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日,2016「千年松塘 翰林書鄉」第四屆松塘翰林文化節在南海區西樵松塘村舉行。圖片來源:佛山日報
孝子正在向家長行禮,感謝培育之恩。圖片來源:佛山日報
現場舉行了孔子誕辰2567周年的系列紀念活動,身穿漢服的小朋友正在表演。圖片來源:佛山日報
現場市民們跟隨隊伍踏過翰林牌坊以圖孩子可以擁有淵博學識。圖片來源:佛山日報
現場松塘村的長老正在進行祭祀儀式。圖片來源:佛山日報
腳踏青石板,穿行古巷道,在村落深處,或邂逅一口百年古井,或遇見一座座鑊耳古建築。國慶假期,不少珠三角城市遊客來到佛山尋覓古村落,在品味嶺南水鄉的同時也體驗著當地深厚的歷史文化。
近年來,佛山古村活化工作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古村活化經驗頻頻在央媒「露臉」。2014年,佛山提出要在兩年內完成30個特色古村的活動升級工作。截至去年底,逢簡水鄉、松塘村等首批13個古村落活化升級項目已經完成,成為多地市民休閒度假的好去處。據了解,第二批17個古村活化升級工作也在今年初啟動,將圍繞古村鄉愁探幽、民俗節慶等項目打造佛山特色古村落經典旅遊線路。
禪城
古井深藏村中 狀元文化遠揚
在禪城,古村活化的印記隨處可見。一個個深藏於禪城巷間的古物,和一個個悠久的傳統與故事,成為國慶期間不少市民尋訪的目標。
國慶期間,禪城區黎湧村「狀元井」就吸引不少市民前往。這是南漢時期狀元簡文會、明代狀元倫文敘長大的地方,他們飲用的井水,則成為當地居民向學求學、尊師重道的標誌。
古井深藏於巷間,在當地居民的指引下,記者走過一排排頗具當地特色的筆直的青磚瓦房,「狀元井」才得以見面。隨著禪城區古村活化工作的推進,這座見證了黎湧村崇文尚學傳統的古井,已聲名鵲起。記者發現不時有三兩個拿著相機的市民或遊客前來拍照。
這口古井位於一戶尋常人家的庭院外,對於不時來訪的遊客,居民們已然習慣。「以前也知道古井的傳說,但並沒真正重視、也缺乏保護。」居民梁伯一邊指路一邊告訴記者,隨著宣傳保護工作啟動,村子裡不時有人來尋井問路,附近居民都知道了身邊有這一口狀元井,對古井和井水的愛護也更甚以往。
如今每逢黎湧村村民家中有小孩要考試,他們都會來此洗把臉,以傳承「用狀元水,中狀元」之意。黎湧小學也以鄉土文化教育為切入點,提煉「孝仁勤信」校訓。
南海
古村魅力增值 村民遊客受惠
國慶假期,翰林文化節如約在南海松塘村舉行,為觀眾帶來了孔子祭祀活動、翰林宴、水舞夜光龍等民俗活動。記者走訪發現,文化節雖已落幕,仍有不少遊客陸續來到松塘村覓景。
兩水夾明鏡,錦魚躍湖間。4日,從禪城趕來的攝影愛好者區輝拍下了這一如畫風景。區伯表示:「前年無意中來到這裡,感覺景色不錯,之後每年都會來好幾次。」禪城市民蔡健文也攜老帶幼來到松塘村觀光,看到古香古色的建築群,她頻頻點頭表示讚賞。
位於西樵鎮的松塘村已有近800年歷史,翰林文化源遠流長。去年,松塘村入選佛山市百村升級行動計劃古村落活化項目,並以此為契機開啟景觀提升工程,致力於打造獨具翰林風味的古村。
松塘村村民區初洪一一細數「古村活化」行動帶來的變化:湖邊加上護欄,爛泥地變身球場,祠堂修舊如舊,翰林墨香更加濃鬱,來村裡的遊客也增多了。區初洪說:「每逢節假日就有許多遊客慕名而來,有時候甚至一天就要接待兩三百人。」
類似的變化也「蔓延」至南海10多個古村落。同樣在2015年入選「古村活化」行動的九江煙橋村先後啟動了29個子項目建設,隨著村道修復、池塘清淤、古橋建設等工程逐步落地,煙橋村風光更宜人,吸引了廣州、中山、東莞等珠三角城市的居民慕名前來。而遊客的到來,也倒逼著煙橋村不斷完善停車場、公共廁所等公共設施建設。隨著「古村活化」不斷深化,沉寂多年的古村煥發出勃勃生機。
「這條河湧以前發黑髮臭,自從啟動古村活化後,水變清了。」九江煙橋村村民何叔告訴記者,「古村活化」不僅提升了村容村貌,還為村裡發展養魚業創造了條件。另外,隨著遊客不斷增多,村裡的餐飲業、零售業也更上一層樓。
順德
增添文化內涵 古村煥發魅力
「這裡真是越來越有內涵了。」從廣州趕來的陳瑩星漫步杏壇逢簡村,一臉愜意,拿著相機不停拍攝眼前美景。隨著順德古村落活化升級工作深入推進,水鄉魅力不斷彰顯,逢簡村遊客明顯增多。
國慶假期前三日,2016順德水鄉民俗文化節在逢簡村舉行。龍獅表演及巡遊、網紅遊水鄉、五人龍舟賽、經典文化500年圖片展等多項內容一一呈現,為市民、遊客帶來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此外,八音鑼鼓、龍舟說唱等國家非遺項目和廣繡等省級非遺項目、獨具特色的鹹水歌墟、引以為傲的進士文化、嶺南獨有的水鄉婚俗、五彩繽紛的民間飄色、威武雄壯的永春拳等眾多傳統民俗文化項目,讓人目不暇接。據逢簡村統計,三日內遊客數量達10萬人次,相比去年呈現上升趨勢。
記者連日走訪發現,10月1日啟用的嶺南文化藝術展覽中心人氣爆棚。展館內正在舉行杏壇歷代書畫展,120幅從古到今的作品,完整呈現出杏壇歷史文化藝術,國慶假期每日進館人數達3~4萬人次。國內著名書法家劉錫亮是杏壇人,他此次也在村內舉行個人作品展,吸引了大批遊客進場觀賞。國慶期間,逢簡水鄉金鰲橋、明遠橋、巨濟橋等主要景觀節點和水道亮化工程已經完成,優美的水鄉景色搭配五彩繽紛的燈飾,水鄉夜景美不勝收。
「逢簡是充滿文化氣息的嶺南水鄉,我們這次真是不虛此行!」中山人馮文樂慕名而來,他說,逢簡村不僅風景優美、生態環境好,且文化底蘊也極其深厚。湖南人洪雯國慶假期來廣東旅遊,朋友強烈建議她來逢簡遊玩,她昨日暢遊一番後感嘆道:「這裡不光是古代建築博物館,更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讓人眼前一亮。」
住在逢簡村50多年的梁雄釗告訴記者,村子如今不僅美輪美奐,且民俗項目得以傳承推廣,傳統的嶺南文化大放異彩,讓他備感欣慰。
據悉,杏壇鎮還支持成立逢簡水鄉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接下來會做好逢簡水鄉的整體規劃,讓遊客享受到更便利的服務。
高明
古建保存完整 遊客村中探秘
高明阮埇村坐落在荷城西江新城旁,緊鄰廣明高速富灣出口。
今年60歲的廣州市民陳先生對研究古村落具有濃厚的興趣。他向記者介紹,前陣子他得到一本名叫《佛山古村落》的書後,便產生了國慶期間到佛山各地尋找古村落的想法。陳先生一家三口來到阮埇村參觀拍照,更深入地了解高明古村落文化。
「古屋磚體厚,冬暖夏涼,規劃、建築相當科學。」阮埇村阮北坊的前任村長、村民區慶堂說。在區慶堂帶領下,遊客與記者共同參觀了阮埇村北面的阮北坊(「八大家」)古民居群。區慶堂介紹,阮北坊每一條巷子寬度適當,排水通道現在仍可繼續使用,顯現了古人超前的規劃與智慧。另外,古村落房屋窗子較小,舊時用於防盜,而腳下的青磚則是幾百年來沿用同樣的磚頭,整體格局一直沒有變化。
「屋頂雕刻的花紋十分精緻,村落保存得很好。」在參觀完畢後,陳先生稱讚說。
今年,阮埇村在各級支持下已進行了改造。目前,阮埇村已經完成了停車場、村民公廁、汙水處理設施等項目的施工,而圍欄、石板路、休閒公園、古村祠堂等活化項目也相繼啟動動工,一期改造項目將在年底前完成。「古村落活化後,最大的好處就是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區慶堂表示,阮埇村改造升級後,不僅改善了原本道路狀況,也吸引了較多遊客參觀。
三水
古村人氣爆棚 遊客頻頻點讚
在長岐村一間保存完好、充滿古韻的私塾中,幾位村民正演唱粵曲,吸引不少遊客駐足傾聽。「沒想到古村人氣十足,讓人很有『穿越感』。」來自廣州的遊客謝浩文說,當天早上,他就和家人駕車前往三水,到大旗頭村和長岐村來一趟「古村自由行」,順便品嘗名聲在外的長壽家宴。
在長岐村,58歲的村民蔡鳳桂從今年4月就在村口擺小食攤。談起檔口在國慶假期的生意,她喜上眉梢,「單是豆腐花,平均每天就賣出100多碗,兒媳和小孫子也在檔口幫忙。」蔡鳳桂告訴記者,自長岐村去年啟動古村活化工作以來,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越來越多,不少村民紛紛加入村口的擺攤隊伍,向遊客售賣魚乾、菜乾、土雞蛋、臭屁醋、芝麻糊等原生態無添加農產品。
事實上,三水作為「中國長壽之鄉」,古村落資源非常豐富。去年,三水以佛山市「百村升級」行動計劃為契機,以「復古、活化」的工作思路,重點打造蘆苞長岐村、樂平大旗頭村等旅遊文化項目。去年6月,長岐村吸引了《十二道鋒味》、《報告教練》等節目組慕名前來,謝霆鋒、容祖兒等明星親臨三水。隨著這些節目的拍攝和熱播,長岐村聲名鵲起。
「長岐村越來越美了。」今年上高二的盧曉婷是長岐村村民,她認為長岐村古村活化以來,給居住在此的村民帶來了更好、更舒適的生活環境,村民也愈發為家鄉感到自豪,「我在南海上學,以前被問起老家時,都說三水蘆苞,現在可以直接說長岐村了。」
在不少大旗頭村和長岐村的村民看來,古村活化既改善了居住環境,村子的人氣也越來越旺了。 (佛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