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明與餘春嬌的故事,竟然已經出到了第三季,這也真是出人意料。
我記得在看第一集《志明與春嬌》時,身邊很多朋友都在問自己的伴侶一個問題:你喜歡這部電影麼?
打住,你千萬別輕鬆地以為這只是在問你對一部電影的評價,這可是一個隱藏著大陷阱的問題,如果你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太喜歡了,我簡直就想成為餘春嬌。那好吧,估計你們要分手了,因為對方會覺得,你價值觀有問題,或者說,你也很渣。
為什麼呢?因為本質上,從故事情節的設置上說,第一集的《志明與春嬌》是個偷情的故事。
餘春嬌本來有和住在般鹹道的男友同居,儘管感情有問題,但是畢竟還沒分手,這時,她在街角抽菸時遇到了張志明,而此時的張志明已經分手了,因為前女友跟法國鬼佬出軌了,手鐲上夾著金黃色的陰毛,所有同事都看到了。
然後,他們開始了有趣又擰巴的朦朧戀情,所以張志明故意在手機簡訊裡氣春嬌說,我想在外面玩到多晚都可以,因為我單身。
再然後,春嬌的男友發現了他們的戀情,春嬌從男友住處搬出來,和志明在一起了。
所以,彭浩翔假借片中採訪的方式,通過志明同事公公之口,概括了志明與春嬌之間的關係:姣婆遇著脂粉客,這是廣東話,姣就是騷,翻譯成普通話,大概就是騷情女遇到花心郎。因為畢竟,張志明也知道餘春嬌是有男友的,卻還是有意無意在和她發展戀情,所以春嬌的朋友站在茶餐廳外面說:春嬌有仔你知噶?滾完走啊,滾出真感情好煩噶!意思是,春嬌有男友的,你知道吧,上一下可以,別玩出真感情,很麻煩的。
但是他們真的玩出真感情了。
所以其實,在第一部的《志明與春嬌》裡,彭浩翔筆下幾乎所有人對待感情的態度,都是遊戲人間的,春嬌的豬扒(醜女)朋友用過度美化的照片在網絡上認識臺灣人,臺灣人見面後發現太醜,也立馬玩消失,似乎沒有人是對的,也沒有人完全是錯的,大家都是在玩。
我覺得這是比較真實的彭浩翔情愛觀:歡愉,即是正義。在其中沒有太多的是與非的觀念,只有每個人最真切的感受,是想要,還是不想要,是開心,還是不開心。
然而從第二部開始,《春嬌與志明》進軍大陸,拉進了大陸演員楊冪和徐崢,一個是青春無敵美少女空姐,一個是性格溫柔的富商,一個是顏值正義,是一個是財富與性格正義,簡直是婚戀中最完美的兩個對象。為什麼要拉這些一眼看上去就像是在相親上《非誠勿擾》的角色進來,道理很簡單,彭浩翔想來大陸賺錢,志明與春嬌的故事,必須符合大陸人對婚戀擇偶標準的想像。
也恰恰是從第二部《春嬌與志明》開始,開始有無數人分析:張志明是不是一個好的結婚對象,餘春嬌是不是一個好老婆,張志明是不是應該更成熟一點,餘春嬌是不是一個渣女?
所有的成熟與否,渣男、渣女與否,這些概念其實都在圍繞一個基準線:婚戀。
也就是說,大家都是深入貫徹「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這句話,來評判張志明和餘春嬌的,這背後,其實是觀眾們對戀愛、結婚、買房子、帶孩子等大陸年輕人熱點焦慮問題的投射。
好了,到了第三部了,成了《春嬌救志明》,需要志明去成長,需要志明去成熟,需要他成為一個好男人。
估計再拍第四部,就要拍《志明爸爸去哪兒》了,然後觀眾集體討論,一個不愛帶孩子的張志明,終究還是一個渣男,婚姻也改變不了他。
張志明為什麼要不斷改變自己,去迎合你們的想像?因為他要來大陸賺票房。
但是說實話,我倒是更喜歡第一部《志明與春嬌》,沒有任何婚戀是非觀在裡面,就是偷情怎麼了,張志明即便永遠不成熟、永遠做個渣男又怎麼了?為什麼所有的電影都必須變成三觀正確的婚戀指南嗎?
從某個意義上說,姣婆遇著脂粉客,又是何其純粹。春嬌的前男友住著般鹹道,那裡是香港半山區,有名的豪宅區,她卻放棄了,跟了長不大的張志明,這就是春嬌最初的選擇,拋棄了物質身份地位很多東西,是為了一起抽菸時那個有趣帥氣的男孩,這是一個多麼純粹的愛情。他如果想選一個有房有車三觀正的男友,她為什麼還要離開前男友去找張志明呢?餘春嬌這種選擇,在香港有房大過天的社會裡,其實已經是非常另類,非常可貴了。彭浩翔在第一部中表達這種價值觀時,還是非常自信的,但是到了第二、三部,為了迎合大陸觀眾,就已然垮掉了。
還是最喜歡許冠傑時期的粵語文化,那種灑脫,坦誠,自信。
許冠傑有首歌《有酒今朝醉》,歌詞是:
童年就八歲 多歡趣
見到狗仔起勢追
爺爺話我趣 興嗲幾句
買包花生卜卜脆................
歌詞大意寫了一個享樂主義男孩的一生,或者說是一個享樂主義老男孩的一生。八歲時,就狗就追,就為了圖個樂,見爺爺,嘴甜就哄,得點好吃的,那時爺爺就教他,有酒應該今朝醉。十八歲到二十八歲,到處去派對玩,即便是醜女也要請她,為了圖個樂,到處追女孩子,娶了趙阿翠以為白頭到老,結果她嗖一聲就跟別人跑了,也無所謂了,有酒今朝醉就好。到了六十八歲,腰骨都脆了,中氣已衰,別人罵兩句,都只好沉默,喝口小酒,打牌偷個牌,但無怨無悔,始終是那句,有酒應該今朝醉。
這是另一個版本的張志明,他就像《英雄無悔》裡那幾位一樣是英雄,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問題,也知道自己遇到的麻煩,但是他都坦然面對,並且死不改悔,心底坦蕩地完成了渣男的一生。還有一種就是《阿飛正傳》裡那個無腳鳥,直到死去。畢竟,電影是幻想之城,何必變得那麼現實呢?
不知道為何,我更喜歡那種心態下的張志明,為何不能在電影世界裡無怨無悔地做個永恆的渣男?為了大陸票房,而去逼迫自己迎合價值觀,去進行所謂的「成長」,既是張志明的心聲,可能也是彭浩翔的心聲,可能更是香港電影的心聲。
由秦沛扮演的餘爸爸,是個什麼樣的人呢?當年春嬌和弟弟還小的時候,餘爸爸拋棄家庭,去追求「真愛」,年幼的春嬌靠著看《小雙俠》,才挺過了那段暗無天日的時光;幾十年沒見,一回來就帶著一個比春嬌還小的姑娘(已經換了不知道多少個),說要結婚;見了張志明,也不問一下情況,關心一下女兒找的是什麼人,張口就讓人家幫忙找個不收錢的攝影師;後面,帶著志明和二妹(春嬌的弟弟)去完桑拿又去蘭桂坊,一人摟著兩個年輕姑娘走了,你相信他們真的只是去吃宵夜嗎?
回過頭來看一下張志明:他喜歡買一些「唔等使(沒什麼用)」的東西,比如不知什麼配置的滑板和「達利」,暫時也沒有存夠房子的首付,在上一集出過軌,但出軌對象是餘春嬌。和春嬌複合以後,他在一集裡被兩個滑板妹、一個狗主人、一個乾媽以各種姿態狂撩都巍然不動,對春嬌的家人也是好得沒話說,就因為跟一個小胖子互相砸球傷害,就被兩個女人說自己像個小孩,就因為讓春嬌出面拒絕乾媽捐精的提議(畢竟他讓小姑娘手上留疤,心裡內疚),在加油站提了一下想要孩子,地震的時候力氣不夠大沒能把春嬌拽到桌底,就被拿去和她爸爸相提並論。從春嬌開始,他乾媽,春嬌的媽媽,都在給他心理暗示:你就是像餘爸爸,你們都長不大。這是為什麼呢?張志明有時候確實像小孩子,但不至於像餘爸爸那樣是個不負責任的人,更何況,張志明像小孩子這一點,不就是促使春嬌和志明在一起和繼續在一起的原因嗎?記得第一集張志明的前女友怎麼形容他的嗎?他喜歡把乾冰扔進馬桶裡,看煙霧從中升騰起來,還把手放上去,很幼稚。同樣的事情,餘春嬌就不覺得幼稚,她有可能是愛屋及烏,但一個女人願意欣賞「幼稚」的自己,這對一個男人來說是致命的誘惑。在第二集,我想打動張志明的,應該是餘春嬌的這句話:「我很努力去擺脫張志明,最後我發現,我變成了另外一個張志明。」她學會看到拋錨的車停在路邊就開始一番陰謀論的想像,所以在第三集開頭,提出要去看UFO的,不是張志明而是餘春嬌。他們兩人這樣的「臭味相投」,哪裡是只看中他外在條件的尚優優能插足得了的?張志明的孩子氣,恰是他最初對於餘春嬌的可愛之處,現在春嬌享受夠了這種可愛,突然又掉轉槍頭,說他「不負責任」,這是怎麼回事?或者跳出來說,如果肥彭要渲染張志明的不負責任,大可安排他地震的時候立馬一個人衝到桌底,沒有必要對餘春嬌又哄又拽,順便讓健身過後的餘文樂和漂亮的女配角來幾場床戲,那樣「渣男」和「不負責任」的帽子,就是板上釘釘了,何必讓我的朋友為了幫張志明說話弄得家變?
其實仔細看電影,春嬌的不安全感,至少有相當一部分,是源於自己的年齡焦慮。在《春嬌與志明》,兩人「掟煲(分手)」後,餘春嬌找的是年齡還比他大一截的,由徐崢飾演的中年老闆,張志明找的是由楊冪飾演的小空姐。尚優優一句「春嬌姐」,就給了她一萬點傷害。這一集更離譜,有一天張志明要帶餘春嬌去他的同學會,明明她化了妝,他卻尷尬地說,要不化個妝再出門吧?她告訴她的閨蜜,自己那個地方的毛,已經變白了,她的閨蜜居然建議她用染髮劑來染黑。在三集裡,餘春嬌對張志明說了三次:「我真的比你大。」餘春嬌最介意的不是張志明的「長不大」,而是張志明「長不老」,在自己每況愈下的時候,張志明依然是隨便站在那裡就會有女生投懷送抱的待遇,這樣的對比,餘春嬌怎麼會有安全感?地震觸發的不是餘春嬌對張志明「長不大」的覺悟,而是她離開張志明的念頭。她心裡很清楚,張志明並沒有錯,但一個只懂得分辨對錯的男人,給不了她真正的安全感,因為兩個人在一起,還需要一些超乎對錯的東西。這些東西對她來說是什麼?是一種「卡夫卡式的承擔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