訪「臺海隧道構想第一人」吳之明
    文/李琴 陳園(實習)  為了臺灣海峽兩岸的來往更加快捷,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中國學者提議:修條穿越臺灣海峽的隧道去臺灣。按照設想,這條通道一旦建成,跨越臺灣海峽的陸路交通將在約4個小時的海運交通基礎上大為縮短,從而成為北京至臺北最便捷的通道。  4月2 0日,第一屆海峽兩岸通道(橋隧)工程學術研討會在福州召開。
  • 《瞭望》文章:海峽隧道的神州夢想
    第1頁:雄心勃勃的工程 第2頁:三個經濟圈的希冀 第3頁:大手筆背後的底氣  《瞭望》文章:海峽隧道的神州夢想  如果建成臺灣海峽海底隧道,兩岸將更有效連接,並延伸到整個泛歐亞交通和經濟網絡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許雪毅
  • 前瞻「十三五」:臺灣海峽隧道將照進現實?
    臺海隧道建成後,兩岸民眾往來將極為便利。新華社    2015,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的規劃之年。哪些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和重大政策將寫進「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的新動力是什麼?我們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又有哪些?……本報特開設專欄,通過記者深入調查和專家權威解讀,前瞻「十三五」。    專家認為,隧道方案優於橋梁方案,可採用鐵路隧道形式,汽車通過穿梭列車背負式穿過隧道。
  • 謀劃大陸與臺灣島內鐵路連接 未來將建北京至臺北高鐵
    據媒體報導,近期開工並奠基的安徽合肥至福建福州鐵路客運專線,是北京至福州再到臺灣的高速鐵路的組成部分。合肥至福州鐵路客專將在適當時候通過規劃建設的臺海通道延伸至臺灣,形成京福臺快速鐵路通道,使大陸與臺灣通過高速鐵路直接相通相連,實現兩岸的快速溝通。京臺高速鐵路並非一條單獨存在的鐵路,而是由數條鐵路組成的鐵路通道。
  • 馬英九在臺灣靜宜大學演講稱夢想臺海和平
    馬英九在臺灣靜宜大學演講稱夢想臺海和平 2011年06月07日 16:46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大陸擬建高鐵跨越臺海 北京到臺北僅10小時
    值得關注的是,國家規劃中的京臺高鐵就想通過平潭這個樞紐延伸至臺灣。可以大膽地設想,如果將來時機成熟,從北京到臺北坐火車也將會在10個小時之內。  專家青睞平潭島-臺灣新竹北線方案  1998年,清華大學21世紀發展研究院的吳之明教授大膽提出,在大陸與臺灣島之間建設海底隧道進而連通兩岸高速公路網的想法。
  • 澄邁道倫角或將用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連接大陸
    未來幾年,在道倫角或將實施一項偉大工程用一座跨海大橋,或是一個超遠距離海底隧道,將海南島與大陸連接,此工程被稱為瓊州海峽工程。  道倫村居民少,村裡尚未通柏油路,僅有一條小土路蜿蜒穿村向海濱伸展。但這個小村子看起來並不貧窮,有多座兩層居民小樓面朝大海坐落。中午時分,海灣處密布停歇的漁船,一家漁場中,多位工人在清理漁網。
  • 臺灣回應大陸京臺高鐵:難度高 不一定可行
    其中安徽合肥至福建福州的鐵路客運專線,是北京至福州再到臺灣的高速鐵路的組成部分,形成京福臺快速鐵路通道,實現兩岸的快速溝通。針對大陸的構想,臺灣「交通部」回應稱,應先由陸委會和對岸溝通,再由雙方做可行性研究,「工程面研究都可做,但不一定可行」,且技術難度高、經費恐破萬億,「付款、營運都是問題,沒那麼容易」。
  • 中國基建技術越來越強,何不修建通往臺灣的隧道?今天算明白了
    高速鐵路事業的快速發展,在其他國家也能看到,我國基礎設施技術的強大也正是因為這樣發展,其他國家才感嘆中國不是以前的中國,隨著我國建設技術的日益強大,我也產生了疑問,這麼多工程都建得這麼完美,這麼高的水平和技術,為什麼建不到去臺灣的隧道呢?
  • 150年夢想成真 首條歐亞大陸海底隧道貫通
    10月29日,土耳其正式開通世界首條連接兩個大陸的海底隧道,通過這項由伊斯蘭政府推動的30億歐元(約合37.2億美元)的龐大工程,實現蘇丹150年前的一個夢想。這條長13.6公裡、連通伊斯坦堡的歐陸和亞陸部分的隧道包括一條水下鋼管隧道,據官員稱,這條鋼管隧道位於海床下60米處,是世界上最深的隧道。
  • 將福州與臺北連接起來?專家研討臺海海底隧道
    圖:「第五屆臺灣海峽信道工程學術研討會」昨在福州開幕(大公報圖)  中新網福州十一月八日電 (記者 黃翔)旨在進一步推進臺灣海峽通道工程建設研究,探討在兩岸之間建設更快捷、更安全的通道的「第五屆臺灣海峽通道工程學術研討會」七日在福州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