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韓戰前的漢城,圖五圖六街頭隨處可見漢字

2020-12-17 挖史君

漢城,現稱首爾,現在是韓國的首都,世界第十大城市,位於朝鮮半島中部,1394年朝鮮國王遷都漢陽,將漢陽改為漢城,此後的漢城一直為朝鮮王國的首都。

韓戰爆發後,漢城曾四度易手,1948年韓國光復後,繼續使用漢城這個名字,1949年提升為特別市,開始不斷向周圍地區擴張。

韓戰爆發以後,1950年6月朝鮮人民軍佔領漢城,9月,聯合國軍又佔領漢城,1951年1月8日,漢城又再一次被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佔領,3月,聯合國軍又再次攻克漢城,使得漢城在韓戰中四次易手。

漢城在韓戰中四次易手使得昔日繁華的市區變為一片廢墟,沒有了往日的氣象,由於自古以來受漢文化影響,漢城街頭隨處可見漢字。【圖為漢城街頭】

【漢城街頭】隨處可見的漢字,圖為1948年漢城街頭。

【漢城隨處可見的漢字】圖為韓戰前的漢城街頭。

【圖為韓戰爆發前的漢城街頭】

相關焦點

  • 1950年韓戰爆發前的漢城一片祥和,幾度易手後,這裡滿目瘡痍
    【戰爭爆發之前】這是1950年韓戰爆發之前的漢城,在朝鮮歷史上漢城和平壤一樣,都是半島上非常重要的城市。不過在1945年因為日本的戰敗,這裡隨著日本人的離去反而成為了美國人進駐的地方。同時半島北方也進入了蘇聯人,於是朝鮮成為了兩大強國對立的前沿,時刻面臨著分裂的危險。
  • 韓戰老兵鏡頭下,漢城百姓的戰後生活
    樸亨洙於1933年出生於朝鮮京畿道的開城。1950年6月韓戰爆發,他加入了南朝鮮的軍隊進行戰鬥。韓戰期間,樸亨洙身處最前線,親眼見證了戰爭的恐怖。他曾經說過,戰爭奪走了很多東西。戰爭結束後,他返回漢城,成為了一名職業攝影師。雖然主要從事廣告和時尚攝影,但他還穿行於漢城的大街小巷,用鏡頭記錄了戰後的南朝鮮進行重建的過程。【圖1】漢城街頭,一名「摩登」的中年女子正優雅地走著。她上身穿著一件毛呢大衣,下身穿著短裙,目視前方,氣質不俗。
  • 這是1949年韓國的首都,那時的首爾破舊不堪,滿大街的漢字招牌
    這組老照片拍攝於1949年的韓國漢城(今韓國首爾,在2005年韓國將漢城改為首爾),此時的大韓民國才建立沒多久。圖為當時漢城的一條街道,一輛裝滿柴火的牛車停在路邊,路邊的商鋪懸掛的招牌都是漢字。圖為當時漢城的街頭,那輛藍色的馬拉三輪車格外顯眼,這輛車的車身上印有「兄弟」兩個漢字。在李氏朝鮮王朝時代,朝鮮的官方文字是漢字,是否認識漢字被視為知識分子與普通人的界線。當時的社會高層人士看不起本土的諺文,認為這是給智力低下,學習不了漢字的人用的,強力抵制,所以諺文只在民間流傳。
  • 韓戰真相:圖六是麥克阿瑟視察,失誤中炸毀漢江大橋
    【奔襲途中】1950年6月到1951年3月,南朝鮮首都四度易手,成為戰爭史上少有的慘烈的國都攻防戰。在這幾個月裡,數以萬計的人死亡。1950年6月,人民軍勢如破竹,僅用3天就佔領漢城。而被美國軍事顧問團稱之為「亞洲雄獅」的南朝鮮軍隊,竟沒能抵擋住人民軍的一次衝鋒,就被迫逃離漢城。
  • 叫了六百多年的漢城已被改成首爾,韓國人說我們還要把漢字申遺
    2005年1月19日,時任韓國漢城市市長李明博舉行記者招待會,正式宣布把漢城市的中文名稱改為「首爾」,同時宣布「漢城」一詞不再使用。至於改名的原因,李明博稱「中國人將Washington稱為華盛頓、將London稱為倫敦、將Moscow稱為莫斯科,都是用與這些詞的發音接近的漢語來標記的,只有Seoul仍按照古代名稱將之稱為漢城,這引起了很大的混亂。」其實李明博的解釋很牽強,韓國這麼做只有一個目的,去除中國的對其的影響,「去漢語化」。那麼漢城這個叫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 韓戰漢城9個月內4次易主 屠殺場面慘不忍睹
    1950年6月,三八線上打響了第一槍,北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3天佔領了漢城;9月29日,美軍仁川登陸後,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克漢城;1951年1月4日,中朝軍隊宣布解放漢城;隨後聯合國軍發起反攻,又於同年3月15日二次奪回這座城市。
  • 韓戰初期,朝鮮人民軍為何會戰鬥力極強,殲敵60000多人
    70年前的韓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洲地區規模較大的局部戰爭。這場戰爭給亞洲地區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然而,當我們系統的研究韓戰的歷史,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韓戰初期,朝鮮人民軍對韓軍是一邊倒的進攻優勢。
  • 韓國舊影1951年,漢城和釜山的百姓生活
    朝鮮半島光復後不久即實行南北分治,李承晚在京城建立大韓民國,並把首都改名為「」(無漢字名,2005年韓國正式命名城市的漢字名,「首爾」)。1950年6月28日,朝鮮人民軍佔領漢城。聯合國軍9月20日至9月27日發動漢城戰役,於9月27日收復了漢城。
  • 韓戰中韓國政府和美軍製造的屠殺;10萬朝鮮民眾死於同胞之手
    韓戰中韓國政府和美軍製造的屠殺;10萬朝鮮民眾死於同胞之手 1948年朝鮮半島南北方各自建立政權和獨立的軍隊,便是我們如今熟知的北朝,南韓。之後,美蘇分別撤軍,南北雙方矛盾激劇計劃,雙方都想訴諸武力實現國家的統一,大戰一觸即發。圖為韓戰爆發後,美軍在仁川登陸後運輸軍用物資的場景。
  • 古代韓國以用漢字為榮,如今把漢城改成首爾,為何只針對漢語
    1392年,李成桂取代王氏高麗建立朝鮮王朝,定都於漢城,朝鮮王朝進一步確定了以儒教治國,儒家思想成為國家統治理念。朝鮮雖然繼承了漢族的文化體系但是也出現不少問題,朝鮮沒有自己的獨創文字但是卻有自己的語言體系。
  • 從閃擊漢城到仁川登陸,一路凱歌的朝鮮軍隊怎麼突然蔫了?
    圖:朝韓雙方進攻示意圖01 一味地向南進軍在戰爭剛開始,金日成的「閃電戰」的效果可以,6月28日,部隊就攻陷了韓國首都漢城。儘管遭到了點兒美軍飛機的轟炸,由於勝利的鼓舞,金日成還是打算乘勝追擊。圖:朝鮮人民軍南進示意圖這個時候,金日成才發現部隊根本無法推進了。6月26日美軍飛機就參加了戰鬥,相繼對漢城和平壤實施「野蠻轟炸」,到7月3日,朝鮮就有36架飛機和5艘艦船被毀。靠著士氣,金日成還能向南推進,但美國空軍越來越頻繁的集群式轟炸,造成前線部隊很大損失。
  • 中美俄朝韓五國教科書上如何描述韓戰?
    在撤軍前,蘇聯在北方扶植了自己的金日成獨裁政權,而美國在南方扶植了自己的李承晚政權。1948年,朝鮮分裂為兩個國家:北方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南方的大韓民國。兩個政權都鎮壓反對派,並開始準備武力奪取整個半島。1950年6月,北朝鮮軍隊侵入南方,並正式宣布他們是為了反擊李承晚軍隊的攻擊。共產黨分子佔領了南朝鮮首都漢城,並渴望繼續前進。8月,南朝鮮軍隊手裡只剩下半島南部面積不大的釜山基地。
  • 七八十年前的韓國漢城,街上幾乎都是漢字,官方語言更是漢語
    而今天小編要說的正是這樣一個國家,它與我國的文化很是相似,甚至曾經的首都名還是以我們的漢字命名,它就是韓國。熟悉歷史的大都知道,韓國原來即是朝鮮,日本戰敗後受美國與蘇聯掌控,一個在南,一個在北,後來戰爭爆發,南朝鮮就變成了今日的韓國。
  • 韓戰倒計時:開戰前的國家較量和秘密共謀
    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鮮半島大雨滂沱,漢城被霧氣籠罩。這是朝鮮半島梅雨季節裡普通的一天。4時,三八線上,連續升起的信號彈划過漆黑的夜空,5時,北朝鮮的數千門炮火轟鳴,韓戰爆發。動蕩的世界,沒有人會認為亞洲東部地區發生的一場局部戰事 「會對這個半島以外的人們產生什麼影響久遠的後果」,這一天對於朝鮮以外的世界實在是個普通日子。
  • 老照片,甲午戰爭時期的朝鮮,那時清朝和日本正在這裡激戰
    圖為當時的平壤牡丹臺和玄武門,這兩處是平壤北邊的戰略要地。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國王邀請宗主國清朝出兵鎮壓,清政府派葉志超、聶士成率2500名清軍入朝。日軍亦以保護使館和僑民為藉口不請自來,逐漸增至上萬人,朝鮮半島局勢驟然緊張。
  • 韓戰時期朝鮮人民軍老照片:曾被美國打的狼狽不堪,難得一見
    在韓戰爆發前蘇聯曾經給北朝鮮遺留了大量的武器裝備,二戰結束後美蘇曾經各佔據半島南北,這些裝備都是和美軍共同佔領朝鮮時蘇軍自身的武器,可以說都是一手裝備。 【訓練中的朝鮮士兵】韓戰爆發前蘇軍同樣給朝鮮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裝備,180架新型戰鬥機飛進了朝鮮,這其中有70架攻擊轟炸機、40架雅克戰鬥機,這些飛機連當時的中國都沒有。
  • 老照片:百年前的韓國首爾,看首爾百年前的模樣
    14世紀末朝鮮王朝定都漢陽後,改名為「漢城」。2005年韓國正式定中文名為「首爾」。圖為漢城彰義門,彰義門又稱紫河門。朝鮮太祖5年(1396年)在建造都城時,一同建成此門。圖為漢城大西門(敦義門)。該城門落成於朝鮮王朝時期的1396年(朝鮮太祖5年)。1915年的日治時期,日本人以擴建道路為由將其拆卸。因敦義門所在地原屬於西大門區,故敦義門也常被稱為西大門。
  • 韓戰爆發前的實力對比,韓國為何會一敗塗地
    戰爭一開打,韓國國防軍就呈現潰敗之勢,朝鮮人民軍節節勝利。6月27日漢城失守,撤退過程中韓國高層炸毀了漢江大橋,將大量軍隊白白送給了朝鮮。7月20日人民軍佔領大田;7月24日佔領木浦;7月31日佔領晉州。韓國國防軍和美軍一直退到了釜山,此時朝鮮人民軍已經佔領了朝鮮半島90%的土地,92%的人口。
  • 談兵第一期:志願軍當年是怎樣扛著紅旗進漢城的?
    圖1:1951年1月,志願軍攻入漢城1950年10月19日,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從10月25日到12月24日,志願軍接連發起第一、第二次戰役,將戰線從中朝邊境一路推至三八線,取得了輝煌的勝利。12月5日,亞洲十三個國家提出《朝鮮和平方案》,主要內容包括:立即停火;中國和美國軍隊撤離朝鮮;美艦撤出臺灣海峽;由聯合國裁軍委員會監督南、北朝鮮軍隊解除武裝;由六個聯合國成員國組成一支不超過五萬人的部隊留在朝鮮維持治安;海港、邊境由聯合國觀察員進行視察,以保證上述條款的執行;實現停火後六個月由聯合國朝鮮委員會主持選舉;選舉後三個月,聯合國部隊撤走。
  • 歷史上的今天,漢城議會正式通過,把其市的中文名稱,定為稱首爾
    首爾(諺文:;英文:Seoul),全稱首爾特別市(諺文:/漢字:特別市),舊稱漢城。大韓民國首都,是朝鮮半島最大的城市,亞洲主要金融城市之一;也是全韓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首爾位於韓國西北部的漢江流域,朝鮮半島的中部。最早為傳疑時代的真番,辰國等後被統稱為三韓部落的棲居地,1394年朝鮮國王李成桂遷都漢陽並改為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