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7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旅遊服務屬於服務貿易的第一大領域,但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旅遊業可以說都在經歷「寒冬」。《直通服貿會》記者探館,一起感受一下如何實現「旅遊連通世界,點亮美好生活」,旅遊業採取哪些方法「自救」?
主持人:如果讓你用幾個關鍵詞來概括旅遊服務專題展探館體驗,你會選哪幾個詞?
記者:我會選三個關鍵詞——熱情、傳承、創新。先說「熱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旅遊業都在經歷「寒冬」,但是走進位於國家會議中心地下一層的旅遊服務專題展展廳,會感受到46家參展展團和企業把10000平方米的空間打造成了熱情好客的旅遊盛會。圍繞「旅遊連通世界,點亮美好生活」的主題,無論是來自四川、陝西、西藏等展區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臺推介表演,還是機器人引導講解、直播營銷,以及妙趣橫生的互動體驗,都讓人忍不住想參與、想嘗試、想前往。多點觸控屏和VR體驗區前觀眾比較多,尤其是飛越體驗項目前,更是一直排著十多人的隊伍。現場操作輔助員楊露告訴我,這個項目可以完全不受疫情影響,遍覽世界風光。
楊露:我們公司叫北京以諾視景數字藝術有限公司,「飛越魅力中國 飛越美麗世界」,這是我們活動的主題。落到咱們今天這個項目上,就叫「飛越北京」。在這裡面看到的是北京的八大景區,空中的視角,它還會有一個俯仰、俯衝,還有左右搖擺,就像飛越的感覺一樣。我們利用VR技術,讓大家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因為武漢現在處於後疫情時代,我們需要對武漢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所以我們下一個活動叫「飛越長江,飛越湖北,飛越武漢」,主要是以風景觀光為主。
主持人:換個角度來看風景,風採各不同。雖然受疫情影響,但是我們看風景的「熱情」還是要有,去不了,我們可以「飛」。再說說你所說的「傳承」。
記者:這次服貿會上,除了自然風光、名勝古蹟,北京、陝西、山東、海南、四川等展區,都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項目進行了展示,比如北京展區展覽主題為「魅力北京,擁抱世界」。立足於推進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建設,重點展示北京文化旅遊整體形象、特色資源和發展成果。在北京石景山區的展區,大家可以在非遺傳承人的示範指導下,體驗畫鼻煙壺、製作盤扣雪花和中國結。我有幸在京派內畫鼻煙壺第4代傳承人褚秀英老師的指導下,親手繪製了一個鼻煙壺。她說,小小的鼻煙壺裡,能畫出詩情畫意,能體現祖國的繁榮昌盛,不管是成人,還是學生,都特別喜歡,作為傳承者,他們也願意傳授,網課也很受歡迎。
神舟國際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監史濤告訴我,服貿會為參展商提供了更多的合作平臺、交流機會,有利於更好地在旅遊服務中傳承文化。
史濤:我們文化和旅遊方面在這個平臺上多一些交流,對我們旅遊的發展會有好處。就像故宮有自己的教育中心,跟我們現在也開始有對接。他們有成熟的課程,我們也可以藉此讓孩子和家長走入故宮,去真正體驗故宮的窗稜文化、建築文化、古玩文化、文物文化。一個好的文化的傳承,就是在這中間循序漸進或潛移默化地植入了孩子的心靈。
主持人:你剛才說第三個關鍵詞是「創新」,此次服貿會,各個主題展區都體現了前沿技術應用。在旅遊展區,你剛才也提到了VR技術、機器人智能指引,在出行方式上、旅遊產品上有哪些創新呢?
記者:旅遊產業受疫情影響大,開拓、創新新的業態模式是作為旅遊服務貿易發展重要的踐行者和推動者們必須考慮的問題。中國旅遊集團旅行服務有限公司營銷事業部總經理陳青勇告訴我,根據跨省遊開放以後的數據統計,大家的旅行選擇發生了變化。北方草原、古鎮體驗,海南島、海濱城市等線路比較受歡迎;出行上,以私家團、自由行、房車旅行、小團組為主,家庭成員或者熟悉的親朋好友一起的私人定製越來越多。
陳青勇:一方面能夠滿足大家安心遊、安心玩樂、安心吃的訴求,另外一方面,又能夠有一個好的旅行體驗。從旅遊產品的設計者來講,我們要迎合這種需求,未來的產品推出上,也會更注重一些個性化、碎片化、易於組合的產品來滿足整個消費市場的需求。
旅遊離不開交通工具,首汽約車參加本次北京服貿會的關鍵詞是「品質出行」。
首約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魏東:我們認為網際網路技術的進步,帶動了城市公共運輸服務的數位化轉型,網約車在便捷的基礎上,應該更加個性化、智能化。也就是說,我們現在能夠打造車了,那麼,如何能夠打造一輛我喜歡的車,更適合我的車?所以我們主張用戶分層、服務升級。
通過參展、參會共推旅遊業復甦是參展商們的共同心願。
魏東:希望把在中國市場積累的不管是技術能力、產品開發能力,還是運營系統能力,也能夠分享給全球其他市場的合作夥伴。
陳青勇:通過這種國際服務貿易的形式,能夠讓大家在服務貿易上增加交流,能夠促進經濟的的發展,最終能夠提振整個全球經濟的復甦,也是一種大國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