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三外長發表伊核問題聯合聲明,外交部:願共同維護多邊主義

2020-12-12 澎湃新聞

6月22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6月19日,法國、德國、英國外長就伊核問題發表聯合聲明,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表示,中方注意到歐三外長就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方始終認為,維護和執行好全面協議是解決伊核問題的唯一正確途徑。

日前,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致函聯合國秘書長和安理會輪值主席,強調全面協議業經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核可,是多邊外交的重要成果,也是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的關鍵要素。中國堅定維護安理會決議的權威性,堅定維護全面協議的有效性,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的所有規定都應得到認真執行。伊朗減少履行協議是美極限施壓的結果。我們敦促美方放棄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回歸遵守全面協議和安理會決議的正確軌道。同時,全面協議各方應以切實措施恢復全面協議權利和義務的平衡。作為全面協議退約者,美國無權要求安理會啟動「快速恢復制裁」機制。

我們注意到,歐三外長重申致力於維護全面協議,致力於全面落實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認為對伊朗的極限施壓戰略無助於解決各方在伊核問題上的關切,單方面啟動安理會「快速恢復制裁」機制的企圖將在安理會引發嚴重後果,與維護全面協議的努力背道而馳,歐三國不會支持。

中方願同包括歐方在內的國際社會一道,恪守全面協議和安理會決議,維護多邊主義,推動伊核問題的政治外交解決。同時,我們也將堅定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法國、德國、英國外長就伊核問題發表聯合聲明,外交部回應
    機構明確表示,對伊朗保障監督所涉問題既不緊迫,也不具擴散風險,伊方也明確表達同機構通過對話解決問題的意願。在此情況下,中方不贊成任何人為激化矛盾、引發局勢升級的行動。我們希望有關各方都能保持冷靜和克制,支持伊朗與機構通過對話合作解決分歧。在伊核問題上,中方的出發點始終是維護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維護多邊主義,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穩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 伊核全面協議外長級視頻會議舉行,外交部介紹成果
    12月22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伊核全面協議外長級視頻會議於12月21日舉行,你能否介紹一下中方參會情況?會議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汪文斌表示,12月21日,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各方舉行外長視頻會議。
  • 外交部:應推動美方儘快無條件重返伊核全面協議
    12月22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就伊核全面協議外長級視頻會議取得的成果進行提問。 汪文斌表示,12月21日,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各方舉行外長視頻會議。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出席會議。本次會議是在伊核問題局勢處於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外長們就伊核當前形勢及下步走向進行了充分溝通。
  • 【外交部:中方建議推動美國重返伊核協議】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今天...
    2020-12-23 07:36:16來源:FX168 【外交部:中方建議推動美國重返伊核協議】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今天表示,在12月21日的伊朗核問題外長視頻會議上,#中方就伊朗核問題提出4點主張#。
  • 耿爽:推動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儘快重回正軌
    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是多邊外交重要成果,業經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核可,具有法律約束力,應得到切實有效執行。維護全面協議就是維護多邊主義,維護中東地區和平穩定,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美國單方面退出全面協議,持續對伊朗極限施壓,破壞各方維護全面協議努力,是造成伊核問題當前困境的根本原因。
  • 日本衝繩縣石垣市議會通過釣魚島「更名」法案,外交部回應
    機構明確表示,對伊朗保障監督所涉問題既不緊迫,也不具擴散風險,伊方也明確表達同機構通過對話解決問題的意願。在此情況下,中方不贊成任何人為激化矛盾、引發局勢升級的行動。我們希望有關各方都能保持冷靜和克制,支持伊朗與機構通過對話合作解決分歧。在伊核問題上,中方的出發點始終是維護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維護多邊主義,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穩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 外交部:中方僅向主權國家出口軍品,不向非國家行為體出口軍品
    機構明確表示,對伊朗保障監督所涉問題既不緊迫,也不具擴散風險,伊方也明確表達同機構通過對話解決問題的意願。在此情況下,中方不贊成任何人為激化矛盾、引發局勢升級的行動。我們希望有關各方都能保持冷靜和克制,支持伊朗與機構通過對話合作解決分歧。在伊核問題上,中方的出發點始終是維護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維護多邊主義,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穩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 中國與克羅埃西亞發表聯合聲明:維護並加強多邊貿易體制
    兩國10日發表聯合聲明表示,雙方致力於自由開放貿易,維護並加強多邊貿易體制,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反對任何形式的保護主義和單邊措施。聲明中,雙方一致認為,繼續深化中克關係與合作符合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和根本利益,將繼續共同致力於鞏固傳統友誼,支持經貿、投資、農業、交通和物流、發展戰略、科學、技術和創新、人文、教育、體育、旅遊等各領域合作,為兩國人民帶來更大福祉。
  • 王毅就伊朗核問題提出四點主張
    本文轉自【外交部網站】;2020年12月21日,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出席伊朗核問題外長視頻會議。會議由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主持,伊朗外長扎裡夫、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法國外長勒德裡昂、德國外長馬斯、英國外交大臣拉布等出席。
  • 「中國+中亞五國」外長視頻會議聯合聲明(全文)
    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中國+中亞五國」外長視頻會議聯合聲明2020年7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外交部長特列烏別爾季、吉爾吉斯共和國外交部長艾達爾別科夫、塔吉克斯坦共和國外交部長穆赫裡丁、土庫曼斯坦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梅列多夫
  • 伊朗核問題外長視頻會議今日舉行 外交部:中方將同各方一道維護...
    12月21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各方將於今天(21日)舉行外長視頻會議,中方上周五已經發布了王毅國務委員將出席會議的消息。中方對此次會議有何期待?汪文斌表示,當前,伊朗核問題形勢高度複雜敏感。
  • 外交部就王毅訪問埃及成果等答問
    英、法、德、俄、中應認清現實,擺脫伊核協議。我們要共同努力同伊達成使世界更加安全、和平的協議。中方對此有何評論?答:當前,中東局勢緊張升級,伊核問題也面臨嚴峻挑戰。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無視國際法和國際義務,對伊進行極限施壓,並阻撓其他方履約,這是伊核緊張局勢的根源所在,也應該是各方客觀公正處理伊核問題的基本出發點。
  • 安理會五常外長聯合聲明!
    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外長關於《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發表聯合聲明。1970年3月5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正式生效。條約及核不擴散機制使我們相信核能項目現在和未來都可以保持和平性質,為人類帶來福祉。國際原子能機構在條約履約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一方面推動在和平利用核能領域進行儘可能充分的合作,同時為確保核能項目的完全和平性質提供監督與核查。機構全面保障監督協定及其附加議定書有力保證了不會出現未申報核活動,應當成為是否全面履行條約義務的通用核查標準。
  •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關於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完善全球...
    新華社巴黎3月26日電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關於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的聯合聲明全文如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關於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的聯合聲明應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於2019年3
  • 中東面面觀丨2020年兩位重量級人物遭暗殺 伊核協議和美伊關係前景...
    對此,伊外交部發言人哈蒂布扎德12月7日明確表示,伊朗既不會重新談判核協議,也不會在國家安全上妥協。王晉認為,拜登對伊政策逐步清晰,他想要的不僅是美國回到歐巴馬時代的核協議,還要考慮當前中東地區地緣政治變化現實以及地區盟友比如以色列、沙特的擔憂。過去5年,伊朗的飛彈項目有了大規模發展,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進一步上升,地緣政治變化迫使拜登必須去遏制伊朗。
  • 對伊武器禁運解除給中東局勢帶來變數
    伊朗宣布武器禁運當天自動終止,並稱這是國際社會共同反對美國的惡意行為、維護地區和平與安全的多邊主義的勝利。不過,美國卻不死心、聲稱武器禁運仍然有效。伊朗外交部宣布聯合國對伊武器禁運自動終止伊朗外交部18日發表聲明,宣布聯合國對伊朗的武器禁運即日起無條件自動終止。
  • 中國和亞塞拜然共同發表聯合聲明(附全文)
    中國和亞塞拜然19日共同發表了由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籤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亞塞拜然共和國聯合聲明》。聯合聲明全文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亞塞拜然共和國聯合聲明  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閣下的邀請,亞塞拜然共和國總統伊爾哈姆·阿利耶夫閣下二00五年三月十七日至十九日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國事訪問。
  • 王毅:中方願同荷方聯合打造鹿特丹港與中國港口之間海上快速通道
    當地時間2020年8月26日,對荷蘭進行正式訪問的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海牙同荷蘭外交大臣布洛克舉行會談。王毅表示,此次中國外長在歐洲發生疫情之後訪歐,表明中方對荷方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對進一步發展中荷關係的期待。
  • 氣候變化問題三方會議在大阪舉行
    本報大阪6月29日電  當地時間6月29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大阪峰會期間與法國外長勒德裡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共同舉行氣候變化問題三方會議。