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產業越做越大 致富路越走越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

2020-12-13 中國青年網

凌晨5點多,天剛蒙蒙亮,王希澤就開始忙活。他養了100多頭牛,一早就要拌飼料、餵養,查看牛群狀態。

「在俺們陽信,養牛既不用擔心技術問題,更不用操心銷路。」靠著多年辛勞,山東省陽信縣水落坡鎮吳家坊村村民王希澤如今年收入數十萬元。

肉牛產業,在陽信有雄厚基礎。這個魯北最大的回族聚居縣,目前擁有河流鎮、流坡塢鎮、溫店鎮、水落坡鎮等多個肉牛養殖專業化鄉鎮、36個養牛專業村、236個農民養牛專業合作社,培育了136家肉牛屠宰加工及上下遊企業,畜牧業總產值達550億元。

村企共建富百姓

走進溫店鎮大營村村民張凱家,只見屋內裝修精緻、整潔有序,客廳一角放著孩子的古箏。年僅35歲的他,從在自家院裡最多養十幾隻牛羊到如今存欄量2000隻以上,年收入已超過百萬元。

「最近十幾年,村子的發展就像做夢一樣。」張凱說。近年來,通過大力發展肉牛肉羊養殖,大營村村民們的生活質量得到極大提升。

「過去『人畜混居』現象嚴重,不僅環境衛生差、病蟲危害大,也限制了村民增收的空間。」村黨支部書記馮玉在介紹,村裡統一規劃土地,建成集中養殖小區,既拓展了養殖空間,也極大改善了村容村貌。

為讓更多群眾享受畜牧產業發展的紅利,陽信縣探索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村民受益的村企共建模式。大營村成立了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探索黨支部、村委會、村集體經濟組織共同管理治理村級事務的新體制。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與馮玉在創辦的山東借箭牛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開展良種肉牛繁育項目,村集體用100萬元財政扶持資金入股,借箭牛業按不低於入股資金10%的收益進行分紅。

「資源變成了資產、資金變成了股金、農民變成了股民,村企共贏,也帶動了貧困戶就業脫貧。現在,大營村集體每年保底收入10萬元。」馮玉在說。

陽信縣還探索實施「土地流轉—訂單種植—企業務工—合同養殖—買牛託管—養牛合作」的「六位一體」扶貧模式,將農戶增收與肉牛養殖、農業生產周期相結合,分類分層開展幫扶,讓貧困戶一年到頭有穩定收入。僅企業務工,就惠及貧困人口726戶、1235人,人均年收入1.5萬元以上。

提升質量創品牌

牛產業越做越大,如何保證質量、擦亮品牌,成為擺在陽信人面前的新課題。

陽信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副主任徐愛民說,當時牛產業迅速發展,也隱藏了諸多問題。「從業人數多、門檻低、經營主體參差不齊、生產流通環節複雜,這些都是監管盲區。」

廣富畜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廣富,從放牛娃、牛販子成為牛專家、企業家,見證了陽信肉牛產業的發展。「發展速度越快,越要注重行業規範和產品質量,這方面我們不是沒吃過虧。」

2013年,陽信縣成立畜產品行業協會,吸納51家清真肉類企業「抱團發展」。協會先後與中國農科院、山東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開展合作,引導鼓勵企業「注重品質、講求誠信」。目前,全縣擁有中國名牌1個、全國優秀牛肉產品品牌4個、「食安山東」畜牧示範品牌8個、中國馳名商標1個。與此同時,陽信縣組建畜牧業聯席會議,大力建設標準化示範場、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培育專業化鄉鎮、專業村、專業合作社,建設國家級、省級、市級標準化肉牛養殖示範場。

「其實,肉牛產業背後,還有不少增長點。」馮玉在就圍繞牛糞做起了文章。2017年9月,大營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和國家高層次人才專家劉魯民博士、借箭牛業公司共同成立陽信五色土生物科技肥業有限公司,打造利用畜禽糞便生產有機肥和基質的高端生產基地,可處理畜禽糞汙及旱廁改造糞便約15萬噸,年產有機肥5萬噸。

陽信縣縣長劉藎一介紹,按照一二三產融合、糧經飼統籌的思路,陽信縣著力推動肉牛產業走規模化、標準化、信息化、現代化發展之路,逐步完善形成綠色循環產業鏈條,帶動12萬人就業。

扶貧協作結碩果

2020年5月1日,內蒙古科爾沁右翼中旗首個肉牛交易市場——鴻安現代肉牛交易中心開市,當天肉牛入場量達7306頭、交易1716頭,交易額達2000多萬元。這個交易中心由廣富畜產品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是陽信縣與科右中旗異地扶貧協作的一大成果。

陽信縣委書記欒興剛說,在自身脫貧攻堅取得成效的基礎上,陽信縣組織億利源、鴻安兩家國內肉牛行業領軍企業入駐科右中旗,把當地一家一戶的傳統散養繁殖母牛方式變為養殖合作社或集體經濟託管養殖,帶動廣大農牧民通過「糧改飼」玉米種植、肉牛養殖實現增收脫貧。

陽信億利源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振剛在企業承接項目後,一年內往返內蒙古30餘次,在當地探索「賒母繁犢、北繁南育」的扶貧模式。「貧困戶不用掏錢,就能把母牛領回家繁育,公司通過收購牛犢幫助牧民增收,有效減輕貧困戶在發展初期的資金壓力。」

通過建設牲畜交易市場、數位化牧場、肉牛冷鏈深加工等項目,陽信縣共帶動科右中旗20個嘎查、200家合作社和1萬餘養殖戶發展肉牛養殖。全旗肉牛存欄量達到26.5萬頭,同比增加15%,肉牛良種改良率達50%以上。2019年4月,科右中旗順利脫貧摘帽,1.7萬名貧困人口通過產業精準施策實現脫貧。

借箭牛業承擔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千牛萬羊進山東」項目。2016年11月7日,經過40多個小時、近2000公裡的長途奔波,海北州首批100頭犛牛和1000隻藏羊活體運抵借箭牛業,拉開了項目合作的帷幕。馮玉在十分看好這一合作,「青海犛牛、藏羊質量很高,之前銷路不暢,我有信心在不影響當地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將青海牛羊肉打造成高端產品,促進當地牧民增收。」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永昌縣趙家莊村...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趙家莊村:黨建引領奔富路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謝曉玲寒冬時節,草木凋零在大力發展富民產業的同時,趙家莊村以黨建引領新時代文明實踐,以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滋潤美麗鄉村,有力提振了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精氣神。
  • 石頭村變成了旅遊勝地,這裡的小康路越走越寬
    打卡我的小康生活 【石頭村變成了旅遊勝地,這裡的小康路越走越寬】 8月21日,記者走進薊州區漁陽鎮西井峪村,只見一幢幢農家院掩映在青山綠樹之間,青色的石板路、黃色的疊層石牆,時不時看到遊客在石板小道上拍照留念。 西井峪村被大山包圍,風貌獨特,號稱「石頭村」。近年來,漁陽鎮大力幫助西井峪村發展高端農家旅遊,投資800萬修建了通往山外的「致富路」。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為最偉大的惠民工程點讚顧益康  在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打贏扶貧攻堅戰,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次宣傳思想戰線開展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活動意義特別重大,這是為中華民族寫新時代振興之史,為中國人民樹奮鬥豐碑,是對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作出的生動實踐註解。  這些年來,浙江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交出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優秀答卷。「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前郭縣: 查幹湖漁場成...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前郭縣: 查幹湖漁場成小康路上「領頭羊」 編輯:王欣    來源:吉視通客戶端    2020-12-19 07:05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溪州今朝換新顏...
    全縣54萬人中,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7671戶144487人,有貧困村190個,其中深度貧困村57個,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湖南省深度貧困縣。永順縣狠抓產業扶貧、基層社會治理和美麗鄉村建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加快推進全面小康建設,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古浪縣勠力同心奔小康
    原標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古浪縣勠力同心奔小康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伏潤之 通訊員 董海霞  古浪縣曾是國家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甘肅58個貧困縣之一,也是甘肅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 「我們的黃河」第十二集 黃龍縣:致富路越走越寬光景越過越紅火
    黃龍總人口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2萬人,如何讓更多的農民擺脫貧困走向富裕,黃龍縣加大移民搬遷、產業扶持和兜底保障力度,全力以赴建機制、育產業、強基礎、惠民生,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建設「黃龍版小江南」,讓黃龍人在脫貧奔小康的路上越走越穩,日子越過越紅火。深秋時節,黃龍山區雲霧縹緲,層林盡染,發源自這裡的石堡河、仕望河等水系呈放射狀注入黃河。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基營村:苜蓿地裡「蓿」幸福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基營村:苜蓿地裡「蓿」幸福 2020-09-28 2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讓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寬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新華社北京2月4日電題:讓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寬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農村公路發展紀實  新華社記者  鋪下的是路,豎起的是碑,連接的是心,通達的是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農村公路發展作出重要指示
  • 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活動調研點推薦名單的...
    按照中宣部、省委宣傳部關於開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活動工作安排,結合我市實際,確定中山區、瓦房店市、金普新區為縣(市、區)調研點,確定中山區葵英街道林海社區等30個村(社區)為村(社區)調研點,現予公示,公示時間從即日起至8月13日。
  • 綠了山川 富了鄉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原標題:綠了山川 富了鄉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水,晶瑩剔透;山,疊翠流金。秋日裡的河南省淅川縣丹江口水庫庫區,景色宜人。  如今的淅川,山川更美,鄉親更富,今年2月正式脫貧摘帽。
  • 公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活動湖南調研點名單
    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活動湖南調研點名單的公示根據中宣部關於開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活動的工作部署,經市州推薦、會議研究,擬將長沙市等4個市州、長沙縣等41個縣(市區)、芙蓉區東岸街道東屯村等348個村(街道)作為我省「百城千縣萬村」調研活動調研點
  • 小果子成就大產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找對路子,既護生態又富口袋2014年,賈西村還是烏蒙山區一個深度貧困村,貧困發生率達29.36%,村裡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村民上山種點玉米、土豆,日子過得緊巴巴的。要走產業脫貧的路子,就得選準產業方向。種刺梨!聶德友下定決心,可有的村民並不積極,於是他找到鎮幹部。「種刺梨為啥能成?」
  • 攜手同心共繪幸福生活畫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
    而這僅僅是興安盟踐行新發展理念,踏上高質量建設全面小康的一個縮影。步入新時代,興安盟各族幹部群眾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千方百計謀發展,凝心聚力搞建設,真情實意促團結,經濟社會和群眾生活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活力迸發的興安盟,正在北疆大地上展現幸福生活變遷的美好畫卷。
  • 【中國光榮 我的見證】王三妮父子:鑄鼎銘記黨恩情 小康路越走越寬
    視頻攝製:記者董琳燁、桑珊、張晶見證人:靈壽農民王三妮父子鑄鼎銘記黨恩情 小康路越走越寬「會做青銅器的王三妮,過了胡同往西走。」在石家莊市靈壽縣青廉村,72歲的農民王三妮是個名人。2009年,他自籌資金鑄造的「告別田賦鼎」被收藏進中國農業博物館。「種田不交農業稅,這可是開天闢地頭一回。」王三妮說。免了農業稅,農民能省的「真金白銀」有多少?
  • ...發展有底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_7x24...
    除了頭版內容,今天《人民日報》涉及財經的主要內容還包括:1、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2、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在行;3、汲取中國的發展智慧(國際論壇);4、中國在環境治理上取得越來越大的成就;5、中國代表呼籲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抗疫情;6、阿根廷與中企籤署四項鐵路合作協議;7、青島等五市握指成拳,膠東經濟圈一體化建設——融入新格局 培育增長極
  • ...示範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活動走進杏花營農場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梁姍姍)8月20日,開封示範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活動走進示範區杏花營農場。他指出,要聚焦時代的奮鬥者、實幹家,把鏡頭對準廣大人民群眾,對生動展現人民群眾拔窮根、過上好日子的拼搏與奉獻精神,形成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呈現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映象網開封新聞熱線:18003719300 18003711879,投稿郵箱:hnrcnkf@163.com。
  • 河南杞縣:電足了,群眾的致富門路越走越寬了
    像陳傳愛一樣,陳河村的陳傳泵、王冬霞、李運良等貧困戶也通過養殖等產業,摘掉了「窮帽子」。 用他們的話說,電足了,他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了。 杞縣縣域建成的44座光伏扶貧村級電站,自2018年併網以來,累計發電591.4萬千瓦時,國網杞縣供電公司支付購電費240.04萬元,支付發電補貼226.01萬元。在做好貧困戶增收「加法」的同時,供電公司還為減輕貧困戶負擔做好「減法」。截至2020年9月,全面落實低保、五保戶電量電費減免政策,累計減免電費1915.77萬元。
  • ...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黨委:「農旅文」有機融合致富路越走越寬
    五年來,楓香鎮黨委始終牢記囑託,堅持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發展,推動「農旅文」有機融合,統籌精準扶貧與全面小康齊步走,走出了一條振興鄉村的特色發展道路。  在貴州省2020年脫貧攻堅「七一」表彰大會上,楓香鎮黨委被授予「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稱號。
  • 打響越菜品牌,發展美食旅遊,紹興「百縣千碗」美食展開宴
    9月30日下午,紹興「百縣千碗」美食「金名片」展示推廣啟動儀式在越城區城市廣場舉行,一道道主題文化長桌宴留住了來往遊客的腳步近年來,我們圍繞加快重塑城市文化體系、打造文旅產業高地和「活力城」的目標,加快將文化變成可看、可聽、可體驗、可觸摸的旅遊項目和旅遊產品。據了解,此次活動也是「週遊紹興·互遊共通」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也是為了講好「越菜」故事,做足「名人與越菜」文章,進而挖掘「越菜」的附加值,全力擦亮「越菜文化」這張文旅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