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即觀世音菩薩。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觀音菩薩為什麼叫觀音菩薩呢?為什麼不是別的菩薩叫觀音菩薩?」在這種時候,我們往往就說不上來。
古時候,盛行的《華法經普門品》在中國通行。中國通行的是鳩摩羅什的譯本。在五胡亂華的時代,北涼國國主沮渠蒙遜生了一場大病,群醫束手無策。就在這時,一名來自印度的名叫曇無讖的人,勸國主誠誦《華法經普門品》。沮渠蒙遜聽取了他的建議,誠心誠意的誦讀《華法經普門品》,不久竟真的不藥而愈了。自此以後,國主在國內廣弘《普門品》。在《普門品》裡,有這樣一句話,如果眾生在受苦之時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觀世音菩薩就能讓其得到解脫。
其他的佛經中,也有關於觀音菩薩的來歷的話語:
《悲華經》中說,阿彌陀佛在過去生中,曾為轉輪王無諍念。阿彌陀佛有子一千,長子名叫不眴。不眴出家之時,在寶藏佛前發願,如果眾生在遭受種種苦惱恐怖的時候,能夠憶念我,稱念我的名號,我就能幫他免除那些他所正在經受的種種痛苦煩惱。因此,寶藏佛為他授記並命名觀世音。
由不空三藏譯出的密教《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經》中,則認為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又名「得自性清淨法性如來」、「觀自在王如來」,只是他在西方清淨佛土中現佛身,在五濁惡世中現菩薩身。這裡的觀點是認為阿彌陀佛就是觀音菩薩。
《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說,觀音菩薩亦稱觀世音、觀自在、捻索、千光眼,既有不可思議的威神力,於過去無量劫中已然成佛,名為正法明如來。然以大悲願力,以菩薩行廣度眾生。所以觀音菩薩早已成佛,之所以我們仍然叫他觀音菩薩是因為他要廣度眾生,便自降佛位,任為菩薩。
這就是觀音菩薩的來歷了。
大勢至菩薩與觀音有什麼區別
大勢至菩薩,也稱得大勢菩薩或大精進菩薩,大家都簡稱勢至。
大勢至乃是梵文Mahās-thāmaprāpta的意譯。音譯過來是「摩訶那缽」。
《悲華經》卷裡說,刪提嵐世界的無諍念王有一千個兒子,長子名為不眴,次子名為尼摩。後無諍念王成佛為阿彌陀如來,不眴太子成為觀世音菩薩。而尼摩太子則成了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則是無上尊佛阿彌陀佛的右脅勢,而觀音菩薩是無上尊佛阿彌陀佛的左脅侍。大勢至菩薩和觀音菩薩作為阿彌陀來迎時的隨侍,前者手執蓮花,後者手拿金蓮臺。
這樣一看,大勢至菩薩和觀音菩薩還是親兄弟呢。但是,雖然大勢至菩薩和觀音菩薩是親兄弟,大勢至菩薩在中國民間信仰中的影響卻要遠遠遜於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往往在各寺廟中有神像供單獨供奉,但是大勢至菩薩幾乎沒有單獨被供奉的。據《觀無量壽經》記載,大勢至菩薩身放紫金色光,法相、裝飾皆同於觀音菩薩。
那麼又是如何來區分大勢至菩薩和觀音菩薩的呢?大勢至菩薩和觀音菩薩的主要區別是:大勢至菩薩頭上的寶冠有定瓶做標誌,而觀音菩薩頭上的寶冠則以一小化佛做標誌。有傳說大勢至菩薩頭頂寶瓶裡是智慧光,讓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眾生,能使眾生解脫血火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而觀音菩薩的頭上則是一尊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