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小公雞和小鴨子》,語文老師在這裡詳細講解知識要點。
這是一篇簡單的童話,主要講述了小公雞和小鴨子互幫互助的故事。課文層次清晰,情節生動。從故事中,孩子們不但了解了小公雞和小鴨子不同的生活習性,還懂得了小夥伴之間應該友好相處、互相幫助的道理。
一、識字
本課需要認識12個生字,兩個偏旁(提土旁、足字旁)。
重點指導前鼻音:信、跟、喊、身,翹舌音:捉、身、直。
多種方法字形識字:
偏旁加部件:扌+足=捉,氵+可=河,
芻+心=急,亻+言=信,勿+心=忽,
口+鹹=喊,彳+亍=行。
換偏旁:快——塊,很——跟。
字形識記:直,橫平豎直,橫畫多,數一數有幾橫?加深印象。
組詞識記:身(身體)(上身)(身高)(身後)(全身)(身影)。
二、寫字
他:左窄右寬,第三筆橫折鉤的橫段向右上斜,豎彎鉤的彎鉤超出上部。
地:左窄右寬,左邊的土第三筆變成提,右邊的橫折鉤穿插到提土旁中。
河:三點水呈弧形,右邊的口寫小點,在田田字格的中心。
說:第二筆起筆於橫中線,左窄右寬,左右兩邊底部齊平。
也:豎彎鉤的彎長一些。
聽:左小右大,口字旁在橫中線上面。
哥:上小下大,上面的「可」沒有鉤,中間的長橫在橫中線上,兩個口扁一些。
三、學習課文
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觀察插圖,小公雞和小鴨子的嘴巴和腳有什麼不同?(小公雞嘴巴是尖的,腳趾細細的,中間不相連。小鴨子嘴巴是扁的,腳趾之間有蹼相連。)
第二自然段:為什麼小鴨子捉不到蟲子?(因為他的嘴巴扁扁的,腳趾有蹼相連,不方便啄食、刨土,所以捉不到蟲子。)
朗讀指導:讀「找到、捉不到、歡、哭」時語氣加重些,「急得直哭」讀慢一點,讀出小鴨子捉不到蟲子的著急、傷心。
想一想,小鴨子吃到小公雞捉的蟲子,會說些什麼?(小鴨子會說:謝謝你,公雞弟弟,你捉的蟲子真好吃!)
第三自然段:「到河裡捉魚」,「你不會遊泳」,小鴨子的話說明他會捉魚、會遊泳,而小公雞不會遊泳。從「偷偷地」可以看出這是一隻淘氣、調皮的小公雞。
小公雞為什麼不會遊泳?(因為他的腳趾間沒有蹼,不能像小鴨子一樣用腳掌撥水。)
朗讀指導:「不行,不行」要讀出小鴨子焦急的語氣,表現出對小公雞的關心之情。
第四自然段:從「飛快地」這個詞,你能看出什麼?(從這個詞中看出,小鴨子奮力去搶救小公雞,用最快的速度遊了過去,救起了落水的小公雞。)
朗讀指導:「飛快地」要重讀,讀出小鴨子為了救小公雞,遊泳的速度很快,心情的急切。最後一句,小公雞的話要讀出他感激和歉疚之情。
總結提升:讀完這個故事,你受到什麼啟發?(我們應該向小公雞和小鴨子學習,互相幫助,友好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