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節
商妹兒曾報導過一個四川新晉網紅
→ 9D玻璃天橋
這條玻璃棧道
位於宜賓長寧古河鎮七洞溝
在國慶
曾承載了上萬的遊客遠眺風景
pie抖音,pie風景
遊客在橋上玩的不亦樂乎
要問為啥這座玻璃棧道這麼受歡迎?
大概就兩個字:肥腸刺激吧!
聽說
這裡的玻璃會在瞬間變成
絢麗多彩的立體玻璃
讓你仿若有佇立半空
手摘青山的錯覺
在棧道上行走
絕對是一場全方位的9D體驗!
時間倒回幾個月前
為了建設這條棧道
幾個「蜘蛛人」來到了宜賓長寧...
三年前開始,以洛陽嵩縣車村鎮人呂貽國為首的這批旅遊景區建設者,活躍於全國各地景區,專門架設玻璃天橋和玻璃棧道,因常掛著繩索高空作業,被稱為「蜘蛛人」。
遠離地面,玻璃天橋、棧道, 低則三四十米,高則三四百米,別人眼中驚心刺激的景觀,對於他們而言只是普通工作。
今年國慶前後,遊客蜂擁而至宜賓長寧縣七洞溝的雲海玻璃天橋。忙著拍照、錄視頻的遊客中,夾雜著3名身著迷彩服的工人,他們正全神貫注專注的擰著天橋外側欄杆上的螺絲。
這三名工人,是來自河南省洛陽市嵩縣的農民,專門在全國各地的深山密林中,打造玻璃景觀,架設玻璃天橋。
「對直往前走嘛,不怕的,我們每天推著六七百斤的玻璃在上面走。」看到記者在橋上走了30米就雙腿打顫,操著濃重河南地方口音不會講普通話的工人老李如是說。
那一天,這座後來成為網紅的玻璃天橋,還差三塊玻璃橋面才合龍,懸空188米,沒有護欄。
建設過程。受訪者供圖
風一吹來,能明顯地感到大橋有節奏地晃動,任憑記者如何壯膽也不敢再往前走。俯看橋下,清澈見底的綿溪河泛著泡沫流淌於腳下,恐懼感油然而生。
然而老李和他的工友們,則麻利地推著運輸玻璃的推車,在橋上來回奔走。「現在橋面鋪好,習慣了就不怕了,但此前都要拴上保險繩。」老李說。
老李和工友們年齡都在40歲以上,因為常年高空作業拴著繩索,他們被人們稱為「蜘蛛人」。這個「蜘蛛人」團隊的領隊正是呂貽國。
三年來,呂貽國和他的「蜘蛛人」團隊轉戰河南、浙江、重慶、四川等地,已建成了15座玻璃景觀天橋。他們建設的風景,吸引著成千上萬人。以七洞溝景區為例,今年國慶大假,人流竟比去年增加了45倍。
呂貽國和老李們組成的「蜘蛛人」團隊,是為險而生的。他們追峰逐險,常年穿梭於各地的深山峽谷之中。
在旅遊規劃專家劉傑武看來,多數山嶽景觀很難達到鬼斧神工的境地。平淡的山嶽要增加吸引力,就必須在「險」字上做文章。玻璃天橋和棧道,正是靠著驚險、刺激吸引人流。
七洞溝玻璃天橋的人流
發跡於煤炭行業的河南三門峽人張寶峰三年前開始轉行投資玻璃天橋,七洞溝是張寶峰投資的第二個旅遊項目。
和呂貽國一拍即合後,張寶峰和七洞溝景區達成了施工建設協議:2018年國慶節,這座號稱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9D玻璃天橋必須投入使用。
各地人造玻璃景觀。受訪者供圖
建設過程。受訪者供圖
在沒有道路,近乎垂直的懸崖上施工,材料的運輸是個大問題。工人告訴記者:這是他建過的施工難度最大的玻璃天橋。
「高空作業,危險;勞動強度大,辛苦。工資少了沒人幹。」呂貽國告訴記者,他帶領的「狼行」 玻璃景觀建設團隊有技術員、普工、小工,人最多的時候有五六十人幹活,均來自洛陽嵩縣。
呂貽國包幹工人們的車費、生活和住宿,小工保證300元一天,技術工人至少400元;工資最高者月收入可達1.5萬元。「如果在家種地,一年也掙不了這麼多錢。」
七洞溝玻璃天橋建成前。羅敏攝
呂貽國向記者揭秘了棧道製作過程:建好索塔後,需要先用無人飛機拉一根極細小的線到對岸;再用這根線牽引一根更大的繩子過來;如此至少反覆四次後,才最終把拇指多粗、重達數噸的鋼索拉過來。這樣的鋼索,每座玻璃天橋需要20餘根。
上下兩端鋼索固定好後,工人們搖身一變成了「蜘蛛人」,踩在只有20來公分寬的木板上,緩慢地鋪設重達600餘斤的3層夾膠玻璃橋面。
建設過程。受訪者供圖
在七洞溝玻璃天橋項目經理任倖幸眼裡,這些連普通話都說不利索的建橋工人很了不起。
從5月動工到10月竣工,留給「蜘蛛人」的時間只有短短的5個月。玻璃天橋的橋墩在兩個山頭同時施工,為了節省時間,工人們吃飯、喝水都在山上。
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人們在山頂建了個簡易的卷揚機,山下的人們將盒飯、飲料裝進紙箱,抬上可滑行的攪盤,送到工人們手中。
「施工人員在鋼索上來回走動,必須保證安全,進退速度就比較慢。」張寶峰說,「蜘蛛人」們都 穿著尿不溼上鋼索,節省上廁所的時間。
呂貽國和他的「蜘蛛人」團隊,三年來已建成15座玻璃天橋,其中兩座桁架橋,13座吊索橋。
他說,他的團隊建橋數量排在前五名內,據此推測過去三年來,全國各地已建成的玻璃天橋達80餘座。而各地玻璃棧道、觀景平臺數量,已經無法統計。
各地人造玻璃景觀。受訪者供圖
玻璃天橋集驚險、刺激、美景於一身,具有強烈的畫面感、帶入感、新奇感、個性感,自帶網紅屬性 ,直至2018年仍然是自帶引流性質的第一網紅項目。
旅遊規劃專家劉傑武稱,2019年,如果只是抱著投資心理進行的無特色玻璃天橋開發,很可能會進入虧損通道。「因為風口已經弱了,甚至可能很快就過去了。」
中國著名旅遊專家、北京外國語大學文創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員劉思敏博士認為:
「遍地開花」式的 玻璃天橋是景區創意缺失的體現。「是否修建玻璃天橋、棧 道、觀景臺,建在哪裡,要以景區實際情況決定。『一窩蜂』修建玻璃天橋的現象值得反思。」
國慶節一過
那群操著洛陽嵩縣口音的「蜘蛛人」
離開辛勤忙碌五個月的宜賓長寧
與此同時
眉山洪雅縣一處懸崖峽谷裡
又響起了當地人聽不懂的洛陽話音
他們將在這裡興建另一座玻璃天橋
正是蜘蛛人的險中勞作
才有了一個個引人入勝的高空棧道
網紅景點來之不易
向「蜘蛛人」致敬!
* 記者 羅敏 攝影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