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連續3年發掘,考古工作者在天山北麓的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境內,發現一座始建於高昌回鶻(約公元10世紀)的公共浴場遺址。
面積巨大 功能齊全
浴場遺址位於奇臺縣唐朝墩古城東北部,整體結構由中心部位的磚砌主體建築、東側相接的土坯建築和北側中心的灶址及左右兩端的水井等相關遺蹟構成,浴場遺址總面積約400平方米,按功能可分為門廳區、工作區和洗浴區等3個區域。
出土的文物
高昌回鶻至蒙元時期
考古工作者根據層位關係和出土遺物,確定浴場遺址最初營建於高昌回鶻時期,至蒙元時期曾被改建沿用。
高昌回鶻王國建立
高昌回鶻是一古國名字。在840年的回鶻西遷浪潮中,以龐特勤為首的一支越過天山進入焉耆地區。當他得知逃到漠南的回鶻可汗烏介已被殺害的消息後,便於848或856年在焉耆自稱可汗,856年唐朝遣使前去冊封,但冊封未能實現。同時,在北庭地區也有一股回鶻勢力在活動,「餘眾保金莎嶺,眾至二十萬。」當時阻擋唐朝冊封使的可能就是這一股勢力。至60年代這一集團中出現了一位名叫僕固俊的新首領。他於866年大敗吐蕃大將尚恐熱,奪取了西州、北庭、輪臺、清鎮等要地。戰敗的尚恐熱被拓跋懷光活捉之後斬首,高昌成為回鶻的首都,北庭成為夏都,高昌回鶻王國建立。
由於唐朝墩古城地處歐亞草原內陸地區,夏季炎熱,多大風天氣,冬季寒冷,無霜期較短,在這種氣候條件下,建設公共浴場顯得合乎情理,一方面滿足城市居民日常清潔需要,另一方面可供往來旅人沐浴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