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王「戴克里先」建造的行宮佔地達3萬平方米,隨後逐漸發展成羅馬達爾馬提亞王朝的古都。
當時,羅馬帝國達爾馬提亞行省有居民約有6萬人,其中心是舉世聞名的薩洛納城,這座城市擁有堅固的城牆和眾多的塔樓、神廟、宮殿、溫泉……現在依舊是克羅埃西亞最大的羅馬遺址群。公元312年戴克里先死後,宮殿漸漸廢棄,地面建築被毀,地下宮變成填放垃圾的地方,從此無人進入,也正因為如此它才得以保持下來。1945年二戰結束時南斯拉夫軍隊攻城意外發現了它,10年後開始清理,挖走的垃圾足以堆成一座小山,今天我們看到的地下宮是西邊的部分和東邊的最大部分,而戴克里先宮正是建造在距薩洛納6公裡的地方,其宏偉壯觀在當時的建築中絕無僅有,成為了自古至今斯普利特的核心所在,也是保存至今、令無數斯普利特人引以為豪的世界文化遺產。
儘管經過1700多年的滄桑風雨的衝刷摧殘,戴克里先宮原有的風貌早已「容顏大變」,但許多建築和藝術創作卻為它增添了新的風採。作為克羅埃西亞的第二大城市,斯普利特絕對是到訪遊客的必到之地,其在文化旅遊方面的地位甚至比首都薩格勒布和著名城市一一紮達爾更為重要,因為斯普利特是亞德裡亞海岸線上的最大城市,海陸空交通十分便利,是通往克羅埃西亞多個主要城市和眾多海島的中轉樞紐。所以現今這個僅有不到20萬居民的千年古城,由於來自全球各地形形色色遊客的不斷湧入,變得非常熱鬧,是亞德裡亞海岸的一顆不朽明珠。
來到斯普利特,想像著戴克里先的宮殿應該擁有一個堪比凡爾賽的氣派大門,卻出乎意料地被當地人指向一個毫不起眼的地下通道。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實,我左顧右盼地走進地道,內裡兩側都是販賣旅遊紀念品的各色攤檔,讓人想到兜售玩具和小商品的土耳其大巴扎。但後來得知,這個地下通道曾經是戴克里先皇帝從宮殿出入港口的通道,如今依然使用。穿過地道,登上兩層大理石臺階,裡面竟別有一番天地:一個白色的石灰巖建成的古羅馬小廣場,在小廣場的一側,一排飽經風霜的羅馬柱依然聳立;一座高聳如雲的教堂鐘樓,成為城市地標。
城牆內人潮川流不息,中間站著幾個身穿盔甲的「古羅馬角鬥士」,與遊人友好合照;動人心弦的唱著義大利歌劇的男高音,在空氣中共鳴迴蕩,此情此景,讓人仿佛穿越到「冰與火之歌」裡描述的古羅馬時代。中庭廣場的一角,是聖多米尼斯教堂的入口,教堂本身並無特色,但鐘樓卻不可不去,在只容一人通過的旋轉樓梯上,氣喘籲籲爬上百米,然後豁然開朗,整個斯普利特連同達爾馬提亞海灣的景色頓入眼帘,每個人都被這絕對的藍色所震撼。儘管鱗次櫛比的紅瓦屋頂在捷克也可以覓到,但後者是舊王朝的餘威招展,前者則是接天連海的人聲鼎沸,感覺全然不同。
如今,戴克里先宮內部現存的建築幾乎都被當地居民或者商業機構佔據,完全不像其他世界文化遺產那樣被隔離保護起來,而是與百姓生活融為一體。比起莊嚴肅穆的梵蒂岡,完全融入為民眾生活的戴克里先宮,反而顯得活色生香,許多個夜晚,我們倚著昔日宮殿的矮牆,要一個冰淇淋,大嚼海鮮面。感嘆原來世界文化遺產也可以不是突兀矗立的殘垣斷壁,或是與民隔絕的歷史遺存,也可以像斯普利特這樣,千年之後依然人聲鼎沸,生機勃勃,遺產即是民產。
悠閒漫步其中的人們,也絕對是一道別樣的風景,而不遠處的那座雕像是寧斯基主教,他強烈反對羅馬教皇,勇敢向其挑戰。因為在當時拉丁語是做彌撒唯一使用的語言,寧斯基曾努力爭取用克羅埃西亞語做彌撒。寧斯基主教神採奕奕,高高挺立,他高舉右手,一股正義之氣油然而生。據說摸摸寧斯基雕像的腳趾會為自已帶來好運,因此,有許多遊客都去摸他的腳趾,現在,腳趾已經被摸的光滑鋥亮,閃閃發光。
走出古城,街道也變得開闊不少,人自然也更多,每個人都悠閒地享受著屬於自己的午後時光,不緊不慢,愜意無限。在錯綜複雜的宮殿斷垣之間行走,許多已經被改建為民居,參差的陰影裡掛著一樹樹三角梅,都是居民自己種的,那些墨綠色的百葉窗裡,隨時會探出一張好奇的面孔,花叢深處,寂靜的只聽得到樹葉的沙沙聲。除了中庭廣場的教堂鐘樓可以俯瞰斯普利特之外,如果願意多費一點腳力,步行半小時,來到老城西面的小丘,可將整個濱江大道盡收眼底,遠方達爾馬提亞的群山也若隱若現。
當然以斯普利特為中心,附近的幾隻小島都值得一去,其中最有名的當屬Trogie。雖說時值盛夏,海風吹在臉上,卻異常清涼,兩岸的景色讓人目不暇接,點綴在碧野裡的紅瓦屋頂,疾馳而過的銀白快艇,去過很多海岸,即便像希臘這樣人見人愛的旅遊勝地,也因為島上的房屋多以白色為主,顯得有些單調。屬於克羅埃西亞的這片海是獨一無二的,當耀眼的紅瓦房投射到碧藍的水面上,你才會知道什麼是絕對藍度。和歐洲大部分小鎮一樣,Trogie的老城擁有鱗次櫛比的店鋪、花團錦簇的窗口、逼仄蜿蜒的小巷、鑲嵌在教堂鐘樓上的巨大日晷鍾,在布拉格、馬爾他、裡斯本都能找出相似的影子。
遠山、近海、無邊無際的紅瓦屋頂分布在亞得利亞海水的兩側。往來其間的白色帆船,海鷗或高或低,棕櫚樹的碧浪此起彼伏,美得令人無法挪動腳步。沿著濱江大道踱步,8月的天空仿佛被徹底洗白,藍的不可思議,海水還沒來得及鍍上夕陽的色彩,呈現著一種深沉的蔚藍。碼頭總是喧囂,擠滿了等著登船去附近幾隻小島曬日光浴的遊客,時不時可以看到一道銀白色的弧線,划過平靜的水面,飛馳而去。傍晚則是截然不同的景象,大小遊艇紛紛駛回海港,幾艘小木船上,能瞥見活蹦亂跳的鮮魚。
克羅埃西亞的美食多以海鮮燒烤為主,威尼斯統治時期吸收了義大利美食的精華,又加入了靠海吃海的特色。每天早上八九點,海邊的魚市便熱鬧起來,這裡賣的多是海魚,找不到國內常見的黃魚、鯽魚、黑魚,倒可以趁機學很多新名詞,烏頰魚、胭脂魚、海鱸魚,其中又以金頭鯛最為鮮美,在斯普利特的幾天,幾乎把所有新名詞吃了個遍。時值黃昏,幾小時前還熙煕攘攘的街道此刻已人去樓空,斯普利特回復了它本來的寧靜,我們的旅行到此告一段落,但可以預期的是明天當陽光照耀港灣的時候,這裡又將迎來如潮的人流,又將開始一個喧鬧的白晝。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到這了,歡迎大家轉發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