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市近日召開的脫貧攻堅和農業農村工作推進會,提出要做好農業農村工作、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們將按照省和揭陽市的工作部署,堅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兩推進』,把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作為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的『另一戰場』,全力以赴推動脫貧攻堅工作落到實處,完成今年的目標任務。」記者昨天在普寧市採訪時,該市有關鄉鎮村負責人如是說。
普寧市表示,將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會議精神上來,堅定必勝信心,繼續保持熱情,埋頭苦幹,攻堅克難,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鄉村振興取得紮實成效,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01
高埔鎮:精準服務落實好扶貧政策
位於普寧南陽山區的高埔鎮有106 戶貧困戶,119名貧困人口。該鎮提出了「黨政主導、群眾主體、社會參與」的工作思路,堅持從細處著手,從實處著力,使扶貧政策得到較好落實。截至目前,全部貧困人口已達到脫貧標準。高埔鎮黨委書記官雨霖表示,下一步將深入貫徹落實全市脫貧攻堅和農業農村工作推進會精神,對標普寧市「1+5+1」農村工作措施體系,以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全面實施好「提升組織力30條」,進一步明確鎮、村和各個脫貧攻堅責任人的責任,形成從上到下人人壓擔子、個個有任務,確保6月底前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在做好精準服務方面,高埔鎮一方面將依託基層網格化治理體系,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鎮村領導班子將帶頭深入村組,對去年已達脫貧標準的脫貧人口開展「回頭看」工作,做好精準服務,確保沒有因病、因殘、因失業失收返貧現象。另一方面,積極推行「農民工匠」做法,引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參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同時,要把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鼓勵有能力、有熱情、講奉獻的鄉村創業能手、企業家、技術人才、青年白領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來,引導廣大鄉賢持續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特色農業發展等,推動貧困人口轉移就業和創業,以產業發展帶動富民興村,建立起脫貧長效機制。
2
船埔鎮:健全長效機制鞏固脫貧成效
普寧市船埔鎮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35戶,共386人。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該鎮緊緊圍繞上級的決策部署,結合當地實際,採取有力措施,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為深入貫徹落實揭陽市脫貧攻堅和農業農村工作推進會精神,船埔鎮鎮長房美創表示,將在已完成脫貧任務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全力鞏固提高脫貧成效,確保真脫貧、脫真貧、不返貧。一方面,建立防止返貧跟蹤機制。推行鎮村兩級書記半年遍訪制度和每月跟蹤研判制度,防止脫困戶出現返貧;堅持走訪慰問脫困戶,做到戶戶到位,不留盲區、不存死角,適時掌握脫貧戶動態;定期召開研判工作會議,切實加強脫困戶的跟蹤管理,防止脫貧戶因自然災害、因病返貧。另一方面,建立房屋修繕統補機制。鎮黨政聯席會議專門研究出臺辦法,對申報房屋修繕加固的脫困戶由鎮財政統籌提供補助,按照每戶不低於2000元的標準,經脫貧戶提出申請、村核實上報、鎮駐村幹部確認公示、鎮村聯合驗收等流程予以撥付落實。此外,建立實業收益扶持機制。切實用好上級的幫扶政策資金興辦實業,建設光伏發電項目,總投資108萬元,形成政府出資、個人收益的幫扶機制,把項目每年的收益拆股量化分配給各脫困戶,實現長期性的產業幫扶。
3
後溪鄉:對已脫貧人口全面開展「回頭看」
從扶持重點扶貧產業項目到對貧困戶實施精準扶貧,普寧市後溪鄉圍繞在產業扶貧上下功夫,在兜底保障上下功夫,在內生動力上下功夫,不斷探索扶貧開發的新思路。後溪鄉有100多貧困人口,每家每戶、每村每組的情況都不一樣。後溪鄉黨委書記鄭碧浩告訴記者,該鄉根據貧困戶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可行扶貧規劃和措施,拿出過硬舉措和辦法,做到精準施策,更加紮實投入扶貧過程,推動各項精準扶貧政策措施落地生根,落實到為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上,確保幫扶貧困對象的措施落實到具體項目上,讓措施看得見、摸得著、見實效。目前,全鄉精準扶貧戶68戶106人,已於2019年底實現全部脫貧。鄭碧浩表示,雖然全鄉貧困人口已實現脫貧,但後溪鄉將繼續對已脫貧人口全面開展「回頭看」,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產生貧困人口監測幫扶工作,做到「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確保「兩不愁三保障」動態全覆蓋,鞏固脫貧成效。
4
麒麟鎮:為貧困戶創造致富增收平臺
麒麟鎮位於普寧市東北部,屬純農地區、革命老區,人多地少,現有省定貧困村6個,貧困戶665戶,貧困人口2088人,目前,貧困村和貧困戶已經全部達到出列標準。就如何貫徹落實揭陽市脫貧攻堅和農業農村工作推進會精神,麒麟鎮黨委書記陳家國表示,將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不斷鞏固脫貧成效。進一步壓實鎮村幹部工作責任,確保在6月底前相對貧困村貧困人口實現穩定高質量退出,經得起全面檢驗。二是建立防止返貧的長效機制。跟進落實好產業項目的收益分配,因地制宜發展「觀光果園」「農家樂」「休閒漁場」等特色農業,探索能提高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的路子,為貧困戶創造致富增收平臺,做到真脫貧、脫真貧,確保「兩不愁三保障」動態全覆蓋,不斷鞏固脫貧成效。三是持續優化美化村居環境。著力破解村級無錢辦事的難題,多方籌措整合各項建設資金,積極推行「農民工匠」做法,全力推進雨汙分流、三清三拆、廁所革命、水岸同治和「四好」公路等重點工作,進一步加快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補齊農村公共服務短板,推動人居環境整治深入開展,全力以赴建設好美麗宜居新農村。
5
鍾堂村:發動社會力量幫扶貧困戶
位於普寧市南溪水鄉的鐘堂村12戶貧困戶全部是無勞動力特困人員。對此,該村在為12戶貧困戶實現低保政策兜底保障的基礎上, 實行「村幹部包戶」責任制。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偉松負總責,其餘6名村幹部按照「一對二」的結對幫扶方式,一名村幹部幫扶2戶貧困戶,責任到人,切實解決好12戶貧困戶住房、用電、飲水、義務教育保障、醫療保障等問題。楊偉松表示,將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會議精神,該村將充分發動社會力量進行幫扶,繼續在群幫群扶上做文章。繼續實施鄉村振興,在美化鄉村上下功夫。繼續保持幹勁、提神振氣,進一步鞏固提高鍾堂村脫貧攻堅效果,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確保今年計劃所有項目全部落到實處,為村民打造一個宜居宜產的美麗鄉村。
來源:揭陽日報
記者:高浩欽 陳啟何
特約記者:羅凱瀚
編輯:小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