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園區科創企業摸底:有人衝鋒,有人觀望

2020-12-15 第一財經

科創板推出至今,一共有65家企業被受理,其中有5家企業來自蘇州工業園區,其中包括3月22日最早一批受理的江蘇北人機器人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和艦晶片製造(蘇州)股份有限公司。

另外,還有製藥公司博瑞生物醫藥(蘇州)股份有限公司、臨時轉向科創板的蘇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蘋果供應商蘇州華興源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為了深入了解園區科創企業情況,第一財經記者日前到蘇州工業園區進行了實地探訪。

初來乍到,人們對於園區的第一直觀感受就是地域廣。根據官方資料,蘇州工業園區行政區劃面積278平方公裡,相當於3個姑蘇區。從蘇州北站驅車到蘇州工業園區的國際科技園,就有近20公裡半個多小時車程。

一位接近園區的PE/VC人士表示,目前了解到,蘇州工業園區內計劃進軍科創板的企業在10~15家左右,但是僅僅是在計劃階段。「科創板的推出速度太快了,創新企業此前對於在國內上市的概念還比較遙遠,但現在一下子就拉近了距離。」同時他提到,對於企業來說,即便上市也僅僅是成功的開始。

不過,也有不少企業選擇觀望一段時間。園區內的一家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預計申報時間為明年下半年,公司首先要進行股改,然後再選擇適合自己的券商。在券商的選擇上,該企業也較為謹慎。「雖然頭部券商號稱有優勢,但是我們發現,其他券商申報的也不少,最後還是要考慮券商團隊的資源以及對企業的支持。」他表示。

從「房東」到「管家」

據Wind統計,目前蘇州市有110家A股上市公司。

對於剛剛成立近25周年的蘇州工業園區而言,培育一家上市企業並不容易。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園區內共有5000家科技創新型企業,其中境內外上市公司共有21家。

科創板的到來,無疑給蘇州工業園區的眾多科創企業帶來了一個盼頭。

目前,蘇州工業園區主要分為三大產業園區,其中包括國際科技園、生物醫藥產業園(下稱「BioBAY」)以及納米城。

除了給企業提供辦公地點外,蘇州工業園區還扮演著多重身份。

記者走訪中發現,BioBAY內除了路演中心外,還有保留了一層為各類產業基金提供分支辦事處。

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這層辦事處為BioCAPTICAL商務中心,目前仍在準備中,預計下半年開放,屆時將有數家國內外投資機構在商務中心內設立分支機構。

除了幫助園區內未上市的企業尋求融資外,蘇州工業園區針對上市企業也會提供後續的服務。一位接近國際科技園的人士表示,目前國際科技園內共有600家企業,已經培育上市的有5家。

「有些企業在上市後就會從國際科技園『畢業』。蘇州工業園區會提供新的地塊給這些需要擴大自己版圖的公司。這些上市企業仍然可享受到科技園及園區的深度服務,以及用地等方面的扶持。」她介紹道。

從國際科技園搬出的創新型企業中際旭創(300308.SZ)已於2017年通過重組的方式上市。作為「畢業生」的一員,其在上市前為蘇州旭創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創始人劉聖回國之初,憑著商業計劃書拿到了蘇州工業園區給予的第一筆天使投資基金。

作為「畢業生」代表,中際旭創給目前仍在園區的創新型企業提供了三方面建議:首先,要掌握行業動態及產業政策動向,依託工業園區產業園在產業聚集方面的優勢,以及相對成熟的政策扶持體系,隨時對業務發展方向進行調整。另外,充分利用工業園區建設發展所帶來的人力資源紅利,建立高層次研發、管理人員團隊,吸引高素質、年輕化製造生產人員。最後,通過工業園區各個企業孵化平臺、創投平臺,結合自身的業務發展需求,引入戰略投資。

目前除了上海證券交易所已經受理的上述5家企業外,根據公開資料,蘇州工業園區凌志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也已進入上市輔導階段,目標上市板塊為科創板。

第一財經記者還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園區內有一家前不久從創業板撤回材料的數據類企業也有意「重填志向」奔赴科創板。

生物醫藥企業的思慮

據了解,BioBAY集聚了430餘家創新企業,涵蓋新藥創製、高端醫療器械和生物技術三大領域。其中,已有5家企業登陸境外資本市場,另有20家企業已經完成股改或正在股改籌備上市。

據BioBAY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在港交所無收入生物醫藥企業上市綠色通道上,園區有29家創新生物醫藥企業符合條件,還有8家企業將在三年內滿足條件,除了信達生物、基石藥業已登陸港交所外,亞盛醫藥已提交港交所IPO申請。

一位接近BioBAY的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除了已經被上交所受理的博瑞醫藥外,還有一家醫療器械創新公司即將向科創板提交招股書。

來自BioBAY的盛世泰科(蘇州)有限公司CEO餘強認為,科創板想做中國的納斯達克,這個初衷非常好。「創新企業本來就有周期長、風險大、回報高的屬性。對於生物醫藥企業來說,更是如此。從鼓勵創新藥發展的角度看,有了資金的支持,企業完成了創新藥研發的一個閉環。這樣一來,在逐步進行了政策、人才的大幅度改革之後,國家新藥創製這個保障民生的舉措才能夠順利實施。」

餘強回憶起2012年的一次採訪,當時他還在期望中國資本什麼時候能夠與創業者一起合奏圓舞曲。彼時,新藥研發仍需要國內藥企來擔當一部分接盤俠的任務。

餘強對於科創板的評價為:速度很快、政策靈活、卡位準確。「金融專業人士制定的政策還是考慮得比較周全的,尤其是針對中國的現狀。」他說。

作為一家醫藥企業的領導者,餘強對於科創板也有一些建議。他認為,有一些問題可能需要在今後的實踐過程中根據情況做適當調整。

「例如特別為沒有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制定的第5套標準,40億元的估值是個問題。企業本身沒有盈利,估值反而非常高,這樣將會存在三方面的風險。」他表示,一些以上市套現而不是以融資發展為主要目的的公司,將會為了上市而把估值拉高、拉虛。另外,有可能會讓一部分企業為了上市而進行原本不需要的合併等強目的性操作,偏離了企業本來應該走的道路。最後,餘強提出,科創板有比較嚴格的退市制度,這樣和40億元估值之間又產生了矛盾,對股民投資者而言存在相當風險。

他認為,上述問題如果能夠得到有效解決,生物醫藥企業在科創板的吸引力和成功率都會大幅度增加,也符合科創板建立的目的。

相關焦點

  • 這封「企業盛會」邀請函遞給你!蘇州工業園區歲末盛事已經啟動企業...
    正值大環境復甦求穩之際,在「長三角一體化」的機遇下,蘇南已悄然謀劃並迅速開闢出了一條局中局之路,並將在歲末拉起一場集聚全國核心科創動力的盛會——2020企業賦能創新發展峰會暨第五屆蘇南股權路演中心聚合大會。
  • 蘇州工業園區IPO成績單:42家企業上市 總市值約5000億元
    原標題:蘇州工業園區IPO成績單:42家企業上市,總市值約5000億元   11月5日消息,蘇州
  • 蘇州工業園區「飛」出首架國際貨運包機 助力企業保訂單穩外貿
    /a/20200420/fe09f0da310b474f8cc3a7bc69b88082.shtml   今天(4月20號)凌晨,來自蘇州工業園區兩家企業的貨物
  • 蘇州工業園區上市企業達38家
    資本力量湖畔「論道」為創新企業加速發展帶來新思想、新碰撞隨著2020年第十二屆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的開幕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丁立新,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小玫出席研討會。上市企業是衡量地方綜合經濟實力的重要標尺是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推進企業上市不僅能夠有效解決企業的融資難題也是促進企業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
  • 這裡是蘇州:上有天堂,下有科創
    據中國證券網科創板信息披露平臺,在149家已受理的科創板企業中,蘇州企業有11家,總數僅次於北京、上海、深圳。 領跑全國新一線城市科創申報量的是蘇州,讓人多少有些意外。 印象中的蘇州,是個山溫水軟的城市。她像個小家碧玉,在江南煙雨中像霧又像風。
  • 蘇州工業園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
    蘇州工業園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是園區管委會直屬事業單位,旨在通過整合政府及社會化服務資源,創新企業服務機制,為區內企業提供政策服務、科技金融服務、人才創新創業服務、資源信息服務、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等全方位、多層次服務,對企業實施培育、培養,推動其發展壯大。
  • 蘇州工業園區:探路從「零」培育生物醫藥產業
    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倪乾說,園區在硬體建設上遵循「生物醫藥產業前期主要依靠人才、資本投入」的規律,傾力打造公共實驗室等服務平臺,減少企業前期投入;又持續推出人才、金融等政策組合拳,全面營造科創「軟環境」。
  • 蘇州工業園區八大賦能體系服務苗圃企業,上市苗圃培訓計劃開學!
    7月17日,由蘇州工業園區金融管理服務局指導、蘇州工業園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主辦的「上市苗圃培訓計劃開學典禮」 迎來了第一批學員。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小玫,金融管理服務局局長朱曉焱、副局長劉鳴國、朱燕彥,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杜豐、副主任吳小慶出席本次活動。
  • 蘇州工業園區開闢「企業社會責任」創新之路
    而2015年10月14日,國務院批覆同意蘇州工業園區開展開放創新綜合試驗,則又給蘇州工業園區的持續發展增添了更大的活力。在蘇州工業園區,這樣一群有「責任」的社會力量自2010年開始慢慢積聚——5年多來,276家企業組成了蘇州工業園區企業社會責任聯盟,至今開展各類社會責任活動3000餘次,參與員工超過70多萬人。逐步形成了以企業社會責任聯盟為主陣地,以聯盟企業為主體,以企業員工、社區居民、消費者為利益相關方的「社會責任生態圈」,形成了政府搭臺、聯盟推動、企業自覺的運行機制。
  • 蘇州工業園區:人才「引擎」造就創新發展硬核
    漢天下是一家從事高端高頻濾波器晶片研發製造的企業,通過多年來不斷突破自我、厚積薄發,已成為國內具有廣泛影響力和知名度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國內領先的mems濾波器供應商。  2007年,蘇州工業園區便啟動實施科技領軍人才創業工程,歷時14年,不斷升級優質生態吸引高端人才前來創新創業;歷經十四屆,累計評出科技領軍人才項目近1700個,一大批領軍企業由此誕生。
  • 滬蘇合作加碼:蘇州園區攜手上海科創中心 籤約近30項目
    原標題:滬蘇合作加碼:蘇州園區攜手上海科創中心 籤約近30項目   12月28日,蘇州工業園區對接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合作交流會在上海舉行。
  • 誰將是南京版「蘇州工業園區」?
    雖然眼紅、嫉妒,但不得不說,蘇州工業園區近期籤約的一批總部公司,南京也是——超、想、要、的!不僅僅是籤約的產業,就連蘇州工業園區,南京也是超想擁有!啊!南京啥時候才能有自己的「蘇州工業園區」?據了解,此次會議中,除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輪值CEO郭平外,工信部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院長徐曉蘭及阿里、騰訊、京東、360、喜馬拉雅、浪潮、徐工、紫光、航天雲網、用友、央行數字貨幣研究院等國內數字經濟領域知名企業和單位代表均出席了大會。
  • 蘇州工業園區,用25年給世界一個精彩回答
    25年前,中國和新加坡兩國第一個政府間的合作項目籤署,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25年後,一座現代化國際化的產業新城拔地而起,成為中國最具活力的發展區域之一。有人說,這還是一座後來居上的「典範之城」、一個名副其實的「開放之城」、一個著眼未來的「創新之城」。如何理解盛名之下的蘇州工業園區?它的未來之路又將如何走?北京西路瞭望為此發布觀察。
  • 吳慶文:蘇州工業園區基金小鎮 已匯集超過2000億基金
    11月6日在第二屆虹橋國際健康科技創新論壇上,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吳慶文出席並發表演講。吳慶文在演講中介紹蘇州工業園區時提到,蘇州工業園區和中國很多國家級的相關平臺、要促會都有很緊密的合作。生物公司提供專業化的服務,要集聚一批龍頭企業設立一批產業基金。
  • 蘇州工業園區:緊抓科技創新「第一動力」 加速邁向「世界一流」
    原標題:蘇州工業園區:緊抓科技創新「第一動力」 加速邁向「世界一流」   科技型
  • 蘇州工業園區:十年花開五朵
    這就是蘇州工業園區成長起來的幹部——既有中國的現實底色,又融合了全世界最前沿的理念。作為蘇州工業園區「走出去」的核心參與者之一,宿遷市副市長、蘇州-宿遷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顧玉坤的工作經歷是蘇州工業園區發展的縮影。
  • 蘇州工業園區產業用地出讓推出「10+N」模式
    這意味著蘇州工業園區全國首創產業用地分段彈性年期(10+N)掛牌出讓模式正式落地。 此次蘇州工業園區採用的分段彈性年期(10+N)掛牌出讓模式是在土地彈性年期出讓政策框架下的創新與探索,園區將該項工作列入了「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創新任務「61+N」清單中,同時,在園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試點實施方案中,該項工作也列為省級「賦能清單」中的重要內容。
  • 8家企業籤約入駐蘇州工業園區企業總部基地
    8家企業籤約入駐蘇州工業園區企業總部基地 2017-12-15 1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解密科創板企業城市地圖 地域分布不均是明顯特徵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4家企業中,除了南微醫學來自南京,另外3家均來蘇州。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科創板中的蘇州企業多為「硬科技」,此次取得佳績既基於蘇州長期以來發達的製造業硬實力,也是蘇州當地近年來注重高科技企業培育和區域科技創新生態系統功能提升的結果。
  • 進企業宣講,用黨建結對 蘇州工業園區高貿區提升企業安全治理
    現在清理完租給企業從事生產,心裡踏實多了。」近日,蘇州工業園區高端製造與國際貿易區(以下簡稱「高貿區」)開展企業「三合一」場所「回頭看」,某企業負責人在檢查現場感慨地說。這是蘇州工業園區深入推進「431」火災隱患整治專項行動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