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鄉村教會系列:大名約拿團契立志擎十架旌旗傳福音真理

2020-12-15 基督教資訊平臺

編者按:

100年前,說起基督教,人們常常以「洋教」來稱呼。而如今,在中國許許多多普普通通的鄉土農村中,福音的信息已經飛入到很多樸實的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村民家中與心中,基督教與中國鄉土農村的結合也成為中國教會一道風景線。

 

雖然時下在城市也有越來越多新興的城市家庭教會湧現出來,不過傳統的農村家庭教會仍舊在整個中國教會中擁有著很大的比例。

 

基督時報同工日前同工們有幸走訪了位於河北邯鄲大名的農村教會,親身感受了當地的弟兄姐妹們在鄉土之中的信仰與生活。雖然走訪的時間僅只有一周的時間,但是短暫的接觸仍舊讓我們感受到上帝在當地的奇妙工作、弟兄姐妹信仰的虔誠、以及濃鬱的鄉土文化氣息。

 

因此,在走訪結束之後,基督時報的同工們也陸續藉文章來分享大名之行的所看所聽以及所感,盼望透過這樣的系列文章也讓大家感受到農村教會的特點與風採,也就目前中國農村教會所面臨的一些普遍挑戰進行建設性的探討,共同為農村教會的發展守望與代禱告。同時,我們也盼望以後有更多走進鄉村教會的機會,感受各地農村教會的特色與神在各地的奇妙工作。

 

本篇是河北大名之行系列之二:

大名基督教約拿團契:擎十架旌旗 傳福音真理

 

「他又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馬可福音16:15

在河北邯鄲市大名縣基督教會有這麼一個團契,團契的成員是一群熱心於福音事工的青年,他們有主清楚的呼召和異象,願靠著主共同興旺福音,常常下鄉布道領人歸主;他們通過夏令營來服事青少年,讓他們明白人生的意義與目標;他們雖然清貧,但上帝總把夠用的恩典加給他們。他們就是——約拿福音團契的弟兄姊妹們。

近日,基督時報網站的同工與約拿團契負責人張弟兄一起數算了上帝如何帶領團契成為一個有力的福音宣教事工,上帝對這個的團契的帶領與美意。

約拿團契成立於2008年10月份,目前有20幾位同工。團契的成員大部分都是農民,他們在非農忙期間積極的投入到宣教中,本著「擎十架旌旗 傳福音真理,牧養教會 廣傳福音」的異象,為主收割了很多「莊稼」。團契自成立來下鄉布道20幾次,帶領1000多人決志悔改,布道人數最多的一次是有600多人來聽,其中35人填寫了決志條。

約拿團契的名字來源於《聖經》中的《約拿書》,約拿是一個被神呼召但卻逃脫自己使命的先知,但後來因著上帝的管教,先知迴轉並完成了自己使命。團契使用這個名字是因為同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與經歷,每個人都有一個背叛主遠離主的過去,藉著這個名字來常常提醒自己曾經遠離過主,也曾經放下過福音工作,以此為戒,不忘記神在自己身上的恩典。另外一個原因是約拿是被神差派海外去宣教的人,「約拿團契」也希望成為一個廣傳福音、甚至能夠差派海外宣教士的團契。

團契宣傳單

團契成員一起學習

團契成員帶領大家讚美

團契在重陽節的布道會1

團契在重陽節的布道會2

參加布道的村民

約拿團契目標是對外下鄉布道建立教會,對內牧養教會栽培信徒生命、傳遞異象。主要工作是藉著組織福音布道、教會敬拜讚美會、婚禮慶典、追思禮拜等方式引人認識那至善至美的上帝。在農村中,一般稍微有些重要的場合與儀式,都會請一些樂隊來增添儀式的氣氛。很多教會意識到這是個好契機,於是紛紛成立了福音樂隊。約拿團契的樂隊也藉著這些機會,利用上帝所賜予在服事上的各樣恩賜,通過曲藝表演、講道呼召等方式來向村民傳福音。

在團契活動中還有一塊很重要的部分是青少年夏令營。當時團契中的靳感恩弟兄有個負擔,想把一些孩子在暑假的時候組織起來做夏令營,通過夏令營幫助孩子們的屬靈生命有個長進。目前每年在本地的夏令營有170-200名孩子參加,另外,他們還去一些其他省份教會舉辦夏令營造就當地的孩子。在夏令營中他們每期通過不同的主題來安排相應的課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團契的同工都是拿出自己的閒暇時間來服事主,在農村的收入也都很有限,但他們依然願意為主背起十字架,承諾下鄉布道不給教會信徒帶來食宿方面的壓力。因著這樣的心志,上帝也格外眷顧他們,讓團契從沒因為資金難處而停止,因為聖經上記著說「你們要先求神的國跟神的義,這些都要加給你們了。」團契負責人張弟兄分享說,不是有了錢才做事情,而是當要做事情的時候,錢就來了。

在服事中,大家意識到每個人的屬靈生命需要有更多的長進,因此張弟兄就聯繫其他教會的教師來團契講課,提高大家在真道、系統神學方面的見識。團員先後學習過北京李月勝老師的《基督徒的治家理財》,還有《世界教會史》、九種人格培訓等課程。另外迦南詩歌作者曉敏姐妹也於今年3月份來看望過大家,並分享見證了神對自己的帶領。

團契的下一步計劃是希望能夠走出去傳福音,09年團契去廣西在山區對壯族傳福音。接下來的布道想轉向城市裡的農民工。

據張弟兄介紹,團契給同工們的培訓計劃是每個月1次,團契同工們聚到一起學習三五天。有一個同工已經被送到邯鄲聖經培訓中心接受2年的培訓。還有一個在北京接受神學培訓。現在團契把一些上過神學,但沒有什麼服事的人組織起來,給他們安排跟冀魯豫地區的教會互相有聯結,讓這些同工走出去服事。

在談到現在團契的需求的時候,張弟兄分享說,現在農村信徒的觀念就是有了錢就要蓋禮拜堂,傳福音就是在教會中傳,他們沒有意識到福音事工的重要性,所以導致現在福音事工的發展受限制。

另外,農村教會普遍是牧者層次不夠,因此在牧養信徒方面就不夠;大家不認可傳道人拿工資,因此傳道人在生活方面沒有保障,也許為了生計,傳道人還要自己下地種田,甚至自己做些小買賣,這就間接影響傳道人服事的專注性。

要改善這些方面,張弟兄建議說,希望能夠給傳道人經濟供應,也給他們靈修的時間,讓他們可以常常在神的裡面重新得力。現在傳道人有一個毛病就是有時間去工作,卻沒時間去學習。傳道人不重視學習傳那他的生命就沒有提高,他們只能是維持信徒的信仰生命,卻不能提高信徒的生命。所以這也需要調整傳道人的觀念,通過學習讓傳道人的素質有所提高。

相關焦點

  • 農村團契創新團歌宣告異象 聖靈感動十分鐘完成
    在河北邯鄲市大名縣約拿福音團契,團契的成員是一群熱心於福音事工的青年,常常下鄉布道領人歸主;並通過夏令營來服事青少年,讓他們明白人生的意義與目標;他們雖然清貧,但上帝總把夠用的恩典加給他們。
  • 禱告山回傳團契:願承接福音最後一棒傳回耶路撒冷
    福音最後一棒的使命已然落在了中國的大地上。聖經說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這福音不但能把現實中一切向錢看的靈魂拯救出來,還必將使中國人承擔起福音最後一棒傳回耶路撒冷的大使命。「禱告山回傳團契」是號稱「祖國林都」的伊春市中兩個教會同工與新疆宣教士一起在禱告中,明確神的引領而建立起來的。
  • 韓國牧者訪杭州心連心團契分享教會四個必要因素
    牧師首先介紹了保羅的背景,保羅原來是一個逼迫教會,逼迫基督徒的人,後來親自經歷到神,變成了一個火熱愛主,愛教會的使徒。他寫了很多書信,如哥林多前後書,以弗所書,腓力比書都是寫給教會的。其中羅馬書是寫給羅馬教會的,羅馬教會並不是他所建立,而且他沒有去過那裡,所以通過書信告訴他們基督的信息和真理。
  • 「門徒訓練中心」創辦人艾得理傳:為中華福音獻上一生,努力培養...
    1911年,艾得理生於英國一個宣教士家庭,父親在羅馬尼亞的布加勒斯特工作,專門向猶太人傳福音。艾得理與三位兄弟從小跟母親生活,他們都在屬靈氛圍下長大,後來都成為了宣教士。艾得理從小喜歡看屬靈偉人的傳記,尤其是關於戴德生、劍橋七傑等中國內地會宣教士的,聖靈籍著這些前輩聖徒的感人事跡,使艾得理深受鼓舞,他立志承續他們的佳美腳蹤前往中國宣教。
  • 從初代教會的小組模式學習:怎樣更好的發展小組團契
    後來,以色列人出埃及,神以小組為架構建立了以色列新的形態,有十人一組、五十人一組、一百人一組、一千人一組,這樣,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小組裡得到比較好的關照。等到新約,耶穌帶領的十二門徒就是最典型的小組。他們有三年多的時間,天天在一起,吃喝住行,形影不離。初期教會,在人數激增的情況下,很快就有了小組聚會形式。
  • 長春海口路教堂的福音文化長廊
    「幾硯昔年遊,於今成十秋。"應吉林長春海口路教會閆鵬主任牧師邀請,筆者有幸參加海口路教堂成立10周年感恩讚美會。聆聽上帝的訓誨,看著弟兄姊妹喜樂笑顏、欣賞獻給上帝的歌舞,內心充滿感恩如火挑旺的激情。和一年前筆者到海口路教堂相比,聖殿的榮光莊嚴不變;牧者聖徒敬神愛人的情懷不變;而發生變化的是教堂的福音文化長廊又有更新。
  • 王艾明臺灣談大陸教會與神學教育發展現狀和挑戰
    2.城市教會vs.鄉村教會 大陸城市與鄉村教會存在截然不同的問題。城市裡多數的獨立教會,多為海歸、專業人士或大學生團契,他們認為這些政府確認的宗教團體的負責人,無法傳達正確福音與純粹教義,因而不願與之聯繫和通過他們申請政府的登記。 鄉村教會的會眾並不講求神學,只要聽到得救的福音與平安的信息。
  • 颶風擋不了福音:深圳男人團契音樂會160多人歸主 名曲《小芳》創...
    當晚雖然遭遇天兔颶風襲擊,但仍有大量會眾冒雨參加布道會,並且有160多人決志相信耶穌,可見颶風阻擋不了福音的力量。舒方是中國最早的文化投資人;國際文化教育交流的使者;精英級策劃人、製作人。現任美國GLORY歌老匯總裁; 美國華旗教育集團大中華區主席; 美中國際發展促進會共同主席;環美國際青少年(紐約)時尚周組委會主席。
  • 寫給團契轉型為小組的教會
    就是我最初在教會推廣小組時,對團契的認識仍然處於模糊的狀態;甚至我已經牧會好多年了,對團契還是沒有什麼認識。直等到我深入小組事工,有了許多的反思,不斷地在小組中落實許多聖經真理的時候,才逐漸地撥開雲霧見晴天。今天我樂意將我的理解與大家分享,可以給要轉型做小組的教會團契提供一些參考。
  • 華理克:教會建立團契的6點要求
    編者按:一個教會能建立起健康的團契生活對信徒生命成長非常重要,美國馬鞍峰教會的華理克牧師總結了教會建立團契的六點要求,希望對教會建立健康美好的團契帶來幫助和指導。
  • 合肥市基督教會青年團契聖誕晚會上 200位慕道友決志
    合肥市基督教會青年團契「選擇」聖誕福音晚會(圖:合肥市基督教會青年團契) 舞蹈「有一天」((圖:合肥市基督教會青年團契) 短劇「選擇」(圖:合肥市基督教會青年團契) 決志現場(圖:合肥市基督教會青年團契) 2010年12月22日19時,合肥市基督教會青年團契大型聖誕福音晚會於合肥市基督教堂舉行。
  • 我們家為什麼堅持每周都去教會和團契?
    在我以前的教會小組長說:不是教會團契需要他,而是他需要教會團契。那個時候我還不太能明白他的這句話,我看到的是他在服侍,他在服務別的人。我看到的是很多人需要他,但是他卻說,這是他的需要。後來我慢慢的明白他的這句話的意思了,我現在也有同樣的感受,不是教會團契需要我,而是我需要教會團契。
  • 北京教會大學生團契首次聯合音樂布道在豐臺堂上演
    2011年12月3日,北京基督教豐臺堂大學生團契,聯合海澱堂、缸瓦市堂大學生團契在豐臺堂舉辦了一場主題為《他的名稱為奇妙》的盛大音樂讚美布道會。據悉,此次音樂讚美布道會為三個教堂大學生團契之間的首次合作。 聖誕音樂讚美會節目精彩紛呈,有舞蹈、獨唱、音樂劇、相聲等,結合大學生現實生活,講述基督信仰帶來的生命的見證。
  • 【專訪】山西臨汾教會殘障團契負責人: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
    接下來,張長老主要針對殘障團契的發展情況和服侍異象和福音時報進行了交流。福音時報:殘障團契是怎麼開始的呢?想請您簡單分享下經過。福音時報:殘障團契現在情況如何?主要開展哪些活動?牧養殘疾人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張曉華長老:成立以來,目前殘障團契註冊有五六十個人,平常活動二三十個人,教會也比較重視這個團契,每年聖誕節也都要上去演節目。
  • 以微信為例 教會如何有效使用新媒體?
    圖:攝圖網 新媒體時代,個人、教會如何有效使用新媒體傳福音芝加哥某華人基督教會以微信為例對此做了探討,提出:「我們生活在新媒體時代,應當思考如何用好這個工具來建造我們的屬靈生命、實踐我們傳福音的使命。」該教會——芝華宣道在其公眾號「芝道地極」發布文章介紹,在芝加哥2016華人基督徒大會設立的「教會有效使用新媒體」議題交流平臺針對個人、教會如何有效使用新媒體傳福音進行了探討。到底什麼是新媒體?
  • 煙臺聾人訪問合肥聾人團契交流聖經手語
    在教會三樓的聾人團契聚會室裡,教會張勇牧師抽身來看望大家,並帶來了十字架吊墜作為記念。張牧師代表雙七教會歡迎大家,並與煙臺的聾人弟兄姐妹一一握手。在同行的手語翻譯張玲玲姊妹的幫助下,張牧師為大家簡單介紹了教會的創建歷史,而且特別提到2014年他在哈爾濱曾參加過一次手語培訓時得蒙主的感召而對聾人傳福音有了負擔。
  • 哈爾濱市南崗教會青年團契將迎來20周年慶
    南崗教會青年團契以「一封家書」的形式在微信上發出邀請,「家書」中寫到了孩子們長大了,各奔東西,老父親在家設擺宴席等候孩子們回來。青年團契向20年中參與過服侍的離隊老隊員發出邀請,希望他們可以參與當天的專場敬拜,如果不能參加,希望能送上祝福和代禱。
  • 在艱難之地建立基督的教會,傳福音給貧窮的人
    福音要借著地方教會廣傳支撐這本書的第三根柱石就是,讓地方教會遍地開花,是神傳揚福音常用的方法。教會處於神拯救計劃的核心位置。他的愛不是落在一群孤立的個體基督徒身上,而是呼召和創造了一群百姓,這些人如今稱為「神的百姓」(彼前 2:9-10)。如果對於神的目標,教會是核心,那麼地方教會會眾就一定是傳福音使命的中堅力量。
  • 【特稿】淺談時下一些「傳福音難、教會留不住信徒」現象的原因與...
    圖為一教會復活節聚會的場景。 記得曾跟教會一位傳道人聊天時,他感嘆「從前傳福音很難,現在傳福音依然很難。」雖然民眾對十字架、聖經、耶穌已經有了一些的了解,然而真給他們去傳十字架與救贖時,他們還是會拒絕。而且,就算是真的傳來了,也不一定就會留下來。
  • 六大理由:讓你的教會建立不同年齡段團契
    當教會中有不同年齡段的人,應該如何分配他們參與到團契小組中呢?美國有豐富牧養小組經驗的傳道人華理克•豪威頓分享了自己建立跨代小組團契的六大原因。第一、 跨代小組團契需要父親們和母親們成為模範與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