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願法師,俗名翟堯臣。1913年出生在黑龍江,她的父親翟文選清末舉人出身,在堯臣出生的那一年,翟文選的事業飛黃騰達,直至警察廳廳長。
在那之後,翟文選還在張學良當政期間輔佐其左右,並一路做到省長,可以說通願法師的父親在當時就是高官。
可以說,翟堯臣如果放在現代,那就是一枚妥妥的官二代加富二代。而出生在如此優越的家庭裡,翟堯臣的身上卻從來沒有富家小姐般那種驕橫任性的性子。但是為何她在自己27歲的時候選擇了削髮為尼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翟堯臣不僅僅是家境優越,她的讀書成績也相當優秀。從小在她母親開設的學校內讀書,靠自己考入北京大學(當時叫做北平大學),成為了這個最高學府的高材生,她們舉家又遷移到北京生活。
在翟堯臣的那個年代,能讀書並一路讀到大學的實屬鳳毛麟角,況且這可是北大啊!更別提還是個女孩子。所以在這一點上,倒是和翟堯臣的家庭背景脫不了關係,當然,翟堯臣自身也很努力爭氣,是遠近聞名的才女。
在這裡要講一件小事,曾經通源法師的母親一直以為自己懷的是個男孩,不過其母親非常開明,並沒有重男輕女的意思。通願法師知道後,說道:「自己也能做大丈夫做的事情」。從後面的事情看,通願法師確實是做到了塵世間很多男子都做不到的事情。
而能養就翟堯臣如此善良孝順的性格,很大一點上要歸功於她的父母。翟堯臣的父母都是虔誠的佛教徒,從小的耳濡目染,讓翟堯臣養成了看淡一切、不驕不躁的性格。
搬到北京後,翟堯臣便經常和母親去北京的淨蓮寺聽法師開講《華嚴經》。當時開講的法師是慈舟法師,通一聽便足足堅持了兩年。
而這兩年間,翟堯臣成為了一名在家信佛的女子,又稱優婆夷。兩年後的翟堯臣就如脫胎換骨般。精神、思想和兩年前的自己完全不一樣,對於佛門、對於這個人世間的疾苦有了更深認識。
在徵得父母同意後,1940年,27歲的翟堯臣在淨蓮寺削髮為尼,法號通願。通源法師的母親李淑華也於同年在北京的通教寺皈依佛門。
家境如此顯赫的翟家,妻女一同出家為尼,引起了當時北京城內極大的轟動。大家對於通願的做法都表示很難理解,畢竟她是一個有錢有權的官家大小姐,作為省長的女兒,卻在最好的年華選擇出家!
這樣的事放在哪個時代,估計父母都會極力阻止,可是翟文選夫婦卻對此完全贊同,我只能說這思想覺悟不是普通人所能夠達到。
在淨蓮寺期間,通願法師表現良好,深得人心。沒多久她便被推薦到通教寺跟著開慧老尼師學習。通願不僅學識修養高,悟性也好,很受開慧老尼的器重,便讓通願擔任了「八敬學苑」的講師。
而這一講就是整整十年,這十年間,「八敬學苑」辦得有聲有色,聞名京城。很多女子都在聽了通願法師的講座以後皈依佛門。
通願在通教寺一呆就是15年,可以說,她人生最年輕的一段時間就在通教寺度過。這裡是她出家、講經的地方,對她來說意義非凡。
在如今的京城,通教寺依然以嚴苛的清規戒律而聞名。去到該寺廟參觀,總能看到牆上貼著各種規矩要求,曾有一名女客就因為穿著長及腳踝的長裙剛一入寺就被比丘尼給厲聲的轟了出來。他們要求進入通教寺的人一律穿海青,也就是那種寬袍大袖的長擺漢服。
1956年,通願法師隨同她的母親李淑華及開慧尼師離開了通教寺,來到了五臺山。選了一處荒僻的山谷結廬修行,當時的生活條件很困苦,什麼東西都要自己來。而這三名尼師也都已經是年歲不小的人。
即使是最年輕的通願也已經43歲了,慧尼及李淑華也早已步入花甲之年,所以幾乎所有的活都要由最年輕的通願完成。
通願的母親李淑華是北方人,而慧尼法師是南方人。南北方人不僅生活習慣不同,飲食習慣也大相逕庭。通願每次做飯都會顧及兩位法師各自不同的口味,燒出兩人都能接受的飯菜味道。
通願法師的後半生幾乎都是在五臺山度過的,一生學員眾多。在她離世的時候,她要求把自己的骨灰分為三份,其中兩份便供養在五臺山上。可是奇怪地是作為她的出家地通教寺,她卻沒有留有一份骨灰。
這或許就是出家人不留戀萬物萬事的一種心境吧!
可以說,通願法師的出身非常好,而她皈依佛門也很順利。我覺得女強人分為兩種,一種在世俗紅塵中可以和男人一較高下,綜合能力完全不輸男性的那種女性。還有一種便是像通願法師這樣,不留戀塵世,遁入空門,可是卻又影響著無數女子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